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统治世界杯前一年,才是他至暗时刻

态度 作者:Sir电影 2022-11-22 16:34:53
审判前领导人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法庭上。

有超过800名的受害者站到了证人席上。

有人被失踪:

未成年的几个小孩被抓,母亲也遭到逮捕、流放,至今消息全无。

有人被绑架:

一个女孩被绑架,遭到凌虐后,她的母亲选择报警,结果也被绑架到了秘密拘留所,遭到用刑和虐待。

有人被性侵:


有人被虐待,甚至都毫无理由:

男人被反复用刑拷打,只是为了让他承认——


而最让Sir破防的是她,一个普通的母亲。

原本喧闹的法庭,随着她的诉说,也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喘气声、抽泣声,以及被咬紧的后槽牙发出的呲呲声。

内容太过震撼:

怀着近七个月身孕,被巡逻队从家里带出。

在车上反复强暴,以致早产。

孩子出生,直接从座位摔到地上,整整三分钟之后才哭出声来。

但彼时,孩子的母亲仍然被绑着双手,蒙着头,连想抱孩子的要求都被拒绝。


反复折磨之后。

刚出生的孩子被扔在一个冰冷的台面上,母亲被迫光着身子,在一群暴徒嬉笑面前,擦洗地板,苦苦乞怜。

可能有人会问,她是什么罪人吗?

不,她只是普通人。

但这帮人没准备让她和那个婴儿活。


他们为什么会经历这些?

这些作恶的人是谁?

得到了报应没有?

最近的一部电影,就把这个国家鲜血淋漓的伤疤,再一次揭开。

让人一睹它背后的痛苦与荣耀。


阿根廷,1985
Argentina, 1985


79届威尼斯金狮提名电影,阿根廷的申奥片,但更重要的是开场这句话: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对,前边那些内容,从控诉的内容,到庭审的本身,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球迷都知道,1986年的世界杯,阿根廷获得了载入史册的至高荣耀。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前一年,阿根廷还处在至暗时刻。

它发生了什么?

如今正值世界杯期间,虽然世疏时异。

但历史总是会出现互文。

Sir相信,对于当下,依然有着启迪的力量。


01

故事的起因,是一个很多人都听说过的历史名词。

马岛战争。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为马尔维纳斯群岛(也叫福克兰群岛)的归属权问题爆发战争。

结果是阿根廷战败。

国家陷入了巨大的动荡之中。

执政近七年之久的独裁军政府,在内外交困之下终于垮台。

1984年,新上台的民选总统,决定对军政府执政期间的罪行进行清算,把他们送上法庭。

这便是电影故事的大背景。

凶手呼之欲出:

前政府里,穿着制服,领着工资的军官、警察、特工、民兵巡逻队。尤其是那些军政府的领导人们,魏德拉、比奥拉、拉科斯特、加尔铁里……


审判前任领导人,放在哪个国家,都是政治地震。

但在阿根廷,却算是同仇敌忾。

因为这个军政府历史上作恶多端——

在美国默许下,在执政的1976-1983年间,借口反共进行独裁统治,它关闭国会和法院,禁止罢工和抗议,对接近三万名左翼游击队的嫌疑人及其同情者进行绑架,实施酷刑和秘密处决。

其中包括大量的知识分子、学生、工人、农民等群体。

由于太不体面,甚至有了一个专有名词,“肮脏战争”

仇恨似海深。

按道理说这样一个墙倒众人推的故事,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呢?

但真实的历史却是——

审判他们的可能性非常低。

一边是,军政府的余党依然在统治机器里占据着重要岗位,从三军司令员,到地方警察局长,都有他们的人。

另一边,阿根廷国内,政治暴力不少见,恐吓威胁、刺杀爆炸,无所不用其极,司法界也没有人敢接这个工作。


甚至在民众中间,很多民众也并不支持反攻倒算,普通公务员们也模棱两可,保住饭碗要紧。

更别说还有那些高级军官自己,也各种玩弄法律条文自保……


正义的实现,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

换句话说,需要英雄。

注意这个电影的标签里,有一个传记。


因此在开场就告诉了大家,主人公,就是那个被选中的英雄:

资深的检察官胡里奥·斯特拉塞拉,被选去作为这场审判的公诉方。

但一开始。

他也是坚决反对的。

因为作为老鸟的他很明白。

审判,很可能只是做戏:

新政府需要民众的支持,才发起这场审判。

但新政府同样也需要军队势力的支持,不太可能会下死手。

所以:

与其说是当英雄,不如说是当枪使。

自己可能奋斗一通,只是别人的妥协筹码。


尤其是,被告那边,是真有枪——

让胡里奥主持公诉的消息刚传出,家里就接到了电话恐吓:

你老婆、孩子名字我都知道,别趟这趟混水。


那到底,是什么让他决定亲赴险境呢?

电影里,面对上司的要求。

他只说了一句话。

如果法院给了命令,我忠于职责。


看起来有种打工人无可奈何的现实。

(实际不是)

这也是《阿根廷,1985》里,最有意思的部分。

即便是如此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它也没有那种非黑即白,同仇敌忾,宣扬正邪不两立的企图。

而是用一种温吞的方式,将这个转变,从每一个个体的变化开始,一层层扒开给人看。


02

多温吞呢?

和一般的庭审片,比如《辩护人》或者《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不同。

别人多是着眼于法庭上的唇枪舌剑。

是反驳是争辩是思辨。

《阿根廷,1985》,则把重心放在了现实的细节上来。

比如调查过程。

比如遇到的阻力。

它甚至从一开始就把难度摆了上来:

军政府的要员们用各种法律条文武装自己。

在调查委员会的结果里把自己摘出去——


要求上他们可以操作的军事法庭,拒绝民事法庭。


甚至在官方的定调里,失踪人口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也当局被判定为:

只是国家过往政治动荡的副产品。


混淆概念。

军官们认为自己是在紧急状态下保卫国家。

政府也把开头那些普通人遭受的痛苦,说成只是国家动荡产生的阵痛。

而胡里奥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混淆,区分开。

换句话说,一码归一码。

这场大审判,就是要把这长达七年不断发生的悲剧,到底是怎么回事,掰扯清楚。

它是政治保卫,还是人道迫害?

它是下级军官的自发行为,还是上层军官的有意放纵?

更重要的是,它是整个政府全体都需要负责的问题,还是少部分人的独裁行为导致?

三个问题,如果有一个是前者,这个官司都不可能赢。

所以胡里奥要做的,就是要把问题都一步步都引导到后者上。

于是。

《阿根廷,1985》里展现了不少操作技巧。

第一步,争取民众的支持。

除了大量的搜集受害者的证据,让他们公开自己的悲惨遭遇,争取民众的同情外。

还在团队选择上,尽力不去触怒反感,引发偏见。

公诉团队二号人物路易斯,一个出身军人世家的新人律师,他给胡里奥的解释里,其实透露了这个国家一直动荡不安的原因:


不能让这样一个为受害者伸冤的工作被反对者扣上一个偏见的帽子,所以必须得有军队背景的人参与进来。

第二个,争取军队,尤其是对军政府时期颁布法令的解释权——

把军纪败坏的军人,和军队体制区分开。


但最重要的是第三个:

和行政官僚们和解。

没有官僚愿意把自己的前途浪费在一个反对自己过去曾支持政府的审判上。

比如警察,比如法官,也比如检察官自己。

年轻的路易斯当着胡里奥的面戳破了后者不堪回首的过去。


后者脸上挂不住,双方不欢而散。

但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故事从庭审中前期的热血励志风,开始急转直下,再次走进现实。

早早就暗示了最后的结果。

随着这场庭审影响力越来越大。

胡里奥逐渐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但也因此,不仅恐吓威胁他的人增加,他也开始受到了官方的干扰。


政府的高层开始和稀泥。

司法部长直接指出:

如果因为你的坚持调查,引发了下一轮的军事政变,出现伤亡,你能为他们负责么?


胡里奥无言以对。

即便是已经很良心呈现,法治社会获得正义需要的细致操作技巧了。

(把朋友搞多,把敌人搞少)

可电影越往后,当证人们公开的被迫害的真实惨状越扎心,看得Sir反而越不是滋味。

因为电影对各方势力之间的利益勾兑的隐晦展现。

让获得正义这件事,也逐渐面目不清。


03

很多人都在批评这部电影讲故事的水平比较一般。

这点Sir不否认。

从政治片的角度看,它没有那么多惊悚和批判的元素。

也不够让人“热血沸腾”。

但它的重点其实并不在此。

除了还原真实的历史之外。

它主要还是在展现一种现代文明社会中,法制的灰度。

举个例子。

电影中说军政府过往打击反对派的方法,镇压也好,屠杀也罢,实际上都没有超出认知的界限。


可为什么在“肮脏战争”中玩脱了呢?

因为,不确定性。

无限制的战时状态提高了管理权限。

被滥用的授权又激发出了人性的恶。


最后导致了全民恐慌。

当一个国家,每个人都有着被失踪,被绑架,被折磨,甚至被杀的风险,而原因,又不可明说,这一层层逐渐建构了大众对于恐惧的具体想象。

而电影中的审判,就是为了解除这层恐惧开出的药方。

终结使用死亡作为政治工具的做法


为此,电影最后四分之一的篇幅都放在了那份用来给阿根廷社会治病的结案陈词上。

在这里,胡里奥把军政府的行为怒喷一通,给这件事定了性,也让它成为阿根廷历史最重要的一次审判。

匿名人士在天刚亮时绑架手无寸铁的人
是战争行为吗?
在他们无力抵抗时凌虐杀害他们
是战争行为吗?
侵占住宅挟持亲属当人质
是战争行为吗?
军方目标,是新生儿吗?
……
施虐癖不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
也不是战争策略
而是一种道德败坏


并在最后,发出自己的呼吁:

我们有责任在记忆的基础上建立和平
而不是遗忘
不是暴力,而是正义
这是我们的机会
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但可能是因为有真实历史的存在。

所以整部电影在改编上都显得非常的温吞和克制。

尤其是——

结局其实已经注定。

真实的历史上。

被起诉的前军政府高层们,并没有获得公诉方要求的刑罚。

其中有几位被无罪释放,好几位被轻判,甚至到了下届政府,又有几位被特赦。

甚至阿根廷这个国家也没有因为这次审判从此海晏河清。

哭声并没有换来绝对的正义。

但Sir觉得,作为一个政治题材作品,对当下真正有启迪意义的实际上是开头到结尾的转变

还记得胡里奥明明很讨厌,很害怕,为什么会接下这份工作的呢?

真的只是对职业的忠诚么?

不。

理想主义。

不过不是一般人的理解。

而是来自老友这段醍醐灌顶的教诲。

事情可能会出错
某人可能会分心
这时 会有一个很窄的机会窗口出现
一条裂缝 就这样
它稍纵即逝
当它出现时 你必须抓住
然后那就可以做一些事情
那些独裁时期无法做到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就是这样完成的


是的,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只有如此。

才能才能让这个世界,不至于顺利地滑向我们厌恶的另一端。

也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做到结案陈词的最后那句话:“绝不重演”。

等待换不来美好的未来。

而这段话。

Sir也献给每一个想做事的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