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一本好书

电影 作者:电影最TOP 2021-10-11 17:56:24

这个国庆我可丁点儿没闲着,007盘点比想象中更麻烦,同样是20多部,盘漫威那次好歹都早看过,大体拖一遍就能下笔,007系列只能一部部重新啃,两千年以前的看过也都忘了,心累。


国庆唯一的休息就是读了本好书,影视圈没啥可聊的,换换脑子写篇读后感,可不是恰饭打广告,作者、出版社我一概不认识,卖出去十万本我也拿不到一毛钱,纯自来水用爱吆喝。


《置身事内》——兰小欢著,2021年8月出版



多年前我就在微博上关注了作者,只知道他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博士,现在的身份是复旦大学经济副教授。


兰小欢很难得,常年接受西方经济学训练,但这本书完全没有“鞋套脚”现象,太多所谓著名经济学家挥舞着亚当•斯密或哈耶克的只字片语就敢给中国社会开药方,自信得让人无语。


更不用说数十年如一日等待的“中国崩溃党”,最新版本是预测中国2031年崩溃。



《置身事内》全书就讲了一个事儿:理解中国政府....的行为。


为什么要加个“行为”二字呢?因为政府不是血肉之驱,你不需要理解它的感情或情绪,只需要看它“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就够了。


阅读这本书要有个前提共识,就是下面这句话,否则就成了左右互搏抬杠:

对读者来说,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什么意思呢?比如大家最关心的房价,在黑龙江鹤岗3万块能买一套房,而在上海徐家汇连一平米都买不到,有人仅止于义愤填膺口吐莲花,政府你为什么不这样这样做!而有人就会探寻背后的政府调控逻辑,摸清楚管理者思路与困境,去指导下一步个人行为。


假以时日,相同起跑线下,这两拨人的命运一定天差地别。


书名“置身事内”也有这层意思,不要满腹牢骚站在局外骂街,在咱中国,政府的行事逻辑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书并没有太新鲜的思想,而是各方面研究的“盘点”,跟我做节目的思路有点像,你如果有余力,可以按图索骥深入研究,如果没时间看看综述盘点也大有裨益,而且行文比较轻松,可读性强。


全书上、下两篇,共八章,涉及到微观与宏观,我知道你可能看到章节标题就有点儿犯困了,坚持住同学们,里面全是干货。



我大中华乃世界头号人口大国,有14亿人,这个数字大家经常看都麻了,我说得具体点,假设人群中有1%的精神不正常者(实际也许更高),那就是1400万人,多于世界一多半国家的人口,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全中国喜欢收集女性内裤的变态,可能比瑞士的人口都多。


所以在微博上我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事总不太有感觉,14亿人啊什么奇葩没有啊!


要管理如此广土巨族,必然复杂到难以想象的程度,长久以来有个误区,说现存治理体系是我党一手草创的,这非常不正确,我国政府体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且不断发展变化。


我党是历史继承者,而不是把房子推倒了重建,所以解读《雍正王朝》时我会说,雍正的改革已成为几千年治理经验的一部分。


第一章讲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分配,既有垂直的条条,也有平行的块块,下图只是非常粗略主干概括,想象下把每项展开,多么让人头皮发麻的复杂结构。



别的不说,光机关间的沟通公文就有15种之多,既有需下级严格执行的“决定”和“命令”,也有可以相对灵活处理的“意见”和“通知”,还有信息含量较低的“函”和“纪要”等。


你可能要问了,该怎么办就不能立法写得清清楚楚么?


还真就不能,因为现实有太多不确定性,甚至无法精确量化,比如政府要建个大项目,弄起来能不能招商成功,能不能产生预期数量工作岗位,这些没人敢打保票,只能靠管理者根据现有情况预判,得需要有人“拍板”。


比如我们青岛吧,有些大路只有四车道,二十年前建造时也许够了,但谁能想到城市化铺得如此快,那就只能再拓宽,你当时要是建了八车道,上级可能得问责。


巨量事务需要决策,大概就能理解政府为什么会文山会海了。


书第二章是财税,钱是一个国家的头号生命线,无论再好的规划愿景,没有钱都是打嘴炮。


兰小欢着重写了1993年的分税制改革,这场大手术太惊心动魄了。



说白了,就是中央与地方怎么分蛋糕,改革开放进行十多年,各省间的差距拉开,而交税却差不多,比如广东1988年只上交14亿,只占收入的10%,这就造成“强支弱干”,主席说“手里没米,叫鸡都不来”,中央比地方穷,很多改革与大规模公共服务无法开展。


局座张召忠曾哭着说那些年军队太苦就是此背景,中央没钱自然无法发展国防。


可想而知分税制的阻力有多大,富省肯定不愿交出财权,兰小欢在书中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带队,亲自一个省一个省做工作,我照抄一下:


与地方谈的时候气氛很紧张,单靠财政部是不行的,得中央出面谈。在广东谈时,谢非(广东省委书记)同志不说话,其他的同志说一条,朱总理立即给驳回去。


当时有个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叫符锐说:“朱总理啊,你这样说我们没法谈了,您是总理,我们没法说什么。”朱总理就说:“没错,我就得这样,不然,你们谢非同志是政治局委员,他一说话,那刘仲藜他们说什么啊,他们有话说吗?!就得我来讲。”一下就给驳回去了。


这个场面紧张生动,最后应该说谢飞同志不错,广东还是服从了大局,只提出了两个要求:以1993年为基数、减免税过渡。


——来自时任财政部长刘仲藜回忆


“以1993年为基数、减免税过渡”,这简单两句话其实是个大雷,现在中央对各省令行禁止,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期间经历过多轮拉锯。


历史上的朝代多少次都是被中央与地方矛盾整垮的,一旦地方事权财权过大会整出无数幺蛾子,可以说后来的转移支付、航母下水与空间站上天,都与93年分税改革息息相关。


那这项举措是不是完美呢?当然不是,任何一项政策都要付出代价,分税制弊端书中也有列举,但总体上对国家是有利的。


微观篇后面两章是政府在城市化与工业化中的角色,重点举了成都宽窄巷子开发、京东方和光伏几个例子。



特别是京东方的故事,看完感叹一句,政府决策层真的有能人,他们看得比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要远得多,当一个项目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结论就完全不是那些干巴巴的经济学理念可以涵盖。


下篇讲宏观现象,涉及到房价、贫富差距、债务风险与国际贸易。


房价为什么会如此不平衡?


国家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扶贫?


马爸爸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为什么要去库存去杠杆?


中美贸易战为什么开打?


国内大循环是咋回事?


以上问题在书中都有梳理与解读,这些看似很“大”的决策,并不是某个人某天心情好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来自大量的实践反馈。


咱这个政府啊有许多缺点,有时候很不讨人喜欢,但有一点很值得欣慰的,它敢于自我纠错,且不迷信任何著名经济理论,一有跑偏迹象就主动介入,而不是甩手交给那个抽象万能的“市场”。


我就不多写了,感兴趣的同学强烈推荐买本读读,每天睡前一小时,一星期就能读完,是很棒的入门读物,能涨姿势。


书中有这么句话我很喜欢:


现实世界往往既没有皆大欢喜的改革,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扭曲。


共勉。



这周推新鲜的“临安野生山核桃仁”,连续第三年了,这东西有时令,每年只能卖一段时间,往年好评如潮,吃到停不下来,4罐装划算,5罐装当小礼物也拿得出手,五星推荐!



往期新片杂谈精选:
《长津湖》的得与失
国庆档第一部就破防了
苏神心中的苏神
暑期档你最不该错过的电影!
《失控玩家》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