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10万人给出9.4!央视国宝大片杀回来了

态度 作者:整点电影 2021-01-22 14:16:15
文章转自:十点电影
ID:sdmovie

着实没看够。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

十万人在豆瓣给出了9.4的高分。

热评第一条:故宫招聘广告。

没错,干活撸猫,喂鱼摘杏,多少人N刷还是念念不忘。

这回,故宫招聘广告加长版,来了——


片名就有意思,“我”在故宫六百年。

“我”是谁?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故宫世代相传的御猫。


2020年,故宫迎来了它的600个生日。

9月10日至11月15日,故宫举办“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

《我在故宫六百年》就以丹宸大展开篇,沿袭《我在故宫修文物》,再次将镜头对准了宫里的一砖一瓦,一片墙,一栋梁。

以及那些精心修复它们的木器、泥瓦、彩画专家们。


在导演梁君健眼中,这个“我”首先是伫立六百年的紫禁城,是宫殿建筑本身。

文物、国宝系列纪录片大火,观众也有不少人因为热爱,成了“故宫专家”。

早知道乾隆款金瓯永固杯,象征大清的政权永固。

乾隆思念富察皇后而保留的长春宫,又早被影视剧大书特书。


本来,叔对续集,并不看好。

谁知,一开播,B站评分分分钟冲到9.9。

三集结束,观众的反馈仍然近满分。


它再一次拉近了我们和故宫的距离。

近到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更让那些故宫人带我们破解,它背后的密码。

拿标志性建筑之一来说说吧:

角楼。


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精巧复杂,玲珑华彩。

歇山顶纵横搭交,悬山顶两坡流水。


复杂到什么程度呢?

故宫五十年代进行修缮,冬日施工,为了更好地保护,修缮人员临时盖起了大席棚,将角楼罩住。

结果,不知真相的老百姓路过,甚至传起了谣言:

麻烦大啦!故宫把角楼拆了修不上了!


再则,最出名的,养心殿。

清朝有八位皇帝曾居住过养心殿,更是西太后垂帘听政之所。

2015年12月,养心殿启动了百余年来首次大修,这一修可修出大事了。

竟有人敢在万岁爷头上动土!


原应有的扶脊木,无影无踪。后殿的木结构做法,做了较大的简化。

这印证了乾隆后期国力的衰退:虽然嘉庆帝正式亲政后,整治了贪官。

但国库已经早不复盛年景象,以至于最高标准的皇家装修,都不得不偷工减料。

瞧,砖石瓦木,一个拐弯背后都有自己的小秘密。

西配殿的透风砖里,就藏有一份百年前的戏折。


它记录了清代中晚期一次宫廷新年戏曲演出的节目单和演员表。

这一藏,再打开,已是百年光阴。

为什么故宫如此吸引人?

故宫,不仅仅是宫殿本身,更是一种象征。


这里有六百年的历史,身负千年传承的能工巧匠,更承载了无数记忆。

过去看帝王,是“举一国之力而供一人。”

如今看故宫,更是看中国。

而紫禁城这座宝藏,钥匙,就掌握在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们手中。

五十年代修缮角楼,是新中国成立后,紫禁城内规模最大、工种最全、难度最高的一项工程。


当时的一张合影,记录了现代建筑专家和世世代代营缮匠人的携手。

有老一辈故宫专家单士元、于倬云,也有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故宫大木匠……


李润德老先生骄傲总结:这次打下的基础,以后再修几个角楼,都不成问题喽!

对于每天匆匆忙忙的都市人来说,故宫里的生活,是值得羡慕的。

不骄不躁,持之以恒,许多故宫人,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镜头前,他们的日子就像打皱的纸卷,被时光熨平,格外舒展。

连故宫人自己都有被“忽悠”进来的。


实则,并非如此。

只清洁材料这一项,就要花费一年时间。

故宫中有大量的修缮工作,都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时间和耐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文物的价值。

比如流丹错彩的彩画工艺,要修缮,就得手工绘制彩画小样。

拓印、临摹、上色、贴金,精心绘制之下,能够保留最完整的工艺信息。

现代科技,再高的像素,也只能扫描到文物的色泽,却无法捕捉朝夕更迭之间的华贵气象。


后人复追前人的手笔,通过手和心描出的深浅浓淡,都是为下一代人留下的参考。

是为传承。

有时候,故宫的文物,也会成为棘手难题,让故宫人犹豫踌躇。

在养心殿的修缮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一根墙内立柱,糟朽情况相当严重。


如果要整根替换,就需要拆掉立柱周围的整片墙体。

轻微的不慎,就可能造成再难挽回的后果。

专家团队到来,给立柱做了一次“CT扫描”,得出的结果同样不乐观,建议整体更换。

但负责修缮这根立柱的张典不死心:

“尽量保吧,能保一段也好。”

在修缮立柱时,修缮人员指着墙内的立柱,满心感慨。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筑也一样。

百年前的一次不经心的修补,百年后,就可能是墙壁崩塌,大殿倾颓。

“如果当时用一棵好的木材,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说到底,人和历史的关系,不过如此。

历史长河浩瀚,个人细微如尘埃。

可能没有人能够长久地冲击时间浪潮。

但我们不仅仅是短暂的过客,或许在我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时刻,我们早已经成为历史的一分子。


看过了六百年的兴旺和凋敝,故宫对我们诉说,是非成败转头空。

但故宫也在对我们诉说另一种积累和沉淀:

不只有太和殿里的龙椅,才代表着一个个皇帝。

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背后都有着无数“人”的影子。

国产剧《国宝》里曾经有一句平凡却不普通的问话:

“这国宝和咱们平头百姓有啥关系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看完《我在故宫六百年》,摸摸心口。

沉甸甸?

那就对了。

那是历史的重量。


点“在看”,为600年的历史时光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