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今天我想对这些国产大(烂)片说「对不起」

态度 作者:独立鱼电影 2018-09-17 23:24:05

影史上,曾经有许多经典被错杀。


被奉为爱情宝典的《大话西游》,上映之初一片恶评,还被打入了「年度十大烂片」之列。


如今公认为恐怖片NO.1的《闪灵》,曾让库布里克提名金酸梅奖最差导演,就连原作者斯蒂芬·金都视如敝屣。


历来科幻片榜单排名第一的《银翼杀手》,当年也是恶评如潮,被各大影评人嗤之以鼻。


在《好片两部半》中,鱼叔专门做过一集烂片翻身成经典」的视频推介。


今天,鱼叔的基友罗罔极也想为一些国产大烂片翻案。


他认为,至少有五部作品,理应重新获得影迷们的审视与评判。


文/罗罔极


像此等的大“烂”片,如今已经难以寻见。


第一部——


《夜宴》

上映时间:2006年

豆瓣曾经评分:5.4

豆瓣目前评分:5.7

个人重看评分:5.9


这是冯小刚个人影史生涯中,第一次遭遇口碑扑街。


《夜宴》诞生前,冯小刚的所有电影,豆瓣评分均在7以上。


《夜宴》诞生后,冯小刚被千夫所指,被观众怒斥“丢失初心”。


然而,在冯小刚看来,《夜宴》才算自己拍电影的入门之作。


而曾经那些喜剧,曾经那些“好评作品”,反倒恰恰只是瞎拍:


我觉得拍《夜宴》的时候

我在剪接台上

我看的那些画面

我觉得我是真的才入了门

我觉得这

这(才)是电影

我觉得我过去不是

纯属瞎拍嘛?



冯小刚说得没错。


单论艺术价值,《夜宴》绝非俗物。


叶锦添的美术,张黎的摄影。


开场,先仰拍皇后登梯的背影,以长裙塑造宫廷的庄严感。


这一画面,迄今仍被不少古装戏借鉴。


比如:《如懿传》。



谭盾的作曲,朗朗的弹奏。


柔和淡雅的配乐,与袁和平的武指完美衔接。


竹林间,溪流上,使血腥的杀戮,蕴含一种古典美学。




在《夜宴》里——


黄晓明奉献了少见的优秀演技,张靓颖演唱了最动听的主题曲。


还有章子怡、吴彦祖、马精武等人的精彩表现,就不多提。


临近尾声,周迅一支《越人歌》,将影片升华至一种诗意之境。



可惜。


再优秀的团队,也难弥补导演的不足。


我为什么给5.9分?


差的那一点儿,是差在核心,差在冯小刚。


冯小刚试图模仿莎翁,以《哈姆雷特》为创作蓝本,阐释“欲望”这一主题。


但,在欲望的表达上,《夜宴》简直堪称儿戏。


喜剧出身的葛优,带着一脸荒诞感,念出极正经的对白。


本应严肃的戏码,却难免引发大笑:


是复仇的欲望

帮你穿越了死亡之谷?

如果不是


哥哥

是你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着你的儿子

要他用我的血来恢复你的光荣?

如果是这样

我把尊严还给你



葛优演的厉帝,杀兄篡位,谋害亲侄。


可,如此凶残之人,却在得知皇后想要杀死自己时,选择服毒自尽?


没错——


一位权倾天下的恶徒暴君,却因一份包藏祸心的爱情,心甘情愿毁灭自己。


简直匪夷所思。


最后一幕,或许是担心观众看不懂,创作者竟让章子怡“念”出了主题:


欲望

多少人的生命

被它吞噬?



想必,冯小刚并不知道,电影和戏剧存在一个根本差别——


高级的戏剧,要多用饱满有力的台词,去震撼观众的心灵;


而,高级的电影,则应多用专业的镜头语言 ,让观众从画面中“看”懂故事。


说白了,戏剧是偏听觉的艺术,电影则是偏视觉的艺术。


主题全靠念,怎算好电影?


《夜宴》本应是一道好菜,无奈被冯小刚浪费了好食材。


同为表达“欲望”,同为古装大片,下面这部更优秀些——


《满城尽带黄金甲》

上映时间:2006年

豆瓣曾经评分:4.9

豆瓣目前评分:5.4

个人重看评分:7.0



《黄金甲》全片两个小时,从未出现“欲望”二字。

但,“欲望”却如细菌一般,弥漫在每个镜头当中。

影片开场:酥胸美腿,黑铁军队。

前者,象征物质层面的极端享受;后者,象征精神层面的极端统治。

天下女人,皆为奴婢;天下男子,皆为臣民。

拥有这一切的,是——

王。


与葛优不同,周润发演的,是真正的王。


“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王居高临下,对杰王子讲的这番话,道破了封建社会最大的悲哀。


王后,一个富有激情的女性,却因与王政治联姻,沦为权力中心的一只花瓶。


长久的压抑,促使王后爱上继子元祥,元祥却出于对体制的恐惧,而迫切想要远离。


另一方面,元祥有自己心爱的蒋婵,却要时时躲防王后和下人,以免蒋婵被扣上“秽乱东宫”的罪名。


看似宫中贵胄,实则连性交的自由都没有。



这就说得通了。


说得通,为什么有的人,宁可泯灭人性,也要登上王座。


因为,宫廷极尽奢华,却只有王的欲望,能够肆意挥洒。


宫女不能碰,因随时可能被王临幸;王后无自由,因她是王的一件道具。


进入第三幕,杰王子率黄金军进攻王城,忽遭王师埋伏。


王师身披暗黑铠甲,喊着口号“迫”与“控”,是暗指王权的压迫与控制。


战到末尾,黄金军横尸遍野,独剩杰王子一人,场面极其触目惊心。



杰王子,为何与众不同,身披光明的金甲?


因只有他,与权谋无关,是片中唯一的理想主义者。


他头脑聪颖,有帝王般的才气和未来,早就料到此战必败。


但——


为了孝义和光荣,他宁可放弃世俗人生,也要与父王抗争。



什么是理想主义?


面对压迫与不公,就算你粉身碎骨,也可能起不了任何作用。


而,最重要的就在于,当你明知这一点时,你还要不要抗争,要不要追求。


影片最后,杰王子带着唯一的光明火种,消逝于冰冷的宫廷中。


你看,即便是周杰伦,生长在特殊的中国,也难免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与《黄金甲》的悲剧相比,下面这部电影,结局还算讨喜——


《无极》

上映时间:2005年

豆瓣曾经评分:4.2

豆瓣目前评分:5.1

个人重看评分:8.2


中国最冤的电影。


与《夜宴》一样,这是部大师云集的作品。


叶锦添的美术,鲍德熹的摄影,中日韩的顶尖卡司阵容……


八卦形状的王城,为中国奇幻题材奠定基础的,极具东方古韵的造型与画风……



而最令人赞叹的,还属克劳斯·巴代特的配乐。


为了创作,克劳斯·巴代特遨游中国,埋头钻研神秘的东方哲学。


最后一首,是改编后的彝族民歌,仿佛来自远古的呼唤,延续影片未尽的哀愁。



当然,我给《无极》高分,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大量好食材。


与冯小刚不同,学院出身的陈凯歌,具有超乎常人的电影追求。


《无极》中,并无大量台词,而是依托镜头语言,传达导演的观念。


比如,峡谷一战——


大将军光明挥舞战锤,接着画面忽然一转,战场变成了庆功宴。


光荣与骄傲,瞬间塞满光明的灵魂,将他的个性饱满体现。



进入第三幕,鬼狼大战无欢。


鬼狼四处躲闪,迟迟不敢面对面,象征一种机会主义,以及奴隶对强权的恐惧。


“无欢屠杀我们同族的时候,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我只是想活下去。”


“但是现在我知道我错了,其实我一直对不起一个人,那就是我自己。”


诚如杰王子一样,曾经目睹亲人遭残害的鬼狼,意识到理想与抗争的重要性。


为了让昆仑穿上鲜花盔甲,为了保全做人的最后尊严,鬼狼不再惧怕死亡。



“只有你心底生出渴望,你才能真正学会奔跑。”

鬼狼告诉昆仑的这段话,使昆仑从一个矇昧的奴隶,蜕变成为自由的人。

出于对倾城的爱与渴望,昆仑穿上鲜花盔甲,向倾城道出一切真相。

此刻,倾城终于恍悟——

原来自己过去以往,爱的并不是一个人,而只是鲜花盔甲,只是虚假表象。

说白了,倾城爱的,无非是宝马和皮囊,就像现今的某类女人那样。

最后一幕,昆仑携倾城脱离俗世,迈入“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无极之境。

作为寓言,作为史诗,《无极》的复杂性,怎是一两篇短文就能解释得清。



到底为什么,《无极》会背负那么多骂声?

曾经看过一条短评,让我不禁心中一凛:

看不懂《云图》时,中国观众认为自己是傻逼
看不懂《无极》时,中国观众认为陈凯歌是傻逼

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对雅的鄙夷,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

而,体现出中国观众文化不自信的,还有这部电影——

《十面埋伏》

上映时间:2004年

豆瓣曾经评分:5.0

豆瓣目前评分:5.8

个人重看评分:6.7


迥异于《无极》的复杂诉求,《十面埋伏》是一部简约的作品。

不过,懂艺术的人都知道,“简约”并不等同于“简单”。

先看结尾这场戏——

与金捕头相衬的背景,是红色的树,象征自由与奔放、热烈和爱情。

与刘捕头相衬的背景,是绿色的树,象征阴暗、妒忌、不被人注意。



刘捕头等待小妹三年,却比不上金捕头,陪了小妹三天。


为什么?


刘捕头出身飞刀门,被派到朝廷当卧底。


得到朝廷器重后,刘捕头心生反念,就像《无间道》的刘健明,成为双料间谍。


而,无论飞刀门亦或朝廷,实质上都是冰冷的体制,惯于束缚人的自由和天性。


三年后,刘捕头经过体制改造,成为一种强权的象征。


当他与小妹重逢时,先高高在上吻小妹的额头,又将小妹推倒,意图强暴。


小妹不从,想要逃离于他、逃离于体制,他就将小妹以“叛国罪”射杀。



与此等沙文主义不同的,是金捕头的自由爱情。


“真正的花,开在山野烂漫处。”


“我叫随风,非官非民,无门无派,来无影去无踪,像随意的风。”


“索性,不如我们一同浪迹天涯,去过风一般的日子,只有你和我。”


像金捕头这样的浪漫主义者,其实在两个时代出现的最多。


一个,是现代西方;一个,是古代大唐。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人的思想,普遍尚未解放,审美也偏于向往一种苦大仇深。


所以很难理解,为什么一片山野,就能使两人定情;为什么一夜之情,就甘愿牺牲性命。



因此——


《十面埋伏》的口碑,在中外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国内观众认为,故事结构不合逻辑;国外观众认为,视听语言浪漫至极。


《纽约时报》的著名影评人斯各特,甚至将《十面埋伏》与美国“最伟大的音乐电影”《雨中曲》相提并论:


动作电影与歌舞片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这一点,没有谁比张艺谋体现得更好

尤其是青楼中“仙人指路”那场戏

以及竹林里的那场打斗戏

它们应该会在将来成为被反复致敬的片段

就像《雨中曲》那样被人宠爱



与豆瓣截然相反,《十面埋伏》在IMDb得到7.6高分。


几度横扫西方影评媒体,迄今仍在各大电影节反复展映。


但,这却并非张艺谋最好的动作电影。


真正使张艺谋立足于世界之巅的,还属这部“神级”作品——


《英雄》

上映时间:2002年

豆瓣曾经评分:6.4

豆瓣目前评分:7.0

个人重看评分:8.7



中式大片的奠基者,也是集大成者,前无古人,难以超越。

这一点,早在两年前,我就写过详细影评,解读了其意境美学和无名的死因。

文章刷爆全网,知乎获赞28K,间接促使了豆瓣分数的提升。

两年后,当我又一次重看《英雄》,似乎找到了之前文章中,一个未解之谜的答案——

究竟为何,于国内褒贬不一的《英雄》,能在国外被观众捧上“神坛”?


或许,是影片版本的原因。

这次重看,我专门找到美国公映版,发现其开头和结尾处,多了两段这样的字幕:

人放弃生命的原因很多
为了朋友,为了爱情,为了理想
即使行刺,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在中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之前
它共分为七个战国
秦国暴君意欲扩充疆土
停止战乱,一统天下
他的理想,正是建立在敌人的鲜血上
因此,任何战争都有双方的“英雄”…

刺客无名死后,被作为“英雄”厚葬
接着,秦王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他修建长城,保护臣民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但即便是现在,中国发言仍称:
“我们的疆土”


什么意思?

与国内相比,美版直接点破主题。

即使没读过我那篇影评,你也能根据那两段文字看懂电影。

看懂中国古代,“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的生死观。

赵国将要灭亡时,秦军向赵国放箭。

书馆内,万箭袭来,学子们奔逃如丧家之犬,老馆长却忽然出现,说:

“你们记住,秦军再强,能灭我们的国,但亡不了我们的字(艺术)。

“今天,你们要学到赵国文字的精义。”

面对杀戮,老馆长与学子们岿然不动,在生命最后一刻保全了尊严。

这是“为文化而牺牲”。


飞雪联合无名,策划刺秦大计,却被残剑以“天下”为由阻止。

飞雪:“你心中只有天下!”

残剑:“还有你。”

飞雪不信,向残剑发起攻击。

战至正酣时,残剑突然松开剑柄:

“这样你就信了。”

这是“为爱情而牺牲”。


无名为了刺秦,苦练十年剑法。

却因残剑的两个字,而选择放弃。

影片结局,无名用自己的性命,给秦王以刻骨的威胁,并最终换取了和平。

秦王对无名说:“你肯舍身取义,寡人自愧不如。”

这是“为天下而牺牲”。


敢于杀人者,不值得被歌颂。

敢于牺牲者,才配得上光荣。

在西方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已经越来越难理解,古代中国的情怀与风骨。

各类鸡汤媒体,都在向我们灌输“追求自由、追求个人、追求独立”……

结果,自由被歪曲,演变成一种自私;独立被误解,演变成一种拜金主义……

不信,看看现在的“中国大片”,绝大多数除了赚钱之外,还肯为了什么而牺牲心力(关于烂片,我甚至耻于截图)

总结


去年年底,《妖猫传》上映。


虽然网上褒贬不一,却令我感动不已。


关于电影内涵,我早就写过一篇解读。


而在电影之外,更使我欣慰的,是陈凯歌坚持与初心。


二十几年来,在中式大片的探索之路上,何平力有不逮,周晓文被扼杀于摇篮。


冯小刚坐拥资源,却无心钻研东方的视听语言,只想趁着红利期捞一笔钱。


作为投机者,红利期一过,他就暴露了自己的文化水平,转行做起了微博。


可悲的是,他敢发微博,却不敢让人评论,活像一个行业的独裁者。



唯张陈二人,似乎仍在坚守阵地。


坚持用电影,去输出中国文化的壮丽。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独立鱼招聘:简单粗暴,干掉烂片

近年最撩的爱情片,成年人的秘密都被它说透了

细思极恐的爽片,每个正在上网的人都该看看

超级养眼又养心的岛国片,真后悔现在才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