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我们被叫停的,印度却拿去申请了奥斯卡

态度 作者:独立鱼电影 2019-10-27 22:57:08
印度电影,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惊艳了国人。


佳作频出,类型翻新。


但提到里头的歌舞,能联想到的,似乎还是那些咖喱风味十足的载歌载舞。


热闹欢脱,可总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这种老套古板的印象,该在它面前摘下来了——


《印度有嘻哈》

गली बॉय



译名简单粗暴,直接剧透了这是一部有关嘻哈的电影。


由嘻哈巨星纳斯担任制片。


在美国这个嘻哈文化繁荣之地,此片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烂番茄指数高达95%



此片最早在柏林电影节上首映。


前不久更被指定,将代表印度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奖


热血+现实,是它大受欢迎又被寄予厚望的原因。


男主马拉德,是生活在孟买贫民窟的一名大学生。



一家五口挤在一处狭窄破旧的房子里。


明明经济已经相当拮据,当司机的爸爸还是娶了第二房老婆



他们家是穆斯林。


在印度,伊斯兰教仍然保持着一夫多妻制度。


为了讨年轻鲜嫩的新老婆欢心,父亲连家里唯一的一台电视机都搬到了新房里。


婚礼上,母亲咽下满腔委屈招待宾客,入夜也只能睡在厨房地板上。



家里已经是一团糟,家外也不让人省心。


马拉德的朋友莫因以偷车、贩毒为生。


虽然内心一百个不认同,但自己却也无力干涉。



他还有个女朋友叫萨菲娜,两人小学时就在一起了。

同为穆斯林,家里禁止女方谈恋爱,两家的经济条件也是贫富悬殊。


因此这么久以来,两人一直谈的是秘密恋情,约个会就跟地下党碰头似的。



生活里的无尽苦闷,马拉德只能用音乐抒发。


他无比热爱嘻哈,每当心中被郁闷堆积,就写成歌词唱出来。



一天,他在学校的音乐节上看到了一个实力超群的嘻哈歌手,MC夏尔。


见识过他的现场演唱后,立马被圈粉。



在脸书上得知夏尔要举办一场地下即兴演唱,马拉德颠颠地就跑去现场追星。


那里人头攒动,气氛火热。


马拉德鼓起勇气和夏尔打了招呼,拿出自己写的词。

还表示如果偶像不嫌弃的话,尽管拿去用。



没想到夏尔却对他说:


你自己的思想,为什么要靠别人来传达?



说着就把他推到了台上,给了他一个beat,鼓励他大胆唱出来。


被赶鸭子上架,在人群的催促下,马拉德竟终于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赢得满堂喝彩。



打铁趁热,大受鼓舞的马拉德赶紧又写了一首新歌,在夏尔的帮助下录了下来。


并且传到了网上。


他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Gully Boy,意为街头男孩。



这个名字,是有来处的。


印度有个说唱组合Gully Boys,曾因为一首献给孟买的赞歌《Mere Gully Mein》而走红。


凭此离开了孟买贫民窟,走向嘻哈圈。


影片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两个主角的人物原型,就是来自于他们。



马拉德把歌曲上传后,并没有立马爆红。


但是吸引了一个女音乐人的注意。


她和马拉德、夏尔达成协议,合作发行歌曲,版权各自一半。



有大佬帮推,效果自然不一样。


马拉德的下一首新歌,直接在网上破了40万浏览量


走在学校里也能被人认出来。



就在此时,一个更大的机会送上门来。

孟买当地将举办一场嘻哈比赛,赢的人不仅能拿到100万卢比奖金,还能为嘻哈巨星纳斯在孟买开办的演唱会做开场表演。


但难度也摆在眼前,从海选到总决赛,要通过层层选拔。



马拉德和夏尔当然都报名了。


至于他们碰上了哪些波折,最终有没有赢,鱼叔就不再多剧透了。



大家都知道,嘻哈是一种反叛现实、宣泄情绪的音乐


电影中出现的歌词,也是相当real。


右边有摩天大厦,左边有饿哭的孩子。
有钱是必要,不然怎么使唤我们?



这里的人们睡垃圾堆里,生命垂危。
而你在家里放保险箱专门放钱。



这就体现影片揭示现实的一面了。


它表面上讲述了一个追逐音乐梦想的故事。


实际上是借着主角的遭遇,全面地展开了一幅印度底层人民的浮世绘


最突出的是极端的父权制


在马拉德玩嘻哈被发现后,父亲暴跳如雷。


恶狠狠扇他两个耳光还不够,还要把他赶出家门



永远逆来顺受的母亲终于爆发,可也一样只有挨巴掌的份。


目睹母亲被打,马拉德怒从心边起,上去就把父亲推开,警告他:


不准你打我妈!



在印度,父权、夫权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做丈夫的可以打妻子,做儿子的却不可以维护母亲。


马拉德一还手,奶奶就立马指责儿媳:


「你就是这么教你儿子的?难怪你丈夫带新妻子回家。」



不止穷人家如此,富户也没差。


萨菲娜的自由少得可怜,花一样的年纪,却连和男生说句话都不被允许


她向家人坦白:


「我也想像其他人一样看电影、听演唱会、涂唇膏。」



这愿望已经足够卑微。


但母亲听完后,还是冲上去狠狠打她:


「你这些肮脏的想法都是从哪儿来的?」



巨大的贫富差距与犯罪问题,也是印度的沉疴顽疾。


被赶出家门的马拉德去找朋友莫因借钱。

到了对方家里却惊讶发现,居然有一帮小孩在制毒。



他生气的对着莫因大喊大叫。


可莫因两句话就让他闭嘴了:


「你要逞英雄,就去抓那些把他们扔到排水沟里的人。」


「至少我供这些孩子吃住,你就少对我说教了。」



印度的流浪儿问题领先世界,每年都有大把的孩子被父母抛弃。


这背后的成因很复杂。


国家人口基数庞大、穷人太多,宗教禁止堕胎,强奸又频发……


那些流落街头的孩子,不是在乞讨,就是被犯罪团伙吸纳。


有的甚至被逼迫卖淫。



贫穷与犯罪缠绕,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不止是这些堕入犯罪的人无法改变命运,马拉德作为一个身家清白的人,他的前路照样崎岖。


在印度严格的种姓制度之下,他就是一个下等人



哪怕千辛万苦读到了大学,也依然被认为低人一等。

有一回,马拉德替腿受伤的父亲开了几天出租车。

载了一对有钱夫妇,正在为女儿不肯去哈佛读书而吵架,转而问马拉德:


「你是什么学历?」


马拉德回答后,有钱人立马对女儿开炮:


「你看,现在人人都是大学生,你想和他同一个起点吗?


完全不在乎马拉德的感受,仿佛他是一个透明人。



马拉德有个有钱舅舅,给了他一个销售的职位。


因为要参加嘻哈比赛,马拉德卑微地想向舅舅请个假。


但有钱舅舅是这么说的:


「你父亲是个司机,记得吗?」
「仆人的儿子还是仆人,这是自然法则。」



什么狗屁的法则,不过是既得利益者对自身阶级的维护罢了。


偏偏他们还要将这套规则,用最冠冕堂皇的方式写下来,欺骗所有在生活中碰了壁的人。


让他们相信,乖乖待在一个笼子里最好,不再尝试挣扎与反抗


「你在外面闯不出名堂的,还是回老家来吧。」
「当个公务员多好,要不然永远给人打工。」


当整个社会都默认了这种规则,努力反而变成了冒险,追求也变成了痴心妄想


仅凭出身,就可以解释所有的不公正。


鱼叔知道,有些天花板越来越坚固,有些道路越走越退后。


但电影中有句话说得好:


谁有资格告诉我我是谁?



纵使受挫再所难免,纵使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最后。


但仍然希望,我们每个人选择的道路,都是基于自己的渴望与判断。


而不是各种成功者的「指点」,过来人的「劝告」。


生活再操蛋,也不要不战而降。



助理编辑:打打斗斗


点个「在看」
重点不在于嘻哈,而在于你自己的想法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