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封杀22年后回归,他依旧是顶流

态度 作者:河马电影 2021-02-08 15:04:02

本文经授权转自电影叔(ID:dianyingshu)

2月6号,喜剧圈的大新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金牌喜剧班》终于来了。

陈佩斯作为首发导师亮相。


据消息从春晚官博传出,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月。


稍稍了解其中内情的人,无不感慨。


毕竟陈佩斯离开央视,离开公众视野,已经足足22年了。



这22年过去,当年正值壮年,流量巅峰的人已经成了两鬓斑白的老头,中国喜剧也换了不知道多少代人,当年导致他和央视决裂的原因现在看起来也理所应当,毫无讨论价值。


而当年他带给大家的欢乐,还在喜剧行业熠熠发光。


正当红时,陈佩斯被誉为“春晚小品第一人”,是他将小品这个现在大家都非常习惯的艺术形式带到了春晚舞台上,带给了大家。他更是参加过11届春晚,如果不出意外,他可能成为比冯巩、赵本山更不好赶走的“钉子户”,死死钉在春晚舞台上,因为他的节目,是无论看多少次都会笑出来的。


陈佩斯勉强算是子承父业,他父亲是老一代表演艺术家陈强,曾在上个世纪70-90年代出演过很多喜剧作品,还因为饰演反派黄世仁和南霸天被大众所熟知。


但因为种种原因,陈强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走演员这条路。


70年代,因为演坏人而被迫害,又害怕看电影会影响儿子学习,方方面面之下,他严令禁止陈佩斯接触这些。


所以陈佩斯接触演艺事业,并不算很早。


15岁时,他被下放到内蒙古建设兵团,在那接触到了不少贫困百姓,这也给他后来饰演各种底层人民不少参考经验。


但即便这时,父亲还是要求他以后去做工人,别的不说,安全,没有政治风险。



然而在内蒙古当兵太苦了,后来大家纷纷找路子回家乡,于是陈佩斯就提出,希望报考文工团回城,这是条不错的路,不需要走什么后门可以顺利回到城市,文工团的待遇也还不错,一个月能发45斤粮食。


于是他就这么回了城,进了演艺圈,还认识了后来的搭档朱时茂。


不过他的事业发展并不一帆风顺,事实上,即便在当时,他的长相在文工团也不占什么优势,跑跑龙套是最顶天了,大部分时候他都在打杂工。


他自己也争取过,比如说改编了个稿子想做导演,却被以年纪太轻的原因拒绝了。


比如说演炮灰路人时,偷偷加点戏,自由发挥一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喜剧天赋,因为他设计的桥段一般都能被观众接受,观众还笑得很开心。


而他的父亲也突然觉得,既然都做了演员,那演喜剧总好过演反派,喜剧里无所谓正派反派,演了偏反派的角色也不容易让人烦,不至于招祸。


于是,他们父子档开始合作,从《瞧这一家子》开始,将喜剧搬上了荧幕。


他们当时接连演了不少影视剧作品,陈氏父子的喜剧父子档,开始崭露头角。


转折发生在1982年,那一年,话剧团里浓眉大眼天天演主角的朱时茂找到他,说希望可以和他一起搞个节目,在哈尔滨春节期间的商演上表演,酬劳还不错,一场能拿10块钱。


但想法是有了,可演什么呢?朱时茂脑子灵光,直接说把话剧团训练用的小品改编一下拿上去演。


然后他们就去了,虽然第一场情况比较糟糕,开头不错,后面观众就没了兴趣,这让陈佩斯有了好好改一改小品作品的想法。


再后来,他们通过每一次演出时观众的反馈,不断复盘修改,十几场下来,他们彻底在这个城市火了,大家都爱听他们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而他们当时表演的节目,就是小品《吃面条》的前身。


1983年,央视春晚的人慕名而来,邀请他们去春晚表演,他们开心地答应了,将节目送到央视审核。


但是审核周期里,却把他们折腾得要死。


这节目没啥教育意义,之前又没有过这个节目形式,即便他们在哈尔滨演得风生水起,但这个节目形式也还是很新,大家都不敢拍这个板。


但可能是节目实在太好看了,审片组也很犹豫,于是就这么一直吊着,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而他们没什么大背景,到了台里连排练室都没有,俩人跟打游击似的找个房间就排,他们没有饭票,交通也不方便,陈佩斯一度想过放弃,但朱时茂却十分坚持。


后来春晚导演在没有领导点头的情况下,顶着压力让两人上,于是大家看到了让人惊为天人的《吃面条》。


从1984年春晚当天夜里开始,这个小品就让大家笑到了现在。


陈佩斯的无实物表演,但看着是真的香。


而且节奏感卡得特别精妙,属于百看不腻类型的,事实上当时在现场第一次看这个节目的观众,不少人都笑得直不起腰,于是干脆坐在地上。


这个节目,让陈佩斯朱时茂一炮而红,接下来的十几年,他们陆陆续续参加了11届春晚,陈佩斯饰演的陈小二也走入了观众心目中。


那个势力的、见钱眼开、小市民风格、总是想投机取巧但总是弄巧成拙的小混混一样的年轻人,在各个领域充当着大家的笑料。


《卖羊肉串》里一边卖药一边卖羊肉串的伪新疆人,《胡椒面》里为了一瓶胡椒面跟人撕逼的吃面人,《主角与配角》里为了当主角不遗余力抢戏的龙套演员,《警察与小偷》里又蠢又笨但又总在耍小聪明的小偷……


现在流行一句话,长在观众的笑点上,但是实际上,陈佩斯才是那个长在观众笑点上的人,他只要一上台,大家就会忍不住想笑,从着装到行为举止,怎么看怎么搞笑。


而他演的小人物,虽然是市侩油滑,满身问题,但是却不让人厌烦,反而时不时有共鸣,他讽刺的,也不让人觉得冒犯或尖刻,比近年来总是引起争议的各种小品要好得多。


这种高级感的喜剧,在那一辈人逐渐退出舞台后,就很难看到了。


陈佩斯是真心喜欢喜剧的,因为喜欢,也爱捣鼓点东西。


比如说,对着一个小品细节来回纠结,再比如,将喜剧剧场模式拍成电影。


他曾找过电影厂,但是电影厂觉得掉价,不肯拍,于是陈佩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里。


然而单干也有不少坑,比如没有电影厂做名头挂靠,根本拍不了。


但是当时全国所有的电影厂都有偶像包袱,不肯拍这种不入流的东西(喜剧电影和类剧场式喜剧电影不一样,前者只是带喜剧元素,本质还是正经电影,后者剧场氛围则更浓厚)。


最后还是走了父亲的关系,让中影收购了他当时正在拍摄的《父与子》。



这部电影的票房不错,比较受市场欢迎。


他再接再厉,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继续推出了一系列喜剧电影。


然而当时的情况,院线方面有着很多潜规则,他的电影受欢迎,票房却看不到起来,票房很高却遭遇突然撤档、偷票房的事时有发生,他的电影很不错,但是公司却赚不到钱,越来越穷。


而越穷,就越没钱宣传,也没办法干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再后来,他和央视闹翻,更传出他被央视封杀,其他电视台都不敢和他合作,1998年的《王爷与邮差》,成了他在春晚上最后的演出。


1999年初,陈佩斯发现央视下属公司未经他们允许,私自发售他们小品的光盘,陈佩斯去讨要说法,对方却十分理直气壮。


那时候,大家版权意识还没有那么强,这样的事也不止发生在他一个人身上,但是只有陈佩斯较了真。


2000年,陈佩斯和朱时茂,一纸公文,将这个公司告上法庭,2001年底,他们胜诉,得到了对方立刻停止侵权,登报道歉以及赔偿33万元的结果。


当时很多人觉得他们这样不值,原本如日中天,生生把前路断送了。


要知道,在那个电视为主流的时代,央视代表着最大权威。


也确实,自此以后,他们再也没上过央视。


但是实际上,央视并没有那么记仇,陈佩斯也并不是无理取闹,双方的嫌隙已经很久了。


在准备《吃面条》时,他们人不红,不被重视也就算了,他们也不是追究待遇的人。


但是接下来几次的冲突,却动到了陈佩斯最在意的创作和表演上。


1988年的小品《狗娃与黑妞》,陈佩斯建议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增强表现力,未被同意;


1991年的《警察与小偷》,他想好的一个梗没被通过,还未打招呼便删掉了一段他最看重的一段戏份。


1992年《姐夫和小舅子》,他直接对整个小品都不满意,但是被导演组压着这么演,让他很不舒服,很尴尬。


1998年《王爷与邮差》,他提出使用高科技,未被采纳,而且因为工作人员疏忽,朱时茂的麦掉落,陈佩斯全场贴近让他蹭麦,与此同时,原本准备的声效光碟没给他们放,演出效果大打折扣。


而版权问题,只是压垮他们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陈佩斯和央视的关系恶化,并不只是因为版权问题,事实上版权问题他们处理得还不错,官司结束后他们还和央视领导吃了饭,约定就此翻篇。


2002年的时候,央视还邀请过他们,只是中途因为不明原因节目被拿下了,当然,这在央视春晚上是非常常规的操作。


但是陈佩斯却觉得受够了,一个很有追求的创作者,被人不断干涉创作,辛辛苦苦出的作品被人改得面目全非,随意否定,甚至偷工减料导致效果不好。


他不想继续了。


“他们总是随随便便对我说不,现在是我对他们说不的时候了。”


事实上,后来央视也邀请过他,可他拒绝了。


只是当时陈佩斯与央视闹翻,在大家看来就是要被央视封杀的,于是一时间商演几乎全部没了,没了这部分演出收入,他的电影公司也会吃不下去,直接倒闭。


一夜之间没了所有收入,当时传言甚嚣尘上,说什么的都有,到处都有描绘他惨兮兮的文章。


而他呢,也许是为了生活,也许是为了多清净,直接去了之前在郊区承包的一片荒山,种树去了。


他不仅种树种水果,更多还是在研究喜剧,两年后,他们的荒山给他们赚了30万,他拿着全部家当,做起了话剧。


2001年,话剧《托儿》登台演出。


陈佩斯做了最坏的准备,因为当时的话剧已经不赚钱了,剧场都没人维修,破破烂烂,很多话剧演员纷纷下海拍影视剧。


但他孤注一掷,还特意接了个广告(这也证明其实央视并没有全面封杀他),


拿着100万的代言费准备填补亏空。


因为怕场子里人少不好看,对演员产生影响,他还偷偷送了票给北京的高校。
谁成想,这部话剧一炮而红,120多场场场爆满,观众多达17万人,一票难求,累计票房4000多万,创造了当时的市场神话。


之后,他再接再厉,陆续推出《阳台》《戏台》《阿斗》《老宅》《雷人晚餐》等话剧作品,成功转型成了一名话剧演员。


其中,《阳台》巡演了70多场,最终被上海戏剧学院选为教学案例。


《戏台》更是巡演了3年,在豆瓣拿下9.2的高分,力压各大中外舞台剧。


而陈佩斯,还是当初那个执拗的陈佩斯。


不后悔和央视决裂,自由轻松干净最重要。


对话剧的每个细节要求精益求精,一场戏改十几遍是常态,一个小小的走位能推敲半天,演员都让他搞崩溃了。


他的朋友都不理解,例如他的好搭档朱时茂,他一开始参与了《托儿》的第一轮演出,但是很快就退出了,太累了,太寂寞了,吃不了这个苦。


有人跟他建议,可以去演电视剧啊,轻松又舒服,或者去个什么喜剧综艺,赚钱快流量高。


可他都不肯,执意做话剧。


他看得明白,想得清楚,懂得喜剧是什么,更知道观众想要什么,然后自由做自己,很开心,就够了。


虽然观众们很想念他,一直心心念念他能回归春晚舞台,即便在最近几年,票选“希望谁出现在春晚舞台”,他都是遥遥领先。


就算不表演了,去个综艺,指导指导后辈,说说方法,大家也愿意听。

这次,他来了,或许是想开了,或许是有话要说,不管怎么样,都期待一下吧。




当代年轻人现状:
早上:我困
中午:我困
晚上:我困
到了该困的时候:精神了,熬夜走起

“双击”下方,每天好片不断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