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能把一星烂片说成五星好片,我服

态度 作者:独立鱼电影 2020-01-08 23:07:16

前几天,《声临其境》第三季悄无声息地开播了。


短短两年,历经演员争议、口碑跳水。


节目组也在不断地改赛制、换嘉宾,总想在形式上做点文章,结果反倒越玩越尬。



抛开别的不说,这档节目最初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巧妙地抓住了一个亮点——


「声音的魅力」



配音、解说、旁白,除了银幕上的演员们,这些只贡献声音的幕后工作者,同样能够赋予电影无限魅力。


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也有这么一个今天已经销声匿迹的职业与「声音的魅力」有关。


现在还被拍成了电影——


《默片解说员》 

カツベン!



没有资源。


没有引进。


有幸在影展上看过的观众称其为「日本版《天堂电影院》」。


影迷的年度必看佳片之一。


豆瓣的先期评分8.5,好于94%喜剧片



鱼叔耐不住性子,早早替大家去探了个路。


果然没有失望。


可以说,《默片解说员》是导演周防正行(《东京日和》《即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专门写给日本默片时代的一封情书


在那个胶片还无法同步匹配音轨的时代,看电影这件事,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安静。


为了配合放映,影院现场一般都会有专门的乐团同期伴奏。



此外,还诞生过一个特殊职业——


活动弁士,也就是「默片解说员」。


弁士读作BiànShì,又称辨士。


世界各地都短暂出现过,但唯独在日本「大正时代」(1912-1926)被发扬光大。


他们一般站在银幕旁边,为各种角色配音、解释旁白,还部分承担着翻译外语片的工作。



乍一瞅,有点说书人的感觉。


事实上,弁士在当时可是个明星职业,鼎盛时地位甚至要高过电影演员。


很多观众说是去「观影」,实则是去听弁士讲段子


如此光鲜的职业,自然很多人挤破脑袋也想当。


本片的男主角俊太郎(成田凌饰)就是其中一位。


出生草根的他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弁士。




可实现梦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业务能力必须强


巧舌如簧、音色多变是最基本的要求。


能够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解说,最好是能把一星烂片都给演说成五星好片,才叫实力。


这还不够。


为了让人记住,还得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才能真正发展成角儿。



其次,有能力还得碰得上好机遇


无人欣赏、没有场馆提供展示机会,再好的才能也得荒废掉。


俊太郎业务能力强不强再说,但运气绝对算是好的。


一次机缘巧合,他被电影戏院「青木馆」的老板招去当打杂。



于是,就有了近距离接触默片解说工作的机会。


青木馆当时有三个当家解说员,各有各的特点。


头牌解说员茂木贵之(高良健吾 饰),主打「型男弁士」人设。


外表斯斯文文、举止儒雅,备受女观众喜爱,



他的表演技巧可以用五个字来简单概括——


「诗朗诵配图」


讲求长时间的情绪酝酿和表情输出,缓慢的语速搭配抒情的配乐。


情到深处,常常让女性观众们为之落泪。


放在今天,那就是「小鲜肉」,「偶像派」。



不过别看人前有模有样,私底下,他却是一个刻薄阴险的男人。


二号解说员内藤四郎


其特点就是画风辣眼睛,解说时容易出现生理反应——


(目前物料太少,找不到合适剧照,凑合看看吧)


别想歪,鱼叔说的是流汗


每场表演,他一边说一边擦汗一边脱衣服,说到中途往往已经脱了个干净。


说到结尾,又恰恰正好一件件穿了回去。


实在奇葩。



三号解说员山岗秋声,他是男主角俊太郎小时候的偶像。


然而时过境迁。


如今终日饮酒、自甘堕落,被人戏称为「酒鬼弁士」




解说特点就是不怎么解说,看他的观众也没几个。


放到今天,就是个「过气明星」。


俊太郎这边,也有他自己的优势。


自小穿梭于电影院和片场之间,善于绘声绘色地模仿各种弁士的声音


这个技能最终派上了用场。



一次,酒鬼弁士喝得不省人事、上不了台。


俊太郎看准时机,主动站出来自荐;型男弁士本着看热闹的姿态也极力赞同。


焦头烂额的老板没了法子,死马当作活马医,也就同意了。



谁曾想,俊太郎模仿酒鬼弁士模仿得入木三分,而且还是酒鬼弁士曾经最鼎盛时期的状态。


惟妙惟肖,当场哭倒一片。


俊太郎就此一炮而红,走上了弁士之路。



前面说过,一个弁士想要安身立命,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才行。


模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在酒鬼弁士的指点下,俊太郎也逐渐发展出了不少自己的风格。


例如。


无厘头解说


一部正儿八经的爱情悲剧,搭配上沙雕搞笑的人物对白,活生生就变成了恶搞喜剧。


这不就是如今网上的「搞笑配音」么?



还有一次。


俊太郎惨遭到恶人暗中教训,导致嗓音受损。


表演时眼看一个人快应付不过来,此时女主角梅子(黑岛结菜饰演)跑上了台。



两人一个负责男声、一个负责女声。


当众玩起了「角色扮演」



最令人惊叹的当属电影结尾的高潮戏。


青木馆被坏人砸了个稀巴烂,大部分电影胶片毁于一旦。


没有胶片就放不了电影,没有电影也就没有弁士、没了戏院。


此时,酒鬼弁士灵机一动,让大家把所有能用的胶片都收集起来。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他们要玩——


「混剪」


一方面,这些零碎的原始素材互相搭配,被重新剪成了一部全新的电影。


另一方面,俊太郎自行创作旁白和对白,硬生生把一部东拼西凑的默片串联在了一起。


现场表演时,更是面不改色、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让人目瞪口呆。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天堂电影院》结尾的吻戏剪辑。


果然,也只有迷影人才想得出这样的招式。



说到底,《默片解说员》是一部献给默片时代的致敬片


例如,影片结尾的「追车大逃亡」场景就十分有代表性。



俊太郎骑着一辆缺了一只脚踏的自行车,别扭地跑在最前;


恶人骑着一辆拉着人的三轮车,费劲地追在其次;


警察则一屁股坐在人力车上,指挥着车夫不断追赶。



三人竞相追逐、热闹非凡,让人捧腹大笑。


与之类似的杂耍型动作场面,往往会让人想起成龙的祖师爷——巴斯特·基顿的影子。




基顿的电影当中不乏极具创意的动作场面、冒险与喜剧并存的场景设计。


甚至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它们都依然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回到电影《默片解说员》。


尽管故事基调轻松,但背后却有一股淡淡的感伤。


与其说本片讲述了一个草根弁士的逆袭故事,不如说它讲述了一个时代的没落


电影中的酒鬼弁士就是这样一个悲剧角色。


曾经的他靠着一张能嘴成了尽人皆知的偶像明星,然而当他最先意识到默片终究会被有声电影取代时,他开始怀疑「解说对于电影是否那么必要」。


他终究还是沉沦了。


老弁士最终留下一个孤独离去的背影,不曾回头。


这又何尝不代表着整个默片时代的落幕。



在时代和科技的推动下,电影不断推陈出新、满足着更多人们的观影需求。


有声电影取代了无声电影,彩色电影取代了黑白电影,数字电影取代了胶片电影……


与此同时,还伴随着——


一部部曾经的经典尘封为历史,一个个曾经的大师逐渐消隐。


一些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例如活动弁士,慢慢成为了某些专业词典角落的生僻词。


以至于如今,只好用「默片解说员」这样的大白话加以概括。


尽管那些默片时代的弁士们已逐渐远去,但仍旧塑造了一代人心目中关于电影的最初模样。


正如影片的字幕所表达的:


「电影曾经是无声的,但在日本几乎没有这个阶段,因为有这些弁士的解说。


默片解说员逝去了,但电影依旧在继续。



助理编辑:艾尔星



点个「在看」

我爱电影岁岁年年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