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这部无人问津的国产片,连海报都没有,却能秒杀90%的大制作…

态度 作者:乌鸦电影 2019-10-04 11:24:19


网上流行过一句话:你咋不上天呢?


有一部无人问津的国产电影,说的就是关于“上天”的故事:《飞》


难以置信,找遍全网都没找到这电影的海报


山东,抬头村。


有个男孩叫刘百刚。


从小,他就跟同龄人不太一样。


不爱干农活,喜欢在田埂上玩纸飞机,或者张开双臂,在高坡上向下俯冲...



上课不认真听讲,还老缠着老师问:我们村为什么叫“抬头村”?


老师说:你这孩子,净想些没用的东西!



有人说,这孩子有病...


比如,下雨天他不躲雨,看着地上溅起的泥,却能想起“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诗句...



比如,村里通了自来水,他跑到水井旁,脑补着水沿着管道流进家家户户,水龙头一开,水哗哗的流出来的画面...


他自己就乐了起来...



村里来了辆摩托,他盯着发动机一直看,他不知道,为啥一打上火,手上一转,车就能跑…


他每天都有好多事要琢磨,有时候能想明白,大多数时候想不明白…


但这些都不重要,光是这样闷头想,他就觉得很有意思。




没事儿的时候,他喜欢爬到城墙上看天...


他在作文里写道:我想驾着飞机,飞翔在蓝天和白云之间,飞呀,飞呀,飞到哪儿算哪儿,飞到哪儿算哪儿…


村里的大人都说:一个农村孩子,想得太多,不是一件好事儿...



转眼间,刘百刚25岁了,该成家立业了。


可在村里人眼里,他依然“脑子有病”,不想着怎么挣钱娶媳妇,净瞎倒腾:


不爱下地干活儿,总跑县城里,买大堆大堆的书回来啃。


自家土屋,非要安个“门铃”。



他把家里的老母猪卖了,把家里的茅坑,改造成抽水厕所,还到处请人到家里来上厕所…



终于有一天,青梅竹马的女孩,决定跟他分手...


她哭着说:你心太大,想法太多了。我只想过安稳日子。



不知道为何,明明是被人甩了,刘百刚却反而松了口气。


心里再无牵挂,他开始认真对待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造一架飞机。



这部国产影片《飞》,拍摄于2006年,曾在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中,获优秀夏衍剧本文学奖提名...


虽然知道的人并不多,却在豆瓣上拥有高达8.2的高分...


它是编剧宋方金的处女作,也是他引以为傲的代表作...


宋方金曾经说过:这辈子,很难再写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网友评价说:每个人都会为一些事而坚持,或许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但他自己却觉得重要...



片中的主角刘百刚,从小就跟其他人格格不入,长大之后,也没有办法像其他人一样,进入到一个看上去“正常”的生活范式中,找法子赚钱、成家、生孩子…


在周围人眼里,他太爱空想,太爱说大话,太不切实际,太不靠谱了...


连相好的姑娘都笑他:这些话是你小时候说的,没想到长这么大了还这么说。



事实上,刘百刚不傻也不笨...


他学什么都很快,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但那些高深的书,什么博士论文,他都能看得明白...



摸几下乐器,他就会吹了,能自己还组个演奏班子赚外快,没事搞个小发明小创造,都不在话下。



遗憾的是,但在家乡,他的想法太前卫,太虚,太不务正业...


刘百刚说:我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叫事业。



片中有这样一幕,刘百刚被安排相亲,每一个姑娘都问了同样的问题:


听说你是博士,博士是个什么东西啊?


博士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啊?


没人能跟他聊到一块儿去,用媒婆的话说:刘百刚就不是个庄稼人。



为了造飞机,陈百刚把《飞行原理》研究透了,还自制了一对大号的“翅膀”,找了一个高坡,扑闪着“翅膀”,飞奔起来…


折腾了几次,毫不意外的,以失败告终。



他不得不再次把猪卖了,跑到城里去学技术。


五年后,他回来了,在村里搭了个飞机建造棚,买了一大堆材料:铁链、钢管、轴承、发动机…



一个月后,第一次试飞。


村里人都来看,被漆成三色的飞机,气势汹汹地滑出去几十米,冒起了黑烟...



村里一个数学老师给刘百刚出主意:你得跟天上的鸟学习。


于是,刘百刚收了各种鸟,计算鸟的重量和翅膀长度的比例...


他相信,只要飞机能按照鸟的比例设计,就能飞起来…



刘百刚就这样,一次次的试飞,失败,试飞,失败…


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把命给丢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为啥非要去天上飞...


飞,仿佛是他的宿命。




令人感慨的是,刘百刚这个人物,有真实原型...


电影结尾,打出了好几页字幕,列举了全国各地民间造飞机的故事...


10个真实事例,其中有8个造飞机的人,是农民。



而刘百刚秤鸟的情节,大概源自四川绵阳永乐县的曹正书...


曹正书大字不识,只在农机维修站学过机械加工技术...


他从1984年开始研究造飞机,并给自己的飞机取名为“蜜蜂”,可惜,试飞多次,都上不了天。



因为看不懂书,他一直找不到失败的原因。


有一次,他看到路边树上一只鸟受惊飞起,他灵机一动,跑到镇上买了一只鸽子...


他测量鸽子的体重和翅膀面积,并按照这个比例重新捣腾,结果依然失败...


他最近造的直升机,很多材料是从废品站买来的:机身用的是轻铝管,马达是汽车马达,轮子由童车车轮改装…


他至今还没成功。


曹正书试飞


如果深入了解这些人的造飞机故事,你会发现,他们的动机,都很单纯,或者说朴素。


比如,曹正书就说:造飞机对我来说是娱乐,就像其他人爱打麻将一样,我一造飞机就觉得开心。



图片来自:《文明》杂志


比如,衢州人徐斌,他喜欢养鸟,所以想飞。


1994年,凭着自己在拖拉机厂和父亲那里学到的一些机械加工技术,20岁的徐斌造了一架直径5米、高约2米的“超轻型直升机”。


接下来,徐斌用了12年时间,逐步改造,还曾花大价钱买来一辆运动型摩托车,拆出里边的发动机。


图片来自:《文明》杂志


最终,2006年,徐斌驾驶着用网上买来的发动机、汽车上拆下来的驾驶座椅,以及自制机身、机翼、旋叶组装成的飞机,飞上了天,飞行高度2千米,时长25分钟。


徐斌翻看了大量航空方面的书籍,并在国外的个人飞机制作资料中,发现一种叫做旋翼飞机的飞行器。


旋翼机就像一只巨大的竹蜻蜓,只是推动它上升的动力不是手而是发动机。


如今,徐斌已经是旋翼机圈子里的首席工程师兼首席试飞员了。


他还出售飞机和飞机零件,而且正在把飞机改装成撒农药的农用飞机。


图片来自:《文明》杂志


另一位潮汕人苏桂滨,也花了12载,研制土飞机。


这个过程中,除了大量金钱投入,还不止一次坠机,肋骨摔断了3根...


2012年,苏桂滨在宁夏试飞,飞机攀上了4850米的高空,离5000米的目标还有些距离,而零下40度的严寒加上缺氧,令他不得不放弃...


还有一次,他的飞机撞上电线杆坠落,神经受损,下半身失去了知觉,半年...


苏桂滨说:我家门口有座山,我做梦都想飞到山上去看风景...


如今,苏桂滨制造出来的两款旋翼机和一款三角翼轻型飞机,已经拿到中国国家民航总局的适航许可,并卖到东南亚国家。


图片来自:《文明》杂志


在想办法达成飞天梦的过程中,大多数农民飞行家承受着身边人的嘲讽、家人的不解,还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安徽怀宁县石牌镇彭星村的钱新苗,就被妻子视为“玩物丧志”,俩人经常争吵。


就在今年7月24日清晨,他架着自己造的第3架飞机上天,还被村民举报。


交警个人点赞钱新苗的勇气,却只能责令他拆解飞机,以消除安全隐患。



也有极少数人,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比如,宁夏的刘亦兵。


1990年,18岁的刘亦兵偶然看到一本飞行杂志,萌发自制飞机的念头。


由于条件有限,一切零件都从身边挖掘,母亲拿出家里的被单当翅膀,父亲和他把拖拉机上的发动机拆了下来。


后来,他经人介绍,到无锡买了一台美国进口的航空发动机,很快试飞成功。


他还载着母亲和朋友双人飞行。


如今,刘亦兵已经通过专业学习,成为一名飞行教练。



事实上,在很多国家,比如美国,由于私人飞行驾照获取不难,租赁行业也比较成熟,普通人驾驶飞机,并不是一件难事。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民间有这么多人,想自己造飞机。


就如电影《飞》中刘百刚说的:这买不起的东西啊,只能自己造。


图片来自:《文明》杂志


没文化不要紧,好奇心可以补...


知识不够也没有关系,他们愿意钻研...



自古以来,对于中国农民的生活,有这样一种描述:面朝黄土,背朝天...

说的是:农民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低着头,弯着腰,脸朝着黄土,后背朝着天...


然而,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有这样一群农民,转过头来,将目光投向了蓝天,却用背朝着黄土...



身为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没什么不好,他们挥汗如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踩大地,过踏踏实实的日子...


但是,总有一些人,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于脚踩大地,他们的无法抑制的好奇心,他们想要翱翔在蓝天之上,又有什么不对呢?


而这部电影似乎想要告诉我们:身份、地位、知识、年龄、挡不住一个想飞的人,梦想,是个好东西。


后台回复 

获得观看链接





攀登者 | 我和我的祖国 | 中国机长


致命女人  风平浪静的闲暇  邻家诗话  坡道上的家


点亮“在看”,为有梦想的中国农民点赞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