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祖国》《机长》《攀登者》测评:导演大竞赛,演技大比拼

态度 作者:萝严肃 2019-09-30 20:22:37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mszhangziyan@foxmail.com


朋友们,长假就要开始了!


在此之前已经气喘吁吁奔波全城看了各种媒体场的我,为您送上长假电影指南:《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其中《我和我的祖国》内部就是七组人马,整个长假档期也可以视作导演们的能力竞赛,演员们的演技比拼。


【以下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剧透,请酌情阅读】


《我和我的祖国》:
七个导演的能力竞赛

《我和我的祖国》的基调已经定下,大主题是命题作文,七个小故事也是命题作文,客观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最聪明的解题方法。


这个方法叫“人”。每个故事关注的都是一个一个的人。说是影版《感动中国》也可以。


本片不适合特别抗拒煽情的观众。但客观来说,这是很会煽的一种拍法。


七个导演各自交出答卷,也可以视作一次当代导演能力竞赛,《导演的诞生》。


我心里的最佳是女排故事(导演徐峥)和奥运故事(导演宁浩)。


别看女排故事的海报是吴京和马伊琍,主角其实是两个特别特别可爱的小孩子,背景则是上海弄堂里热闹的旧时光,更像一个生活剧,时代精神放在小小的日常里。


小孩子化解了“意义”之隆重,这个故事里小男孩和小女孩都无心看女排决赛,小女孩要跟家人出国了(大家都想出国的80年代),小男孩想赶在出国前把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她。


我要感叹小孩真的是有天然感染力的存在。小男孩听说小女孩要走时紧缩的如蜡笔小新一般的眉头,磁带盒子里藏着的小女孩画像,还有小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穿着新裙子拎着小布兜穿越弄堂来道别,看到这些我嗷一下心就化了。


那女排夺冠的故事在哪里呢?在青梅竹马道别的生死关头,全弄堂的人都想看女排决赛,只有小男孩家里有电视,身为电工的儿子,小男孩是除了爸爸之外唯一能把电视信号调清楚的人,所以他就肩负着给街坊邻居调电视的重任。


柏小莲老师说徐峥太残忍了,怎么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在女排决赛和小青梅之间二选一呢?不过我反而觉得因为这是小孩子,所以那种选择不像成年人那么残酷,是小朋友要面子害羞加上不想辜负大家期待稀里糊涂的感情冲在一起之后的混乱场面。如果真的是一个成年人为了一个重大意义不要爱情我反而想打他了。


还有些小聪明的梗就不剧透了,很轻松可爱的一个故事,也有弄堂怀旧味道。唯一的怨念是就算爸爸骑着带着男孩追上女孩,也不妨碍重逢剧情展开,为什么不再成全一下可怜的小男孩!这个男孩在我心里已经成为上海弄堂里的幼年正峰欧巴。


后面有明星的部分其实就是这个故事的彩蛋了,怎么编排都无所谓。徐峥敢于把重头戏直接放到小孩身上,主故事不用明星刷脸。


我喜欢这个故事也可能是因为很向往那个年代。改变刚开始,父母口中他们开始打拼的时候。一切都有了希望和盼头,打破束缚去寻找更好的生活,出国也好,用技术获得尊敬也好,知识改变命运也好,人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当中。女排成为所有人努力的精神寄托。


宁浩那个奥运故事主要是葛优演得太好了。


某一类很典型的北京人,也是很典型的普通人,欠兮兮的,争强好胜,到处装熟,但也不是坏人,所以最后的取舍大家都能理解。


葛优的每一个褶子每个手势每一步每一寸头皮都是戏!这个应该是所有观众的共识。


但剧情实在太像春晚小品了,从冲突出现的那一刻就几乎能猜到所有的走向,但那也是唯一的走向。篇幅有限似乎也没法在必然里加入更丰富的内容。


但是呢,这个故事当然肯定是比小品好看,好多细节就很好笑,葛优跑步啊,欠欠地坐了个轮椅坐了半天啊,说的什么牛掰格拉斯啊,这种讲出来好像没啥,只有葛优演了才好笑。


最后小人物没有任何公众、家人、同事认可的荣耀时刻,也是比小品强的地方。


陈凯歌的命题作文包括神舟十一号和扶贫两个目标,这个看起来是最难写的。他选的少年视角,尽量注入诗意,会有人很喜欢,但落点也是注定的,转变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可能会有观众觉得太快太直接了。


文牧野的命题作文里用部队里的女性视角完成,把女孩的职业理想融进去,也是个很聪明的答题方式。


管虎的《前夜》和薛晓璐的《回归》其实有点撞了,都是为了完成升旗必须分秒不差。管虎拍得比薛晓璐好,管虎喜欢拍这种细节加在一起众志成城燃法,黄渤在旗杆上的视角好像以前也没呈现过。个人经历大事件肯定是有观众爱看的。


个人认为薛晓璐在这场导演大考试里可能是表现得相对平庸的一个,多个人物全是流水账,观众有情绪唤醒主要是因为回归事件重现本身的感染力带来的。王洛勇惠英红自然都是大拿,角色表现力也基本靠演员自己努力了。


另一个相对平庸的是张一白的《相遇》,这个段落最关键戏份主要靠公交车上的对话完成,像个学生小品的呈现方式。好在任素汐适合演倾诉者张译适合演隐忍者,所以拉回来了一些。另外跟《回归》一样,历史事件本身的情绪召唤能力救了导演。


除了是导演技能点大赛之外,本片也是演员之间的演技大赛。全场最佳可能观众都会给葛优,上文已经说过了角色的特点,葛优演这个说是手到擒来。但另一方面要有充分的生活才能演透,葛优已经成名许多年还带着这种市井气,难能可贵。而今大部分明星都嫌打出租配不上自己的档次了,怎么可能演好北京的哥呢。


另外一个我个人很喜欢的是张译。他那段戏份少但是分寸好,受伤后一句话就很感人,之后都是任素汐的倾诉他在听,戴着口罩只露出眼睛。但他就是那种好人,沉默、忍辱负重、等待,像我们老实的不发一言的父母,像这片土地上勤勉劳作从不自夸的人。


此外黄渤当然很好,宋佳的女飞行员也很到位,任素汐那段她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几个应该是观众看完好评比较多的。

《中国机长》
优点都是原事件带来的


《中国机长》这个事件原型非常好,没有人会不认可这位英雄机长,又很适合商业化。有一场点映机长原型刘传健在映后出现,全场最热烈的掌声都给了他。这是救了一飞机人的大英雄。
(△张涵予和机组人员原型在一起,最左边是刘传健)


这就是《中国机长》这个片的情况:好处、吸引力,都是原事件赋予的先天优势。冲着这个先天优势去看肯定也还是会有收获。


对我来说这个观影还是有很多新鲜的感觉,比如我们经常坐飞机很少关心起飞前大家在干嘛,就算看过了《冲上云霄》也不知道国内航空公司是什么样的。飞机上遇险是让普通观众很有代入感的一种事故,因为大家每次坐飞机都要听安全提示、氧气面罩使用指南,实际上我们一次都没用上过,很多人可能像我一样就直接跳过了这些环节懒得学习了,看完《中国机长》会觉得每一次坐飞机都有必要认真听安全指南。


电影中飞机遇险、脱险的展示,也是比新闻更直观、丰富,开眼界的。这些是值得看的部分。


然而,我再一次说,看点都是题材导致的先天优势,是“川航事件”赋予电影的长处。


在先天优势之外,导演刘伟强的能力太配不上他享有的期待值了。


电影在玻璃破裂事故前全部是平铺直叙,像个航空公司宣传片:你看,我们上班儿多认真啊。


这种波澜不惊的叙事花了整整三十分钟才进事故。哪怕在细节上铺一点暗示,或者先上新闻,或者倒叙……不熟悉原型事件的观众,或者外国观众,会觉得这电影前三十分钟莫名其妙,这电影到底在干嘛?


到了事故时,电影也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张天爱演的空姐全程抱着小孩,那孩子妈妈就在边上看着空姐这么一路抱着,这合理吗?


抓住机会穿越云层是剧情安排的最凶险最高潮的一刻(但这个是不符合真实事件的戏剧化改编,川航事件里最幸运的就是当天天气好),拍得还是毫无起伏,就这么穿过去了。


很多线索都莫名其妙顾前不顾后,比如开头袁泉演的乘务长看起来好像是婚姻不顺利,在危险中她反复摸自己的婚戒,结果从头到尾都没说这乘务长到底怎么了。


杜江演的另一个机长人设是秀恩爱,但是在飞行途中莫名跟女乘客搭了好多句话,也不知道他是在撩妹还是在干嘛。我一开始想他是恩爱人设啊他肯定不能撩妹,是不是他看出女乘客忧伤得想自杀了开解一下让她珍惜生命呢?结果也没有,杜江和女乘客那段撩妹感十足的对话难道只为了展示飞机上看到四姑娘山了吗?


全片时长两个小时,前半小时没危险,进展到一个半小时处就脱险了,足足留了半小时开场,半小时收盘,收盘依然是平铺直叙,就像个报告文学的表扬段落。最后安排了一个毫无必要的火锅局,还不如直接进毛阿敏唱的主题曲。


张涵予是标准硬汉没问题,袁泉端庄优雅大气镇得住场没问题。


九个机组成员有两个等于不存在,是人肉背景,我觉得这个编排也是有问题的。


张天爱和李沁准备工作到上飞机那一段都太做作了。尤其是张天爱,她拎着小皮箱上飞机那一段不停地做没必要的表情,那感觉是在拍广告,完全没有乘务员该有的职业感。李沁也有些许卖弄没有张天爱严重。两个人到惊险发生后就好多了。


欧豪演的副驾驶,受伤得最严重,下飞机就撩空姐,虽然开始的人设是就是在追空姐,但那场戏的处理得真的是太轻了。


最意外的是本片竟然有Angelababy和关晓彤客串。她俩可不在演员表里啊?


真诚提醒各位片方,你如果有章子怡巩俐葛优梁朝伟客串但不写在演员表里叫惊喜,你要是有Angelababy和关晓彤不写在演员表里叫惊吓!!


天使大宝贝儿女士出现在电影里真的吓得我一哆嗦,她完全完全不适合大银幕,她一出来就拯救了张天爱,我顿时觉得张天爱有人教还能演电影。天使大宝贝儿就算了吧,整个跑男都是你的江山任你发挥,能不能不要演电影了太不配套了。就不是一个次元的强行进来,观众不开心,回头上网一发影评你也不开心,何必呢?


关晓彤还这么年轻怎么就修炼出了如师姐杨幂一般不融于电影的气质呢?青萍公主是谁演的,有人去魂穿了她演的吗?真诚建议关晓彤要是还想当演员趁早收收心,别以为自己还小,烂片里泡多了是不可逆的损伤。当然了如果就想挣钱当我没说,那就别演电影了,何必呢?


唯一的安慰是她俩好歹是客串。做好心理准备想看机长的英雄事迹还是可以去的,第三遍说:这,毕竟原型故事好是吧。缺点基本上是导演的锅。(张天爱李沁没管理好也算他的责任了,Angelababy和关晓彤就不应该进来,谁的锅我也不知道。)



《攀登者》:
京和怡恋爱了!


《攀登者》我知道应该会有人觉得登珠峰这个任务很燃,很理想主义之类之类的。非要说的话我再套用一下这个句式:原事件燃可能把你燃到了,但这个片子太有问题了,大家不看好李仁港果然是有原因的。


本片又名《吴京和章子怡以及一群恋爱脑的登山之恋》,好好的登山群戏楞是拍成了各种谈恋爱。吴京和章子怡识于微时,吴京第一次登珠峰没拍成照片,国外不认可,吴京就无心谈恋爱了,章子怡很郁闷。


终于又要组织登山了,吴京兴冲冲就去了,碰上了另一波恋爱脑。井柏然和藏族姑娘双箭头,藏族姑娘能为了他训练都不认真计时,也不怕心爱的小伙体能不够上雪山会憋着。


胡歌看起来每天都挺高兴,第一眼好像也相中藏族姑娘了但是下一秒就感受到了井柏然和藏族姑娘强烈的双箭头。


后来胡歌也不知道是不是喜欢上队医了反正跟队医很多纠葛。一次登山任务里胡歌冲进队医帐篷,冰天雪地里打翻了水泼在队医腿上。大家休息的时候胡歌看到队医很冷就分了一半睡袋给她。当时我就想这腿得冻成什么样啊,难道胡歌准备一宿不睡雪山跑步来对抗寒冷吗?结果他还就真的睡过去了然后腿严重冻伤了……这???


这个电影里有两次重复桥段出现在不同人物身上。男的在雪山里对女的说你不要过来危险,女的非要冲过去,因为爱情嘛。男的再去救女的,俩人一起危险。干啥呢啊?你俩依萍和书桓在站台啊?


主线矛盾本应该是张译恨吴京为了救自己丢了一次设备,他们第一次登珠峰就没有影像外国不相信。然后要解开心结再雪前耻之类。这个事情也是真实有过的,后来事实越来越证明中国登山队声称的第一次珠峰登顶是存在的, 有论证过程,这些细节为啥不好好拍?李仁港要么拍吴京和张译吵架,要么就是张译求胜心切连人命都不顾,看得我脑壳疼。


实际上的主线被拍成了吴京和章子怡谈恋爱。吴京抱着章子怡说我的胖妞啊还亲一口这个他们自己也剧透了。


章子怡为了爱强行登上雪山监测天气,怡和京雪山对话,在世界的尽头呼唤爱。怡一路吐血一路为爱播报天气,对京告白“谢谢你让我们真谈了一次恋爱”,京疯狂重复“我要娶你我现在就要娶你你要等我”……


对了,美丽的怡在雪山上衣服都超级时髦跟周围人不像一个年代的,她还坚持在雪山科考时画眉毛和擦粉。


这些编排占了大量的时间,登山该有的技术细节反而很弱,用一个个超级英雄般的旋转跳跃力挽狂澜。


反正,历史事件本身肯定是有感染力的,珠峰上永远留下了登山队员们搭的梯子这种事实也是挺震撼,你要是喜欢这个题材也能看看,就是注意要对恋爱脑们有所准备。



好的,测评就是这么多了。那还是祝你长假愉快呀~啾咪~


(本文所有图片素材均来自公开预告片或海报)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给你严肃的八卦


想要复习以前的推送,直接点这里就好~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