专栏

血腥,残暴,尺度让人生理不适,劝你慎看!

态度 作者:乌鸦电影 2022-09-05 01:31:38


大唐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日黎明,天蒙蒙亮,细雨笼罩长安城。

李隆基仓皇离开都城…

皇帝走得匆忙,只带走了贵妃、嫔妃、皇子、皇孙、以及几个亲近的大臣和宦官…

那些没有被通知的皇亲国戚、朝廷重臣,以及满城百姓,就这样被遗弃…


六天后,安禄山叛军攻入长安。

叛军对皇亲国戚展开定点屠杀...

王妃、驸马、郡主、皇孙、宰相杨国忠的家眷、太监高力士的族人均被集中屠杀,就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

杀戮还采用了“剜心”“铁棓揭脑盖”之类极其残忍的手段…

个别幸免于难的王孙贵胄,也难逃颠沛流离的厄运…

杜甫在《哀王孙》诗中写道: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译成白话文: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他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只是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家奴。


这场“安史之乱”至少导致了三个结果:

其一,数百万人在战乱中死去,数千万人流离失所。

其二,李隆基不仅失去了挚爱杨贵妃,还失去了民心、军心、天下人的心。

其三,“开元盛世”的繁华似锦,最终化为一片虚无。大唐国运急转直下,由盛转衰。

在这场大乱局中,皇帝、太子、权臣、贵妃、太监、将军、诗人、老百姓、野心家与墙头草、忠义之士和负心之徒…

大唐帝国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改变了。

今天聊的是非虚构历史作品:《弃长安》

作者张明扬老师用小说般的文笔,用考据严谨的史料,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勾勒出“安史之乱”的历史图景…


壹 | 权柄

大唐帝国的每任皇帝,心中都有一个无法驱散的梦魇…

那就是:萧墙之祸。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杀兄诛弟逼父亲退位,夺取政权…

后来,李世民开启了“贞观之治”,成为一代明君唐太宗…

而那段骨肉相残的“黑历史”,也成为了他辉煌帝业中的一个小瑕疵,瑕不掩瑜…

但李世民夺取政权的方式,也成为了大唐皇族教科书般的示范…

此后,大唐帝国多次发生宫廷政变…


公元710年六月,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之变”,斩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夺取政权…

登基后,他又赐死曾经的政治盟友太平公主,独揽大权…

可以想见,以这样非正常的方式获得权力,李隆基对自己的儿子有一种近乎变态的敏感…

他曾在一天之内,杀死了三位皇子。

这父子相残的血腥一幕,史称:三庶人之祸。


说起来,老子与儿子的斗争,仿佛是“安史之乱”期间的诅咒…

太子李亨借平叛之势,积蓄力量,凝聚人心,最终兵不血刃的从李隆基手里夺走了权柄…


发动叛乱的安禄山,自立为大燕皇帝,仅称帝一年,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伙同近臣发动政变…

安庆绪守在营帐外面,让阉人李猪儿手持利刃直入帐中,李猪儿挥刀猛砍安禄山腹部,鲜血和肠子从腹部流出数斗,当场毙命。

为了掩人耳目,安庆绪命人在床下挖了一个大坑,用毛毯包裹安禄山的尸体,草草掩埋…


安禄山死后,他的部将史思明野心开始膨胀…

公元759年,史思明设计杀掉安庆绪,还顺手将安禄山的四个儿子一并杀死,他自立为大燕皇帝…

两年后,史思明的儿子也发动政变,命人将史思明勒死,用毡毯裹尸,由骆驼运回洛阳…


而李隆基的晚年,也在软禁中度过,在公元762年郁郁而终…

自此,这场大劫难中的三位皇帝,有两位被自己的儿子杀死,有一位在幽怨中死去…

他们一生孜孜以求、欲罢不能、难以割舍的权柄,了结了他们的性命。

父子相残,似乎成为了这个时代掌权者的宿命。祸起萧墙的梦魇,最终成为了他们命中的定数。


贰 | 忠义

我们中国人素来景仰忠义之士,因为,“忠义”二字,说起来容易,践行却很难…

公元756年正月初八,常山郡在坚守六天六夜之后失陷。

常山太守颜杲卿被俘…

这个颜杲卿有一个但凡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弟弟:颜真卿。

没错,就是那位大书法家颜真卿。


颜杲卿被俘后,被绑到洛阳见安禄山。

安禄山骂他:我对你有知遇之恩,一路把你从小小的范阳户曹提拔到常山太守,我哪点对不住你,你要忘恩负义的背叛我?

颜杲卿说:我颜家世代为大唐忠臣,即使因你推荐而升官,难道我要跟着你造反?我为国讨贼,恨不得手刃你这个反贼…

安禄山被骂到痛处,命人将颜杲卿绑到桥上,一刀一刀慢慢割他的肉并分食之…

然而,颜杲卿仍然骂不绝口,行刑人钩断了他的舌头,但他仍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大骂不止,直至气竭身亡…

这天,颜氏一门三十多人,全部遇害。


两年后,此时颜杲卿舍身取义的壮举已是天下皆知。

但他的儿子颜季明依旧下落不明…

弟弟颜真卿心存一丝侥幸,于是托人在河北四处寻访兄长的遗孤。

没想到,最后他只找到侄儿颜季明的一颗头颅…

悲痛中,颜真卿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祭文,就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开端,是平静易读的行书...

随着情绪的展开,字迹开始急促,到最后几行已经变得无比潦草,涂抹得不成行…


当书写到常山陷落,停顿明显,字字泣血,悲愤之情仿佛要溢出纸面...

写到“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之时,反复涂抹修改,似乎不愿写下这悲惨一幕…


兄长之死,为颜真卿一生所感念。

他虽是一介文臣,手下也没有多少兵马,却在河北与叛军死战不休。

直至收复长安,平定叛乱。

兄长颜杲卿遇害二十八年后,颜真卿被叛臣李希烈所执...

面对同样的生死抉择,颜真卿对李希烈说:你听过颜杲卿吗?那是我的兄长。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

囚禁一年零七个月后,李希烈想尽办法都没能使颜真卿屈服。

最后派人将其缢杀,终年七十七岁。

叁 | 诗人

公元744年,四十四岁的李白遇到了三十三岁的杜甫…

1000多年后,闻一多这样形容这次相遇:

晴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四千年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据说,初见时,李白背出了杜甫《望岳》中的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此时寂寂无名的杜甫,几乎是在灵魂上被李白征服了。


几个月后,李杜相约在梁宋(今河南商丘)相见,在那里,他们又遇到了高适。

没错,就是那个写出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

他们三人一起作诗,一起打猎,一起梁园访古,一起纵酒高歌…

此时,他们还不知道,乱世降至,他们即将踏上各自坎坷的人生旅程。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南奔避难...

几番周折,在庐山隐居过一段时间...

又因对政治局势缺乏判断而加入永王叛乱,被判罪长流夜郎…

公元762年,六十二岁的李白病重...

临终前,他将一生诗作交给族叔李阳冰,赋绝笔诗《临终歌》后离世。

诗仙返回了天庭。


那一年,杜甫也踏上了逃难之路…

他曾经被叛军俘虏,因为官职小,未被严加看守,杜甫找机会逃了出去…

他被朝廷封过官,又因为朋友出头而被贬…

他在巴蜀漂泊了八年,啃过树皮,嚼过草根,住茅草房,自己家茅屋漏一夜雨,他还在想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为被迫入伍的士兵写诗: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他为路边的尸体写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为砍柴女和采蕨女写诗…

他为耕田的农人、繁忙的篙工、乐观的船夫写诗…

他为两个儿子在前线阵亡,还要去军营煮饭的老妪写诗…

他写横征暴敛,写贫富悬殊,写人间惨剧…

他写尽了天下的可怜之人、可恨之人、可敬之人、可爱之人…


杜甫是最后一个殒命的盛唐诗人。

在他之前,王昌龄死了,王维死了,李白死了,储光羲死了,高适死了,岑参死了…


公元770年,杜甫死了。

文学史意义上的盛唐也就此完结。

诗人、盛唐与长安,一起凋零,失落在唐诗与历史记忆之中。


这本《弃长安》,讲述的是一群人从盛世到乱世的转换中,他们各自的困境,他们各自不同的突围与选择。

他们是帝王、宠妃、储君、宰相、边将、诗人、宦官、枭雄、叛将、贰臣…

他们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自己的代价。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我本想给这本书一个超长的副题“天子、储君、宰相、宠妃、边将和诗人的最后盛世”


他说:

读安史之乱这段历史,你会始终被“世间好物不坚固”的情绪笼罩。

当长安城的贵胄与小民们“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时,乱世的鼙鼓声已在几千公里外敲响。


什么是“有序的世界”?

就是,早上出门上班的时候,你很确定,自己能够在下午下班的时候回家,并且安全的回到家…

什么是“无序的世界”?

就是生活没有了“确定性”。

早上出门上班,你不知道今天会不会被狮子老虎吃掉,会不会被叛军砍掉脑袋,会不会被洪水淹死,被火烧死,被暴民吊死...

还能不能活着回家?还能不能见到自己的家人?

在《弃长安》一书中,你能看到,在失序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失去了确定性,那是怎样的人间地狱…

皇帝保不住自己女人,儿子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将军百战身死,名士名节不保,诗人流离失所...

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将不复存在,世上所有的恶意和灾难都将布满山河大地…

作者后记中最后一句话是这么写的:这本书献给我的女儿,愿她生活在有爱、有序的世界里。

「乌鸦纸质书」推荐好书
《弃长安》
张明扬 | 著
点击下图可购买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