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豆瓣8.7,女神太会演!一秒入戏,她春季最佳没跑了

态度 作者:乌鸦电影 2022-05-29 16:12:02

今年3月,NHK上线一部日剧。


女主吉冈里帆,凭借一句“人生易如反掌”,刷爆社交媒体的狐狸系女孩。


日剧《四重奏》


男主笑福亭鹤瓶,日本综艺大咖。


男配中岛裕翔,90后花美男…


顶级演员阵容,毫不拖沓的剧情,本以为会爆火,结果却被朴实的剧名,耽误得彻彻底底。


它便是,被誉为今年春季最佳日剧:《小静与爸爸》



小静一出生,便拿到“困难”等级的人生剧本。


她听力正常,但父母都是聋哑人。


且在幼年时期,妈妈还不幸离世。



面对异于常人的家庭,小静从小便知道,自己得做个乖孩子。


逛街时,她会主动向店员解释,爸爸的手语意思;


居家时,她会偷偷摸摸地看音乐电视节目,只为了不让爸爸介意;



除此之外,她很早便攒钱买了车,以便能随叫随到,照顾到爸爸的出行…



懂事,是所有人对小静的评价。


但今年冬天,她却突然厌烦这种生活模式。


因为临时请假次数太多,她已经第10次,被老板炒鱿鱼了。



正巧,被调去外国工作的男友,问小静要不要一同前往。


面对难得的机会,小静有些动心。



可谁知一回家,不知从哪收到风的爸爸,便开始质问:


你要跟那个男的走了?你居然什么都没告诉我?!



没忍住情绪的小静,这次终于毫不留情地反驳:



爸爸有属于你的人生,但我也有。


我不止是爸爸的翻译,司机,保姆,我还有其他可能。


我不想再被束缚…



谁料,爸爸却缓慢地比着手语:


这些年,真正在逃避的,其实是你…



《小静与爸爸》于今年5月份播完最后一集,目前豆瓣评分8.7。


影片主要讲述从小失去母亲的小静,与经营照相馆的聋哑父亲,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故事。



出生在残障家庭,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有个叫“CODA”的词,便是形容这类群体。


CODA,即父母有一方是听障人士的孩子(Children Of Deaf Adults)



这些孩子身上,都有一些共性。


每次讲话时,他们会直勾勾地注视别人。



日常交流中,他们习惯用手指指人,并使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



小静的生活,便是典型的案例。


因为从小与聋哑爸爸住一起,她早就学会,如何成为爸爸的耳朵与嘴巴。


观察爸爸的肢体语言,及时提供爸爸需要的物品。


专注地盯着爸爸的表情,只为了更准确地读懂他的唇语。



这些习惯,放在小静家里,可能无伤大雅。


但当这些行为,一成不变地搬进社交中时,便很容易产生误解。



比如,小静就经常因为,过度关注说话者的表情,被很多男性误以为,这是在释放爱的信号。


在学校时,是学姐的男友,直接劈腿表白自己,导致自己被学姐们孤立;



到职场后,是离职前老板还依依不惜,引得一些女同事闲言碎语。



与此同时,总是习惯冲在第一线的行为,放在利益争夺的职场里,不但不能给她带来升职加薪,反而因此惨遭同事嫉妒,经常被穿小鞋…



家属的生活已是如此,那残障人士本身,会是什么样的呢?


该剧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视角。


搭公交时,爸爸需要提前打印好所有停靠站点。



车辆一停,他便得马上核对所在站点的位置,以免坐过站。


看电视时,爸爸也只能选择,自带字幕的内容。



有次住院,就因为护士忘记调出字幕,他便看了一整天的“哑剧”…


眼睛是爸爸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而爸爸也通过眼睛,看到许多无形的暴力。



影片中有这么一幕。


有次女儿放学,爸爸在校门口,高兴地喊出“静”字。



谁知过大的音量,以及沙哑的声线,惹得小静被同学一阵嘲笑。



尽管孩子们的声音,并不能传入爸爸的世界里。


但那些一开一合的嘴唇,以及女儿落寞的表情,让爸爸立马意识到,刚刚所发生的事情…


于是下一秒,他立马切换成手语,安静地等女儿走过来…



人们总以为,听不见的人,怎么谩骂都可以。


然而许多听障人士,是能读懂唇语。


我们脱口而出的词汇,大部分他们都能分辨得清…



哈佛的教育学院,在新生选课前,会让他们做一份测试题。


在健全状况话题中,便有一个问题:


有哪些健全人士的想/做法,其实是在歧视或压迫残障人士?


图源up主他塔拉


这道题的答案,在小静爸爸的身上,或许是家人所谓“爱的理解”。


爸爸出生便是听障人士,所以爷爷奶奶从不带爸爸,去各类唱歌的场所。



音乐是什么,很长时间里,爸爸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空白的。


直到女儿的出生…



那是一次合唱演出。


舞台上的小静,比着手语,向爸爸传递歌词的内容。



而现场气球的震动,空中挥舞的指挥棒,听众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让爸爸第一次,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事实上,很多听障人士能进行的活动,与健全人并无区别。


比如很多听障人士,戴上助听器后,都能骑车上街。


但小静的家人,却常常以爸爸的身体不适合,担心爸爸听不见鸣笛声为理由,扼杀掉爸爸的尝试。



在短片《助残,我们到底要助什么》中,有位采访者曾表明:


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难免会产生,帮助方和接受方在关系上的不平等。


这种状态,可能起初并不明显。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心理会逐渐显现在两者之间。


以至于最后,被帮助的人,会逐渐失去自主性,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演变成压力…



小静一家人,以爱的名义,去帮助爸爸。


小静更是从小便当爸爸的司机、翻译。



她认为自己为父亲付出许多,可直到她想逃离家庭时,爸爸才点明真相:


其实在你没出生前,我已经独立生活很长时间了…



平等与尊重。


这可能是父亲心里,想说却一直没说的东西。


但以爱为由的家人,却常常先入为主,以同情的姿态,去解读父亲。


或许多年来,真正听不清声音的,是他们自己…



《小静与爸爸》之所以感人,一方面是它充满正能量的感情基调。


另一方面,是在暖心之余,它让我们进一步去正视,残障人士在这个世界里,所拥有的价值。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数据,中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


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障碍人士数量,居目前我国五大类的残疾人群之首(其他四类为: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图源@央视新闻


如此庞大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却面临着许多偏见。


比如,一个健全人,在工作上的失误,一般会被归结为粗心。


但如果对象是一位残障人士,很多企业立马会想成,也许是这人能力有问题…


在短片《助残,我们到底要助什么》中,有位女生就表示:



面试官一看到自己,经常会质疑:你能做什么?


而之后对方给出的一系列婉拒理由,在女生听来又像是:


你看起来傻乎乎的,要你何用…



哈佛大学的那道测试题,小静爸爸的答案,可能是爱的压迫。


但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则是偏见。


这里的偏见,不单单指,上文女生去面试时所遇到的歧视,还包括那些,过分同情的看法。


因为很多人认为,残障人士是与众不同的。


所以,但凡他们能做出一些成绩,便会收到许多高于实际事实的评价。



比如,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安慰话语。


“对一个残疾人而言,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这话听着就像是:


无论你如何努力,你终究还是残障群体。


而像“身残志坚”这类词语,一直都是健全人用来劝慰残疾群体的。


但却没有多少残障人士,会心甘情愿地,用这些字眼来形容自己。



在短片中,面对这些现象,有多位残障人士曾反驳:


我们只是身体障碍,并不是人生障碍。


我们只是听不到,看不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丧失其他能力,就没有任何学习能力…



残障群体确实需要,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


但敷衍地安慰,还不如实事求是地评价。


因为前者说明,你早已将自己置于高姿态。


而后者,才是你平视他们时,会说出的真实话语。



影片中,小静一家人,都认为聋哑爸爸的世界,肯定是孤独的深海。



但不善交际的男友,有次却反问:


你怎么知道,那片静谧的世界,就不是五彩斑斓的呢…



残障人士,确实在某些方面会被限制。


但谁规定人生,只能有一条出路。


如同小静爸爸,因为没有声音的干扰,他反而能更专注地,捕捉到人物的微表情,从而成为镇上,小有名气的摄像师。



在现实生活中,听力障碍者,所涉及的领域就更多。


在青岛,苏同达便与其他4名听障人士,创立了国内首家,培养听障人士拍视频的俱乐部。


从2019年至今,他们已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数百个作品。


平常不仅会拍商业项目,也会接公益类的摄影培训,为听障群体带去更多的机会。



河南的“无声面馆”,开张至今10多年,却只招聋哑店员。



这一切只因为,店长孙斌对残障人士的理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职场对于残障人士而言,似乎多了许多苛刻的规定。


孙斌只愿,离开面馆后,这些店员都能有门手艺,自力更生。


而他也期盼着,有一天,社会能真正尊重这些群体,能让他们,也拥有当普通人的权利…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往往在残障人士身上,会得到最好体现。


《小静与爸爸》里,最令人羡慕的,其实是小静的邻居。


在这个小地方里,大家不会因为爸爸是听障人士,便忽视他的需求。


邻里之间该怎么相处,他们就怎么相处。


反对拆迁时,邻居们会拉上爸爸,一起商量对策;



举办活动时,邻居们会“物尽其用”,分派给爸爸摄影任务;



决策投票时,邻居们也会耐心理解,爸爸想表达的心意…


在这个小镇上,爸爸就只是普通居民,没有其他身份。


又或者说,大家都早已忘记,他可能有另一个身份…



小静离开那天,多年没开口的爸爸,再次费尽全力,喊出那个“静”字。


那是他对女儿的不舍,也是他对女儿的警醒。


要记得,无论外界多么喧哗,也要给内心,留一片寂静。


要记得,无论身边充斥多少言语,也请继续留意,那些没能发出声音的群体…



按保存今日份推荐

- 每天遇见一部好片 -


点亮

他们需要的是,做普通人的权利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