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题材生猛,细思极恐,三年前的冷门野片,放现在集集炸热搜!

态度 作者:乌鸦电影 2021-07-06 17:06:42

题材禁忌又大胆…


每一集的主题,似乎都在挑战,社会的伦理和道德底线…


它讲述的,是身处现在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将来:《箭厂:回到未来》



壹 | 硅胶娃娃,是我的爱妻


四川,成都。 


去过泰无聊(化名)家的人,都不愿意再去第二次。


一进门,就能看到明晃晃的彩灯,发出黄澄澄的光亮;


墙上垒了一个“金字塔”,里面堆满了纸钱…



沙发上,放着两个,和人同等身形的硅胶娃娃。


仔细一看,娃娃和遗照里的亡妻,居然长得有点像…


泰无聊说:我太想她了,就做了和她一模一样的娃娃,现在,我和娃娃相依为命…见物如见人。



这些硅胶娃娃,身上穿着漂亮干净的衣服,脸上还化了妆。


每天,泰无聊都会给娃娃换衣服、梳头发,做饭;


他还专门买质量好一点的口红,因为这样画上嘴唇,能更好看。


唇形、眉毛、发型、服装搭配…娃娃每天的妆容,细致又得体,都是因为泰无聊的用心。



虽然深知,娃娃不是老伴…


但每天做饭,他都习惯多拿一双碗筷,放在娃娃面前。


坐在沙发上,对着娃娃喃喃:今天猪肉又涨价了;小区又种了新树;今晚有你爱看的电视剧,我调好闹钟,到时候一起看…



夜深了,就把娃娃搬回房间,一起入睡…



过去生活条件不好,他明白妻子的付出,多年来家里大小事,也都知道分担。


后来手头宽裕了,妻子身体又开始抱恙…


他总是在娃娃面前,放很多玩具钞票,觉得这样可以过一过“土豪”的瘾。



当初买回第一个娃娃之后,因为质量不好,娃娃身上出现破损,老人心痛又难过,买回材料,自己修补。


一边补,一边自言自语:很生气,她本来就爱干净又体面,这样破破烂烂的,太心痛了…


亲戚朋友都不敢去他家,他也乐得清静。



后来有工厂送来了个新的娃娃,他也舍不得扔掉第一个:好歹,老伴刚走的时候,是第一个娃娃陪着我,就像我穷小子的时候,是她陪着我过一样…



硅胶娃娃作为近年来的新兴事物,总有不正经的嫌疑。


尽管在别人看来,泰无聊的方式有点奇怪,甚至接近诡异和“变态”…


但有了硅胶娃娃之后,他却能找到,两口子一起过日子的充实和快乐、感到被督促,继而有了活着的勇气和力量…


这点关起门来,独自坚持的古怪,也不过是生者对故人,一点倔强的缅怀。



贰 | 是曙光,也是晚霞


Yoyo,两岁多的时候,妈妈发现,女儿有点异常:拿书总是拿倒;说话表达很吃力;简单的玩具也不知道怎么操作了…


经过多轮筛查后,才发现,孩子患的,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黏多糖病症。


这是一种因为基因缺陷,导致体内一种酶的缺失,进而导致大脑退化。



根据现有数据,这种患者的寿命,顶多到十岁…


医生委婉地告知:这个病无药可医,国内只确诊不治疗,Yoyo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慢慢失去所有的能力,包括记忆、理解、语言、行动甚至吞咽…他们大多活不到十几岁,多陪她、珍惜她在的每一天…



唯一的希望,或许是: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的原理很简单:将携带有正常基因的病毒,打入人体细胞内,用以替换原本错误的基因。


但是,在罕见病的药物治疗上,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医保能报的项目也寥寥无几…


药物的研发,更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支持…



2014年,在做了大量调查、四处奔走后,在几位爱心企业家和国内基因治疗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下,Yoyo妈妈参与发起了国内第一家,罕见病基因治疗研究所(非营利机构)


同时,在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下,建立了SF罕见病项目基金,成为中国第一个由罕见病家庭发起的科技公益类项目。



研发过程,需要细致、严谨的态度,需要大量的时间…


但在这其中,是一个个努力与时间赛跑的专家,不放弃希望的父母,还有亟待被拯救的生命…


专家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筹备、实验、研发、取得各方支持都需要时间…每一秒钟,于病人、于我们,都是命啊。



会议上,常常能看见罕见病患者,自告奋勇:你们需要人实验,尽管来找我,如果在我身上失败,那就代表下一个患者成功几率,可以高一点…


有患儿家属红着眼:靶向药出来之前,我们只能用骨髓移植的方法,暂时拖延孩子的时间…等等吧,我们带着孩子等。



Yoyo的妈妈,很清楚:在药物研发成功的那一天,孩子极有可能,已经不在人世…


妈妈知道,自己留不住时间给孩子的伤害和侵袭…但是,她期待自己带动的罕见病研究,能给更多家庭,带去一份希望。



她尽力陪着孩子,做喜欢的事:看书、画画、唱歌、大笑…


她陪着孩子看每个夕阳,记住走过的街道,遥望天边的彩虹…



采访里的Yoyo妈妈,一直坚信科学的力量,理想、冷静…


但提起女儿,妈妈仍然希望,上天能开个例外:


如果她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让我一直照顾她,直到我离开这个世界,我也愿意啊。



叁 |  改写记忆


浙江省,拱宸戒毒所。


每天,戒毒所的人员,都要进行一次,沉浸式体验。


戴着VR,极高的体验度,让他们能够“重返”吸毒现场:


对面的陌生人,正在吸食冰毒;


偌大的房子里,一群男女互相喂食毒品,场面莫名阴森诡异;



突然,一个面容枯槁、满口烂牙的男人,眼神绝望地,逐渐逼近…


皮肤上,莫名有瘙痒感…


这些,其实都是VR戒毒的过程。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有234万吸毒人员,在强制戒毒后复吸的人数,超过一半…


众所周知,戒毒,是对生理和心理都极度考验的过程…单靠自我的约束,基本不可能达到戒毒目的。



现在的强制戒毒方法,一般采用自然戒断法、药物及非药物戒断法,可以理解成,偏向生理戒断;


而VR戒毒法,则是心理和生理并行。


项目负责人说:简单来说,就是先诱发他们对毒品的记忆,而在记忆被唤醒后,人会相对脆弱…我们就在这短暂的时间,对他们的记忆,进行改写。



戴上设备后,每个戒毒人员都会配备一个心电仪,监测他们的电生理状态,把对毒品的渴求度量化显示;


根据渴求度,系统会匹配出相关视频进行“厌恶打压”:


皮肤病变的男人、疾病缠身的吸毒者、不忍直视的蠕虫…(由于场面过于可怕,重口味图片不予展示,请见谅)


有戒毒人员说:当我先经历,再抽身,那种害怕的感觉,太强烈了…



大家发现,73%的戒毒人员,在进行了一个月的疗程后,和之前相比,降低了对毒品的渴求度。


在数据对比中得知,在戒毒所中,和传统的戒毒疗愈法相比,VR戒毒的方法,治愈率超过三分之一…



然而,这些尚未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连自己的未来,都说不准:


出去之后的情况,我已经有心理准备…嘲笑和歧视肯定会有的,我只能,尽力不再变坏…


科技,或许可以暂时断却毒瘾,但却无法时刻看守,人性的脆弱…


但更重要的是,落地的科技,牵住了偶尔漂浮的人性。



箭厂视频的系列纪录片《回到未来》2018年上线,质量奇高,名气却始终如一地小…


豆瓣暂未有评分,但看过的观众,都很难不给五星。



影片一共15集,平均每集十分钟,讲述了这个时代,人类和科技发展向前的故事。


有网友评论:科技+艺术+人性+伦理+商业,选题既看当下又望未来,采访克制但深入,科技与科幻,人类与人性,打破、重塑、新生、共存…离奇又现实,却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爱了。



我们能看到,科幻感十足的故事:


由寺庙研发的智能机器人,一边吐槽记者问题多,一边不厌其烦地传经诵道,解答疑惑;



花几十万想要克隆爱犬的主人,对待克隆出来的狗狗,心情复杂,又爱护有加;



脑机接口技术日渐成熟,拥有仿生智能的残疾人,不再囿于假肢的不便,只要脑子发出指令,肢体就会完成动作——肢体功能无线接近健全者;



对于听障人士来说,手语比起字幕,更能深入表达。


他们很少去电影院,即使是有字幕的电影,他们也不怎么感兴趣…


直到黑科技眼镜里,配上手语翻译后,观影体验直线上升。



科技的探索和发展,都是为了让人类,能走得更远。


一个发明的诞生,许多时候,是处于困窘和无助的人们,不断逼迫自我、不放弃每个可能,为了跨过难关,而获取的成果;


而那些沮丧的病患、残疾人士、弱势群体,其实某程度上,也是人类文明的推动者;



积沙成塔,滴水成为汪洋…


近百年来,人工智能、科技发明、机械技术诞生:冷冻人体、克隆、电子模拟应用(比如AI模拟,将逝者的信息录入,再编码输出)


技术总是走得很快,但对伦理和人性的思考和把控,我们习惯也必须谨小慎微。


但我总是相信,科技的某些棱角,会随着时代的迁移,被慢慢覆盖和解决。


这也是,我们和看似冰冷的科技之间,最有温度的默契和连结。


后台回复 回到未来

获得观看链接





点亮“在看”,科技从来不冰冷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