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别只盯着吴京章子怡的爱情

态度 作者:吐槽电影院 2019-09-30 22:53:40


8848.13米。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出的高度,也是屈银华59年前登过的地方。


光用一个“高”字,恐怕难以形容它之令人闻风丧胆。


不夸张地说,那儿,离天堂一步之遥。

在进入中国登山队之前,屈银华是个四川林区长大的伐木工,没有任何登山相关经验。

他报名进登山队的原因很简单:


一是为国争光,打破国内无人登上珠峰的空白;二是想去北京,看一看天安门。


1960年5月24日,经过一系列身体和技术训练后,屈银华和他的队友们开始向珠峰顶峰突击。


中午12点,登山队被卡在了海拔8600米的“第二台阶”的脚下。


为了攀上这个六七米高的绝壁,队友刘连满甘做人梯,其他人则要踩着他的肩膀爬上去凿支点。


登山靴底有冰爪,重达8斤,既不好着力,又会踩伤队友。


屈银华脱下登山靴,光脚冒着严寒继续往上爬……


最终,他和队友王富洲、贡布创造了人类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奇迹,同时,也失去了十根脚趾……


这些年,屈银华被问过很多遍同一个问题:值吗?

其实,这题在屈银华看来根本都不值一问。


因为,答案永远只有一个字:


“值!”


登顶珠峰不是为了个人骄傲,而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它如同一场战役,吹响号角之后,胜利就是唯一目的,哪怕用血肉去拼。


屈银华在世时,很少讲起这段往事。


在《攀登者》第一场点映的现场,他的女儿屈虹回忆往事,说小时候觉得父亲很“窝囊”。因为少了脚趾,走路的时候缺乏男子汉气概,“像一只鸭子”,让她有些难为情。


直到慢慢长大,她了解了父亲的事迹,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开始以父亲为荣。


屈虹说,自己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时刻都会受到父亲登峰精神的影响。跟征服珠峰相比,人这一生中的各种坎坷,都没有翻不过去的道理。


她语气从容,身在现场的我听到这一席话却觉振聋发聩,直击内心。


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攀登者》这部电影的价值和意义——


不仅仅是向全世界告知这段历史。


它还在提醒一代代人:


攀登精神,一刻不能丢,永远不能忘。



01.「中国山」

为什么要登珠穆朗玛峰?


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去爬山有什么意义?


老实说,在看《攀登者》之前,我脑海中闪过这些问题。


可电影开场没多久,我就觉得羞愧。


那些年,我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商讨珠穆朗玛峰的主权归属问题。


我们主张一国一半,对方却要求全占。


凭啥?


他们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你们都没爬上去过珠峰,凭什么分一半?


于是,登上珠峰,成为国家尊严的象征。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


这是底线。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中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珠峰,创下历史纪录。

在这背后,是克艰苦卓绝的过程和许多不为人知的牺牲。


可由于这次登顶没能留下影像资料,国际上不认。


于是,1975年,中国再度组建登山队进行珠峰高度测绘,即是影片中第二次攀登珠峰。


如果说第一次攀登是要翻越珠峰这座有形的高山,那么,这第二次攀登,则是为了翻越人们心中无形的“珠峰”。


登顶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测量出一个高度、留下影像资料,更在于向全世界证明:


中国人可以!


这960万平方公里,我们寸土不让。


同样,几十年后,一群中国电影人决定合力打造一部前所未有的登山大片。

从幕前演员到幕后所有工作人员,拼劲全力去完成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的也是向世界证明:


无论吃不饱饭的当年,还是国富民强的当下,我们从未停下攀登的脚步。



02.「中国梯」


电影里,有太多惊险刺激到让人难以置信的画面与细节。


就说1960年,第一次从“不可征服”的北坡冲顶珠峰吧——


北坡路线险峻,北坳冰壁坡度奇陡,不借助冰爪、上升器等设施难以立足。


雪崩、冰崩的可能性,更随时可能要人性命。


海拔7500的大风口,因狭管效应,风力强劲,无论被吹飞或冻伤,都可能致残疾甚至丧命。


以上两道险关全部熬过,还有最令人绝望的“第二台阶”:

海拔8680米,5米岩壁近乎垂直,且没有任何攀爬支点。


被视为通往峰顶最后一道“鬼门关”。


正因有它横亘在此,过去从来没人成功由北坡登顶珠峰。


可是,方五洲(吴京 饰)三人做到了。


没有着力点,没有设备支撑,他们便以自身支撑队友。


在含氧量极低,且数小时没有进食,体能消耗巨大的前提下,用搭人梯的方式攀越第二台阶。


为了不踩伤队友,在零下四十度的恶劣环境下,曲松林(张译 饰)选择脱下鞋袜,赤脚进行攀爬。

那是能沁入骨缝里的极寒啊……


双脚落在雪地上,瞬间就变成紫红色,每行一步都如同踏在刀尖上。


最终,他们成功抵达峰顶。


曲松林却因此失去了半个脚掌。


艰巨的任务,残酷的牺牲。

如果不是知道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角色有现实原型,恐怕我看完都不敢相信。


现实中,为攀爬第二台阶失去十根脚趾、两个脚后跟和右手食指的人,正是开篇所写的屈银华。


不只如此,现实中三名队员在越过第二台阶后,氧气耗尽,他们是在缺氧长达14小时的情况下完成了登顶壮举。


这是史上第一次人类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


从那一刻起,他们的名字为历史铭刻。

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位登峰英雄

电影中第一次登顶成功

1975年,中国再度组建登山队进行珠峰高度测绘。

大风口的凶险,远非想象能够企及。


文字描述中,称风力可将人吹出十几里。


可大银幕上天气骤变、强风袭来的景象,更令人身临其境,十分骇人。


视物困难的夜晚骤然起风,才用钢钉固定好的帐篷瞬间掀飞,渺小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堪一击。


运气好的,攥紧地面钢钉或山壁岩石,尚能固定自己;

运气不好的,直接被吹飞至空中,或滚落山崖。


登山队员不得不当机立断,先在保证自身的前提下援救队友,随后用绳索与梯子困住岩石进行固定,才能保证所有人不再被狂风吹飞。


所谓“休息”,也不过是钻进睡袋中,扛着冷风,挂在山壁上小憩。


年轻的攀登者杨光(胡歌 饰),最大的梦想就是攀爬珠峰,告慰父亲。

可为保护随队女医生,他割断自己的睡袋,以至严重冻伤,失去右腿。


在如此恶劣的情境下,仍坚持舍己为人,这行为,傻不傻?

现在有些人可能觉得“傻”,或者,“假”。


如果你也这样想,又要被打脸了——


现实中,1975年攀登珠峰期间,26岁的夏伯渝和队友们来到8600米的“死亡区域”。


由于暴风雪越来越大,食品、燃料等短缺,队伍决定下撤。


下到7600米时,一位体力透支的队友丢失了睡袋。


夏伯渝不假思索,让出了自己的睡袋,在低温中熬过一晚。


结果,他的两条小腿均被冻伤,只能截肢。


在这次攀登中,夏伯渝等人并未成功登顶珠峰。

但他们却做出了另一极大的贡献——


在“第二台阶”搭建金属梯。


海拔8680米的垂直岩壁上搭建梯子,可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高原缺氧,气候严寒,任何动作都是对体能的极大消耗。


仅是将梯子固定在岩壁上,就耗费了夏伯渝与队员们一整天的时间。


幸而,付出是值得的。


有金属梯帮助,中国登山队终于再次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


8848.13米,是自英国、印度等人后,中国人第一次自己测绘出珠峰最新高度,并得到国际认可。


不只如此。


截至2008年,它总共帮助1300多名中外登山者实现了珠峰梦,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梯


中国梯真的只是一节梯子吗?

当然不只。


它的分量至纯至沉。


从1960年到1975年,中国梯由登山队员用身躯搭就的人梯,变作嵌入岩壁中的6米金属梯。


不变的,是中国人无所畏惧、一往无前,同时又团结一心、甘愿牺牲的攀登精神。


搭建了中国梯的夏伯渝,历经冻伤、截肢、癌症等磨难,但仍然坚持锻炼,并多次向珠峰进军。


终于,第五次冲锋,他成为第一个依靠双腿义肢站上世界之巅的中国人。


2018年5月14日。


距离他失去双腿那天,已经过去43年。


距离中国梯被拆除,也已经过去10年。


但我想,英雄前辈们在中国人心中搭起的梯子,永远会在那儿,鼓舞着后代勇敢前行。



03.「中国人」

前天《攀登者》开放点映后,电影里的感情戏上了热搜。


有人表示没想到吴京和章子怡能演出“父母爱情”的感觉,cp感溢出银幕;也有人觉得两人的爱情段落似乎有些刻意,气场不太搭。


老实说,我在看的时候,倒没在意方五洲和徐缨(章子怡 饰)配不配。


我看到的,更多是家国大业下每一个平凡的人,和他们不平凡的使命感。


方五洲与徐缨在面对感情时,曾有过分歧。


方五洲1960年登顶成功却不被认可,处处被质疑。再加上壮志未酬,面对心爱之人,他迟迟不能表达心意。


而徐缨从积极渴望爱情到接受方五洲以国为先的转变,也是很自然和立体的。


再次相遇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先完成国家使命,再谈儿女情长。


这才是爱人之间真正的默契——


心里藏着对方,眼睛看向同一个远方。


张译饰演的曲松林,堪称全片心理转变最复杂的一个人物。

在1960年攀登时,他失去了双脚,从此走路一瘸一拐。


但因为没留下影像资料,还被当成“骗子”,他心中有愧、有悔、有愤怒。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曲松林心里的火是被冰封起来的。


直至15年后与老队员方五洲重逢,随着又一次攀登,曲松林心里的这座“山”才终于被翻越。

两人本不该存在的矛盾,其实都源于深切的爱。


这个冷了半辈子的登山好手,被新旧队员一点点暖回来。


他渐渐明白,责任与牺牲并不对立。


一个人不能孤独地对抗一座山,团结才是最正确的答案。


电影中,还有李国梁(井柏然 饰)、杨光等新一代登山队员。

他们戏份不算多,但个个鲜明饱满。


初登场时跃跃欲试,有着初生牛犊的无知无畏。


略显幼稚和笨拙,但同时,他们的热血和潜力也让人无比动容,充满信心。


就像李国梁的一句话:


“我们这一辈人,不能总是躲在前人的羽翼下。”


不畏艰辛,敢于承担,奋力拼搏,薪火相传。


这不就是攀登者的精神,不就是流淌在中国人骨血里的情怀吗!


就在昨天,中国女排在本届女排世界杯拿下11连胜,以全胜成绩夺冠。

夺冠后,一向气定神闲的郎平在采访中红了眼圈。


她哽咽着说:


“挺难的……都是一点、一点拼的……”


是啊,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们看到女排笑傲世界排坛的背后,是她们十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是她们放弃了更多轻松快乐才换来的巅峰荣耀。


正如登顶珠峰的背后,是冒着残酷环境在世界屋脊行走的艰难,是无数人的牺牲奉献,是最纯粹的信仰的力量,是经历千难万险锤炼而成的矢志不渝的攀登者精神。


中国能在短短几十年中崛起,创造令人惊叹的成果,靠的就是这一精神的不断传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曾经,攀登是一项时代任务,关乎国家荣誉;现在,攀登是每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关乎民族未来。


只要这种精神不丢,我们就能一直向前走,走向星辰大海。


而年轻的你,如果看完电影心中能泛起波澜,有继续前行的动力。


那么,这部《攀登者》,值了。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在看”,为中国加油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