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9.2!罗翔再次刷屏热搜,他又狂了?

态度 作者:乌鸦电影 2021-06-21 14:38:04





2003年冬,罗翔26岁,在北京读博士。


那一天,他从双安商场天桥走去对面,见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奶奶,头发灰白,到处问人,但大家都爱理不理。



罗翔走过去询问,原来,老奶奶要去某法律援助中心。


他打114,很快查到了地址。


老奶奶几乎是从内裤里掏出一张纸片,颤颤巍巍地记下地址…



罗翔看得心里难受,就说:援助中心离这儿不远,我打车送你过去吧…


谁知,对方听到这话,扑通一下就给他跪下了。


罗翔内心大受震撼,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对方却激动地要下跪,可见是有多么无助。



他赶紧扶起奶奶,陪她坐车。


老奶奶告诉他,她是从北京西站走到这里的,十几公里的路,走了几个小时。


当时罗翔已经考过了律师执照,虽然心疼眼前这个老人,但一路上,他没有透露身份,说白了,他有顾虑,怕惹麻烦。



到了援助中心楼下,老奶奶对他说:真的很感谢你,你不用陪我上去了,别影响你的前途。


这一句话,戳中了罗翔的内心,令他无比羞愧。


他发现自己看起来在做好事,其实还是用虚伪的道德优越感,在掩饰内心。



这件发生在18年前的事,一直影响着罗翔,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从那一件事,他开始意识到,读书再多,也没有资格高高在上。


他说:那一刻我就觉得,真正的知识,要从书本走向现实,真正的法律,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


公平和正义,不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1998年,陈佩斯44岁,突然决定要“消失”一下…


从1984年小品《吃面条》爆红,陈佩斯十一次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他是那个年代名副其实的顶流。



然而,在1998年那年,他却突然离开了央视舞台,同一年,他投资的电影公司也从市场撤出。


他和妻子,在距离北京西直门48公里的西三岔村,包了个山头,修起了几间农舍,种果树为生…


坊间传闻有鼻子有眼:他被央视封杀了,穷困潦倒,走投无路要下地干活…


一时间,陈佩斯成了“悲情英雄”的代名词。



多年之后,他对着镜头,首次回应这些传闻:


都是胡说八道,那时候真的快活,真的轻松。


别人说我“意难平”,其实我极其满足,老天对我太厚爱了!



原来,春晚的舞台,顶流的日子,在别人看来那么光鲜,背后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那些年,陈佩斯半年拍电影,半年排春晚小品,一边想着怎样艺术上有突破,一边还要想着怎么挣钱养团队,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到最后,身体拖垮了。


喉咙里生水泡,医生拿手术刀捅到嗓子眼,横着一刀割开,能吐一小满盆…



而更重要的是,他渐渐感觉,工作氛围不对了。


以前排练春晚,大家热热闹闹在一起,很亲近,可是到了1998年,人跟人关系都冷了,彼此都躲着,怕别人偷自己的节目,中午吃饭碰见了,也假装没看见…


那时,他明白了:这里以后可以不用来了。



主持人问:不可惜吗?在别人看来,春晚的舞台,那是多大的一个能量场啊。


陈佩斯淡淡一笑:那我可能失去的东西更多。要求着人家做事,他让你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看到对方犯错,还不能说…



跑到山里去种地,春天看杏花雨,冬天看小动物在雪地里踩出一个个小脚印…


这里没有鲜花掌声,没名没利,但不用求人,不用迎合,不用忍受,这样的自由,太快乐了!



也就是在这里,陈佩斯看到了内心最想要的东西…



由腾讯新闻出品的人物访谈节目《我的青铜时代》6月7日开播,一共5集,目前更新了2集。


豆瓣开分高达9.2,目前稳定在8.9。


采访的人物,罗翔、陈佩斯、大鹏、罗永浩…每一个都上过风口浪尖,有过赞誉,也有过争议。


片中采访罗翔的片段,还一度引爆热搜,被网友疯狂截屏,争相转发…



主持人陈晓楠,曾参与制作过多个高分访谈类节目:《冷暖人生》《和陌生人说话》《不可说》…


她的节目最大的特点是:真实。


无论是人们熟悉的名人,还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她都能撕下标签,还原出一个人复杂立体的多面。


而她知性的谈吐、循循善诱的提问、平等的视角,也让访谈充满了人文关怀。


主持人陈晓楠


这次制作《我的青铜时代》,陈晓楠有一个全新的侧重点:去发现这些被采访者,最初认清自我,也认定未来道路的重大人生时刻。



片名取自罗丹的雕塑《青铜时代》,寓意:人类觉醒,摆脱蒙昧。


她有这样一段自述:


这些从寂寂无名变成闪闪发光的人,他们真正在做着自己热爱着的那件事情。对热爱的持之以恒的付出,使得他们拥有了享受漫漫人生的权利。


我想,他一定也有全然无知的时候吧?他一定也有迷茫的时候吧?他们是如何拨开迷雾,走过一个个瞬间,穿过一个个关键节点,走到今天的自己…


我特别有激情想知道这些故事,或许每一个渺小的我们,都能从中找到一份力量和指引。



我们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遑论坚持到最后。


但看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能够对一件事充满热情,内心笃定地走到今天,也不是理所当然,更不是天赋异禀…


而是来自,对每一段人生的思考,不断的自我反省。


比如,罗翔说他年轻的时候特别狂妄,跟现在这个儒雅谦逊的他,一点也不像。



这很好理解,他曾经是“小镇做题家”,同龄人中,极少数人能够像他这样,走出乡镇,到北京读书。


而他竟然还一口气读到博士,在大学任教,年纪轻轻事业有成,因此常常有一种优越感。


如果一路这么走下去,他就是要做“人上人”,要拱城里白菜的“乡下土猪”。 




直到他遇到那个老奶奶,遇到一个又一个寻求法律援助的底层老百姓…


直到他了解到,很多差不多年纪的同学朋友,南下去打工,过着非常艰辛的生活,有的甚至已经不在人世…



他开始反省,自己能走到今天,是幸运,以前的狂妄自大,是多么愚蠢。


他说:这个剧本,本是我不配拥有的。若非命运的庇护,所有的梦想,所有对人生远大的规划,都只是一个笑话。



很巧的是,同样的感悟,也发生在陈佩斯身上。


1984年,小品《吃面条》在春晚走红,逗乐了全国观众,陈佩斯一夜成名。


但30岁的他,非常清醒:


反响这么热烈,那是因为这样的笑,在那个时代,在很多人的人生轨迹里,是少有的。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很关键的节点,意味着这个社会开始和解…但这和我们无关,不是我个人能力所及的,是历史把我推到那儿,是天意。


我是幸运的,但不是了不起的。



因为这份清醒,他才没有陷入洋洋自得,裹步不前,而是转向更深入地研究喜剧。


也因为这份自省,他从小品和电影的舞台上走下来,才不至于一蹶不振,反而归零重整,找到了内心最想从事的事业:话剧。


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年。


陈佩斯多年活跃在话剧舞台,从剧本写作到排演,倾注了大量心血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就是人往往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主观的个人努力,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客观的外界因素,对他人的评价则相反。


所以,人们常常在成功后沾沾自喜,失败后习惯性甩锅…


能认识到个人的有限,需要克服人性的弱点,需要强大的自我剖析能力,敢于审视内心的脆弱和自私。



人很容易自我感觉良好,因为这个感觉最舒服。


所以在网上,你常常看到各种秀,有人是物质层面的凡尔赛,有人秀知识的优越感,有人秀道德的优越感…


引来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满足一点虚荣心。


但人群散去,于个人而言,还能剩下什么呢?



一个人只有意识到自身的渺小,走出自大、自恋和偏见,才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保持谦卑,把自己放低,是一个起点,却能如海绵般不断吸收养分,如野草般奋力抓住大地,蓬勃生长。


访谈中,罗翔老师提到一个词:敬畏



我想,一个人能够认清自我,坚定未来道路,也就来自敬畏。


敬畏天命,才会在幸运女神眷顾的时候,懂得谨慎,更懂得警惕。


正如罗翔所说:人生很多特殊的时间节点,你只能把它归结于命运。(成为名人以后)我怕我滥用这种影响力,我怕我驾驭不了这种影响力,我更怕,我迷恋这种影响力。



敬畏人,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指具体的个体生命和尊严,不仅包括那些高尚的人,更包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想要骑到别人头上,做“人上人”…


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赛道上,获得成就感。



我很喜欢罗翔在节目中对年轻人的喊话:


什么叫好?世界上有太多好的标准。Good(好)如果加个s,就变成了goods(商品),什么都变成了,赚钱就是好,那样所有的职业分工都失去了意义。


你要去寻找什么叫good,然后才能过good的一生,才可以避免随波逐流,内心才会拥有一种笃定,你才会拒绝跟人攀比,也拒绝被人攀比。


也许,找到那个good所在,人才能真正地摆脱蒙昧,开始觉醒。


后台回复 我的青铜时代

获得观看链接




谦逊自省的男神,值得点亮“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