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整个电影界,唯有他被封「帝」

态度 作者:独立鱼电影 2019-09-27 23:38:30

天才常有,但传奇不可多得。


门槛确实太高了。


需要行业顶尖的水平,开创历史的贡献,以及名垂青史的作品。


而鱼叔今天想聊的,就是这么一位「传奇」本身——


彼得·杰克逊

Peter Jackson



影迷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彼得大帝」。


「大帝」二字,意指那些能够凭一己之力开创新世界的人。


彼得创造的,正是浩瀚无垠的「中土世界」



当然,《指环王》是根据小说改编,原著作者J·R·R·托尔金才是世界观的原始构建者。


托尔金毫无疑问也是传奇。


他是个伟大的造梦师,凭借无穷无限的想象力撰写出了一部伟大而不凡的文学作品。


但它终究是虚构的,不可触摸,只能活在读者的想象里。


而彼得·杰克逊,让这个梦成真了。


真实可感地呈现在眼前。



他将文字里的人物从纸张上抽离出来,灌入血肉和自己对于这个人物角色性格、命运的理解,将自己理解的中土世界,放置在镜头前,把所有不可能演变为可能。


而为了这项史无前例的庞大计划,他需要突破历史的技术支持。


既然前人没有留下足迹,那就自己踩下新的脚印。


在《指环王》中,他虽不是第一个使用动作捕捉技术的人,却是将这项技术带到巅峰、走向成熟的领军者。


创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咕噜,使得数字角色无限接近于真人。



光影世界里,他就是上帝。


三部曲创下的记录也是至今仍无可超越的。


作为一部耗资巨大的魔幻商业电影,却横扫一贯以艺术为名的奥斯卡。


《指环王1》(2002),13提5中;

《指环王2》(2003),6提2中;

《指环王3》(2004),11提11中。


连续三年提名最佳导演;


连续三年承包最佳视觉效果大奖。



彼得·杰克逊打破了艺术与商业间的壁垒,证实了真正伟大的电影是不需要被任何一个简单的标签所概括与分类的。


之后,他在这条「造世」之路上持续挺进。


《金刚》中,使用CG技术,重新定义动物电影,开辟电影工业的新阶段。



《霍比特人》中,首次采用48帧技术,开启了继有声、彩色、宽屏、3D之后的第五次电影技术革命。



每一步都是在开创历史,推翻不可能。


而他的伟大,不仅仅是用顶尖的电影技术去还原和讲述他想象中的世界,还因为他能用技术去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值得关注,但却被忽略的社会角落里的人和事。


不过他最新执导的电影《他们已不再变老》有些不一样,看起来低调了很多。




乍眼一眼,似乎平平无奇。


没有宏伟的魔幻世界,而只是重现了一战时期真实历史。


如果不了解幕后,你甚至会以为他只是将相关的历史资料素材重新编辑整合,拼凑出来的一部纪录片。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彼得·杰克逊确实是引用了历史影像资料,但并非简单的照搬,而是史无前例地用高清彩色数码技术进行修复



二十世纪初,摄影技术已日趋成熟。


一战成为了最早拥有纪实录像的大规模战争。


然而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现存的一战影像,都是些满是噪点与化学污迹的黑白胶片。


观赏性与可用性相当低。



它们多年来被尘封于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等一战研究机构,绝大多数从未公开,也无人问津。


明明乘着技术的东风被记录了下来,却再次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


直到彼得·杰克逊发现了它们的价值。


利用电影翻新技术,让一百年前一战中的人物重现银幕,「起死回生」


影片中的镜头和内容看起来都很「自然」。


有大批端着油桶畅饮的士兵。



可不是真的在喝汽油。


而是由于当时物资匮乏、缺乏合适的容器,后勤部门只得用汽油桶将饮用水送往前线。


而且由于洗得不够干净,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尝到点汽油的滋味。


士兵们每周都有一次喝酒的机会。


尽管品质非常低下,但能喝上那也是赚到。



他们一路狂奔排队的样子,可像极了高中下课后直冲食堂的我们。


这些片段看似普通,但背后的修复工作,难度其实超乎想象。


从黑白变成彩色,从低帧模糊变成高帧清晰,都是靠逐帧修复上色来完成的。


所花的力气与成本,丝毫不亚于拍摄一部新电影。



更难的是声音。


一战时期尚没有成熟的同步收声技术,资料片是完全无声的,


但片中却分明有真实且清晰的对话声:


“走快点”、“别睡了,你入镜了”、“可恶的鸟,快滚开”……



这些,都是彼得·杰克逊邀请唇语专家识别,再请专业演员进行配音得来的,下的功夫极深。


更夸张的是背景音。


大到火炮退弹壳,小到拉动枪栓,所有动作都要求制作团队亲力亲为,进行声音采集



所有的旁白都源自一战老兵的采访录音


由于最后一位一战老兵已于 2011 年去世,再也没有老兵可以接受采访了。

 


杰克逊的团队耗费了一整年,从现存的 600 小时的 200 多名士兵的采访录音中,以及 100 小时的原始镜头捋出一条完整而流畅的故事线


这还不止。


疯狂的彼得大帝甚至还制作了一套 3D 公映版本,让战场在观众面前触手可及。


在他的「妙手」之下,原本无声黑白平面的影像,变成了一部有声彩色立体的电影。


重现最真实的一战历史,以此纪念在一战中失去生命的祖父,并提醒人们警惕战争的发生。


战场上的腥风血雨,可远比想象的,要残酷得多。



彼得·杰克逊不仅仅是技术控。


他的每次一革新,都是在为电影内容服务,为他思考和表达观点服务。


让观众可以更加身临其境体验电影、沉浸其中的同时,也让人们了解到他对人类文明的关注与探索科技的变革。


在不断拔高电影的最高水准,也在突破思考和表达的新境界。


就《金刚》来说,虽然改编自1933年的同名电影,但彼得·杰克逊不止摆脱了B级片的廉价观感,让大猩猩变得更加逼真;


更重要的是,它不再沦文怪物片。


面部动作捕捉技术,赋予了金刚更丰富的性格和情感。


原版中的金刚被定位成凶残的怪兽,甚至会吃人,但彼得·杰克逊的金刚不再是性情残暴的庞然大物,而是孤独且有着人性的战士。


以至于很多年后,我们可能会忘掉这部电影在技术领域的惊人成就,但不会忘记,金刚在帝国大厦之巅,落日余晖之下,为了爱而牺牲的画面。



电影蕴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甚至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华为Mate30系列启动了一项「手机电影计划」。 


希望在极致科技的启迪和加持下,激发手机电影的创作潜能,推动影像创作进入新纪元。



9月26日,也就是昨天,万众瞩目的华为Mate30系列手机国内发布会于上海举行。


邀请了众多影像领域领袖,现场见证手机电影时代的开启。


还将邀请各知名导演使用Mate30系列进行电影短片拍摄创作。


现如今,伴随技术的不断革新,手机摄影承载了更多可能性。


重点攻克摄影技术的Mate30系列,就已经完全具备作为「电影拍摄工具」的条件,4000万像素的电影摄像头,7680帧超高速摄影,能够流畅呈现4K超广角暗态延时影像,媲美电影摄影机的画质。



超高清夜摄,与实时视频虚化,也让拍摄的画面更具电影质感。



更重要的是,轻便的手机可以更加灵活捕捉画面,打破很多影视行业内原有的边界和门槛。


以革命性的影像技术,让更多人接触手机影像创作,拓展人文视野,进行对社会、自然、生命、宇宙的观察与思考。


开启手机电影时代新纪元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参加抽华为Mate30系列的活动。


点个「在看」

好运翻倍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