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曾在央视大火,这部耗时12年国产纪录片,居然要上院线了!

态度 作者:乌鸦电影 2019-09-01 11:58:49


2006年,北京郊区的一所幼儿园里,架起了一台摄像机。


它在拍什么呢:两个4岁的孩子过家家,5岁半的男孩跟小伙伴打架、小女孩每天早上站在教室门口等同学…



导演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他也没想好要拍多久,找谁当主角,甚至不知道要拍什么故事,拍到什么算什么…


谁能想到,这一拍,就是12年。


他镜头里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牙牙学语的小男生长成了帅小伙儿,奶声奶气的小姑娘已经亭亭玉立…



2017年,记录这些孩子成长的5集纪录片《零零后》在央视播出,引起了广泛讨论,豆瓣评分8.2分。


有人称它为:每位中国家长都应该观看的纪录片。


今年9月3日,它的电影版来了:《零零后》



2006年,北京郊区,名叫“芭学园”的幼儿园。


5岁半的池亦洋,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


他喜欢披着披风,像个“红孩儿”,带着一群男孩演习打仗。



他不喜欢守规矩,上课不好好坐,下课抢同学的玩具。


当着老师的面,他就敢说:我要把你们都打成肉泥…


急起来,连老师都踢。


因为总是惹是生非,家长们集体向老师告状:希望这个孩子退学…



2010年,9岁的池亦洋,读小学4年级。


块头挺大,学习却不行,作业拖拉,不会考试,是班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天天被老师批评。


那时候的他,非常讨厌学校,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想:什么时候我才不用学习了?


他觉得人生没有希望,这个世界不需要自己,一片灰暗…



他不是没试过好好努力,可课本上的东西,越来越看不懂,每天作业做到深夜,怎么也做不完…


这个强壮的男孩,一次次在深夜大哭...



直到上了初中,池亦洋遇上了橄榄球,他一下子爱上了这个运动,从开始打橄榄球,他的自信回来了…



2016年,池亦洋15岁,这一年他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开幕式上,他庄严地唱起国歌…



电影版《零零后》,9月3日将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这部短短89分钟的纪录片,从2006年开始拍摄,持续了12年。


导演张同道,同期跟踪记录了10多位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这是他第四次把同一群孩子推到幕前。


2009年,他拍摄的《小人国》,向我们展现了一所幼儿园里生活学习的孩子们的喜怒哀乐。


《小人国》剧照


2012年,推出《成长的秘密之小学时代》...


这些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了,有的进入公立小学,有的在私立学校,有的上了中国最前卫的家庭学校,有些移民海外…


家庭的不同选择,汇成了一部中国当代教育现状的奇观。


《成长的秘密之小学时代》剧照


2017年,5集纪录片《零零后》在央视播出。


此时,距离刚开始拍摄的2006年,已经过去了10年。


还是同一批孩子,导演选择其中七个,截取了每一个孩子这十年间的不同生活片段,向观众全方位的展示他们的生活轨迹。


我们可以看到,时间改变了孩子们的外貌,赋予了他们独立的思想和自主的行动。


在每一个成长的十字路口,他们都曾困惑、彷徨,父母、社会、学校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纪录片《零零后》海报


以上这3部纪录片,在豆瓣上都拿到了8分以上的高分。


有网友评价:


中国版《人生七年》,为十年坚持鼓掌!父母可当镜子勉励思考;子女可知当代父母的血泪操劳;二人世界派可做选择题;单身贵族可回忆童年找到唯一的自己…这更像是一部从00后孩子的成长过程,体味大时代飞速变化的纪录片。



最新推出的电影版《零零后》,形式与电视版相似,内容却完全不同,展现的是另外两个孩子的12年成长经历。


“孩子王”池亦洋,曾经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后来,他在橄榄球运动中收获了自信…



“小公主”王思柔,曾经被欺负,小学读的是私塾,数学一直不好,后来,去了美国求学,却一再被寄宿家庭要求搬离…


他们已经长成了大人样,他们的青春困惑,他们如何选择未来的生活,都将在这部纪录片中缓缓展开…



不可否认,电影版的剧情不够紧凑,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时间呈现出来的变化本身,却构成了一些故事片都很难去想象的戏剧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那些动人的细节:


比如,幼儿园的大李老师,面对调皮反叛的池亦洋,面对联名要把他赶走的家长,她一直坚持:我发现,池亦洋为男孩子树立了一个男性的榜样。



她知道,池亦洋的反叛,是因为想要刷存在感,她就让他担任班级调解员,去解决其他孩子之间的矛盾。


果然,个性强硬的他,面对同学的纠纷,分析得头头是道,谁该道歉,玩玩具谁先谁后,大家都愿意听他的。



即使在池亦洋学习成绩非常糟糕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没有气急败坏,更没有采用极端的方式。


爸爸会主动反思自己:怪我以前管得太少了。


他们能看到孩子的努力,他们最担心的不是成绩,而是孩子在这样一次次的打击下,越来越没有自信,迷失人生的方向。


他们没有急着给孩子报补习班,而是多给他尝试的机会,让他自己去发现到底喜欢什么…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在池亦洋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父母和老师的耐心与坚持,为这个孩子发挥出最大潜能,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如果把电影版《零零后》和电视版《零零后》对照着看,你会发现,这群孩子的故事都在印证同一个道理:


教育,就是要尊重个性,去观察、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是激发孩子寻找自己,做那个独特的自己。



也就是说,想要探索的孩子,给他充分的空间去探索;


内心敏感的孩子,不是去责怪她懦弱,而是好好安抚,给她充分的爱;


喜欢一个人玩的孩子,不指责她孤僻,不强迫她合群…



这个教育的过程真的非常曲折,需要细心,需要等待,需要智慧,需要爱。


正如导演张同道说:到底一个孩子形成最终的人格,是哪种力量在发挥作用?这是非常复杂的。我希望通过纪录片,给老师、家长提供一些案例,当我们再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方法。


↓点击查看《零零后》预告片



以下信息部分来自新京报、南方都市报


这个系列的纪录片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这是我国史上第一部长时间记录孩子成长的纪录片。


而让张同道萌生拍摄想法的,是他的儿子。


那年,4岁的儿子跟他一起洗手,孩子一伸手就直说烫。


张同道不理解:我刚洗完,怎么会烫呢?


儿子回他:那是你的感觉,不是我的感觉。


张同道这才意识到:我的手经过四十年风霜,皮糙肉厚,但是他的手很嫩,对外界温度的感受自然不一样。



他明白了,对待孩子,不能凭经验去干预。


他说:孩子三岁以后就开始有思想,对事物的感知与我们差距很大。究竟差距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这是让我感到非常奇特的一件事。


某种程度上,拍这个片子我是在寻找,怎么能跟我的孩子更好地相处。



最初,他没想过可以坚持多久。


2006年,对中国纪录片来讲是一段非常低落的时间,投资少,电视台播放的机会也很少。张同道没有办法,只能到处找钱。


直到《成长的秘密》播出去了,反响不错,找投资才容易一些,拍电视版《零零后》的时候,央视很支持,这是他获得过的最大的投资。



让他坚持下来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还是:好奇。


他们小时候是这样,那么再过几年是什么样呢?再换个环境是什么样呢?


因此在每个节点发生转换的时候,张同道就会重新扛起摄像机,找到孩子们,看看能不能捕捉到他们的变化。



最终出现在这个系列纪录片里的十几个孩子,是从幼儿园近100名孩子中挑选的。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筛选过程,太过平淡的故事,没有入选,粗剪完,给家长孩子看,家长、孩子不喜欢的,统统拿掉。


张同道说:这是最起码的尊重,即便因此导致片子做不成了,也不能让孩子受到伤害。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麻烦的事更多。


到了小学,有的孩子心里比较敏感,有的东西不愿意拍。


学校的阻力也很大,多数学校不愿意拍摄,拍好了他们也没有政绩,万一出现问题,他们会担心有负面影响。为了进学校、进教室,摄制组也花费了很大的工夫,动用了各种关系。


随着孩子长大,拍摄地又不再限于北京,追踪的难度更大了…



但再怎么困难,张同道还是打算坚持下去。


他说:我的理想状态是拍到这群孩子长大结婚生子,最后他们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跟孩子拜拜,一回头,影片就结束了。



我们都知道,这年头,拍纪录片真的不容易,拍的时候到处找钱,拍好了,拿上院线,也没有几个票房,也许,这就是中国这些“不够主流”的影片的“最终下场”。


而这部《零零后》,可以说是不容易中的不容易,谁能想象,这12年里,摄制组经历了什么了,他们又是怎样说服自己坚持下来的。


所以,尽管它并不完美,我还是愿意为它贡献一张电影票,因为他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人的执着与初心。


今天,是影片的百城首映礼,我看了一下,很多城市几乎都满场了。9月3日,《零零后》将在全国上映。排片空间可以想见,不会多。所以,如果感兴趣的话,建议早点去看。

如果上映后,你的城市没有排片,或者想要组织亲朋好友一起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大象点映发起专场,有五六十人就可以在理想的影院、黄金的时间,得到一个专属场次。



昆虫总动员2 哪吒之魔童降世 | 送我上青云 | 昨日奇迹


致命女人  风平浪静的闲暇  邻家诗话  坡道上的家



为执着的中国电影人,点“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