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没有章宇黄渤,我差点错过这部国产8.9

态度 作者:Sir电影 2019-01-06 00:00:20

这几天,一股紧张不安的情绪在Sir的编辑部开始蔓延。


大家一见面,就相互打探——


“你抢到票了么?”


我们年年抱怨,家乡越来越陌生,年味越来越淡,可过年回家,却是内心里割舍不下的一个承诺。


怎么办,现在年关越来越近,手里没票,心里没底。


还好。


虽然今天还在加班。


但有一部新片,已经提前把Sir的心带回了家——


《四个春天》

Four Springs



Sir在电影院里真实地看哭了。


没有煽情,也没有卖惨。


全都是一点一滴的生活。


看过它的人,很难不为所动——


在电影的感召下,章宇、赵薇、黄渤、周冬雨为宣传片义务献声。



豆瓣上,看过的观众不吝赞美之词,更打出8.9的高分。



然而,《四个春天》上映两天,票房200来万,排片1.1%。



没明星、纪录片、聊家常……都是观众忽视它的原因,叫好不叫座也是院线常有的事。


老实说,Sir在乎的不是《四个春天》最后能收获多少票房。


而是你也许会就这么错过了一部好片。


有人想说,不就和央视过年回家的公益宣传片差不多嘛。


想简单了。


《四个春天》里的家,既让你熟悉,又让你惊叹。


先说说看那个家家户户的家。


许多在外漂泊的人,已经变成每年春天才回巢的燕子,到了春节才能回一趟家,见一面父母。


导演陆庆屹也是如此。


一个资深北漂,89年离开家,在北京做过各类工作,从足球运动员到出版社编辑。



《四个春天》是他的第一部纪录片,记录的是他在家乡贵州独山,度过的四个春节,从2013年到2016年。


看起来,和你的家庭录像也差不多——


一到了过年,父母就忙里忙外。


做熏肠。



蒸扣肉。


每一碗都分配好了——


是你们带……北京



贴春联,点鞭炮,迎新年……



他们为这个家操劳,为孩子操心,但是却乐在其中,觉得幸福而充实。


镜头下,都是中国的传统年味,和天下父母心。


那为什么又说《四个春天》不太一样呢?


在拍摄纪录片之前,陆庆屹靠着描写父母生活的文章,成为了豆瓣红人。


他没有经过正规的电影训练,也没有专业的电影手法,靠着对生活近乎直觉的捕捉,拍下了《四个春天》。


不是导演有多么高明。


而是他的父母是——


那种你认真去看,自然就会羡慕不已的人。


我们看过太多这样的电视场景:


空巢老人全部的生活热情,都放在等待孩子的归来。



当我们回到家,父母就喜上眉梢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当我们离开后呢?


好像他们的生活就失去了光彩,进入下一轮对子女的等待。


但《四个春天》偏偏不。


陆庆屹的父母是两个退休十多年的空巢老人。


他们才没有选择枯坐家中,而是自己活成了一池春水。


他们说得最多的两句口头禅:


好玩!安逸!


熏肠熏制出炉,“安逸”。


开春了上山采蕨菜,“好玩”。



虽然不富裕,但时时刻刻都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结婚五十年了,互相为各自理发,不说情话,但眉宇之间,都是爱意。



这还不算。


他们的二人世界里,一刻也不得闲。


养鱼、浇花、唱歌、奏乐。


在厨房里跟着电视起舞,在楼道里跑圈锻炼身体。



你以为儿子给他们拍纪录片是什么新奇玩意儿吗?


不。


从九十年代,他们就开始拍摄家庭录像了,父亲还自学剪辑软件,抱怨起音轨不同步的时候,引得电影院里一片笑声。


所以,他们在镜头前从容自得。


因为摄像机从来都是这个家庭里的一部分。


还有,这个家里也从来离不了音乐。


他们通过自学,已经会演奏二十来种乐器:小提琴、笛子、二胡、锯琴、电子琴……还有自制的不知名乐器。



文艺青年见的多了,这样的文艺老年你可见过?


两位老人也可以张口就来。


不是为了表演。


而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虽然称不上悦耳动人,更谈不上专业,但依然能够感受到这种享受音乐的自在。



现在我们经常说起一个词,原生家庭


而运用这个词的时候,多半是谈及阴影和创伤。


但导演的父母,却给了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他们不富裕,也不是高知,但他们尽情地生活。


好不好,看孩子就知道。


在这个家里,远嫁东北的姐姐遗传了父母的文艺天分,能说会唱一直是全家的开心果。


来自九十年代的家庭录像


但电影也在这里渐渐变奏。


《四个春天》,不是一家人一成不变地,年复一年地过着春节。


(如果生活真的是这样,那该多好啊……)


一年又一年,人事有代谢。


第二个春天,姐姐回来了。


在团聚的日子里,她唱歌,跳舞,在年夜饭上向父母敬酒,陪着父母去登山,踏青,扫墓,走亲访友。


她走到哪里,哪个平凡的角落就有了光。



然而就是这样猝不及防。


在第三个春天后,这束光熄灭了。


疾病偷袭了这个家庭,母亲手握佛珠彻夜难眠地祈祷,也没能留住姐姐。



生活终归是生活。


它不允许你只享受小确幸,却不经历波澜壮阔的生老病死。


在姐姐离世之后,父母生活里的欢歌笑语没有停息,但脸上多了一层阴翳。


从此,父母两人又多了一项活动——想念女儿。


逢年过节,吃饭会给姐姐添一副碗筷;想要播硬盘里的连续剧,却打开了姐姐的录像视频;在姐姐的坟前,种上一排辣椒——这样吃草的牛就不会过来捣乱了。


片中有一个镜头让Sir忍不住落泪——


女儿不在了,他们把爱都寄托在外孙身上。


可是他们也不知道,他多久才能回来一次。


送外孙回东北时,外婆站在门口,不能自已。


说了一句“摄他们去”,就退回了屋里。



但摄像机没有去跟拍,还是留在原地。


只见她又徘徊出来,向外孙远去的方向张望……



过完了年,又一个春天来了。


父母这次明显老了很多,两人再次收拾利索,去登山,去踏青。


但这一回,他们在女儿的坟前唱起了女儿喜欢唱的歌。



老了,记不住歌词了,但两位老人可爱依旧。


第二句是什么呢?哈哈哈哈



病痛给这个家留下了伤疤,但这个坎,终究会迈过去。


2016年,第四个春天来了。



是的,这就是《四个春天》里发生的事情。


它拍了生活。


又拍了一些超越生活。


在偏僻中有热闹,在平淡中有不凡,在痛苦中有释然。


去年国产片的两部爆款,《我不是药神》和《无名之辈》。


它们同时击中大众的痛点,说出活下去的沉重,也说出小人物野草般的生命力。


而《四个春天》有些不同。


与其说是生命力,不如说它表现的是生活力


新的一年,母亲单独给女儿摆上碗筷,一家人重新团聚。


燕子又来到此地,慰籍着这个家庭的庇护。


父亲看到燕子,脸上总会洋溢出笑容。


“燕子又来了哦……”



对生活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认真相待,把生活本身,当成了一门艺术。


他们决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攫取美的机会。


从大自然中。



从过往艰难的岁月中。


(他们爱唱的苏联歌曲,正是那个年代稀缺的文艺生活。)


也从日新月异的科技中。


父亲学会了网购,买了蜂箱来养蜜蜂。


导演的镜头还捕捉到父母互发的语音,母亲感到难为情,两人笑得前仰后合。



《四个春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当下罕见的,看待上一代人的方式。


没有哀叹,没有悲悯。


悲悯?


凭什么——


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奔波打拼,夜生活丰富,消费新潮的你,真的比他们有生活吗?


有他们高超的生活艺术吗?


所以《四个春天》让人羡慕。


这两位老人真的做到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就连一朵蒲公英,他们也绝不会浪费——


那种兴致勃勃,永远像孩子点燃一支烟花的样子。



即使被质疑拍得不专业,Sir也要盛赞这部电影——


它拍出了没有诗行的诗意。


没有美学原理的美。


去看吧。


如果没有时间,就给父母买两张票去看。


让他们感觉,你提前回到了身边。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正在院线上映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