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日本捕杀的鲸鱼好吃吗?

态度 作者:整点电影 2019-07-11 17:26:30

上方蓝字关注,自动为你推荐一部好片



整点电影

你有128个好友已关注

 



在距离2019年还有4天的时候,日本死气白咧地退出了国际捕鲸委员会
(简称 IWC)


为什么说死气白咧呢?


早在2006年的IWC年会上,日本就曾提议取消南极周边禁区的提案,被否决。


当时日本就打起了“退群”的小算盘,但群里的美国等等小伙伴再三劝说,日本也就忍了。



这一忍就是12年


去年9月,日本再次跃跃欲试,大胆提出恢复商业捕鲸,但又一次被拒绝。日本当场放话:“这样的话,将会重新审视IWC的立场了。”


于是,这一天在去年12月26日终于来临了。



这下,日本可就肆无忌惮了。


商业捕鲸妥妥安排上。



日本小型捕鲸协会会长,开心坏了:


今天是最棒的一天,太好了我们能够恢复商业捕鲸,我们可以捕获巨大的鲸鱼。



眼看因被钢叉戳中要害而死亡的鲸鱼,他们满脸都是胜利者的喜悦。


因为捕鲸可以带给他们更多利益,更多金钱,美其名曰让传统文化得到恢复。



就在大部分网友还为日本的残忍行径感到震撼的时候,日本国民已经“幸福”得把鲸鱼刺身送进嘴里了。



“嗯!好吃好吃!”



“嗯!新鲜新鲜!”



光是这一家店,就进货了30公斤小须鲸,标价每100克售卖599日元(合人民币38元)


还决心将鲸鱼肉重新推广给还没吃过的年轻人,不要错过这有传统文化底蕴的鲸鱼肉。


就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捕鲸历史已有超过3000年。二战后遭遇的粮食慌,也全靠鲸鱼肉挨了过来。



但话说回来,就算是日本在IWC期间,从1951年加入,到1986年委员会通过《禁止商业捕鲸》的公约,日本也从没委屈过自己这对捕鲸的执念。


利用公约漏洞,说什么“科研”捕鲸,到头来还是摆上了当地人的餐桌。


所谓“科研捕鲸”,就是从1986年开始的,也就是说即便是在组织里,也没耽误日本人捕鲸。


200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海豚湾》,讲的就是途径日本和歌山县这片海域的海豚,被残忍屠杀的场景。



在这部纪录片里真实记录了一整片海域被海豚血染成浓郁的血红色。


看着成千上万的海豚被倒吊在渔船上,尸体划过的水面红的越发刺眼,而渔民笑得很放荡。



又看着年幼的海豚挣扎开两道渔网,拖着身上绽开的血道企图游出这片“死亡谷”,结果却耗尽最后的力气,沉入海底。


拍摄这画面的摄影师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事后他回忆说,海豚被屠杀时的那种嘶吼,这辈子都会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确实,日本的科技今天来看也是相当发达,发达到可以以“科研”的幌子去做任何事,“细菌研究”、“人体研究”,病毒研究,以及这个被全世界戳破的荒谬谎言却还不肯承认的“鲸鱼研究”。


说白了,他令人愤怒的还是缺少了最基本的诚信问题。


《海豚湾》这个纪录片是由一队美国志愿者偷偷拍摄的,中间经历了被禁止进入,被当地人怒骂和驱赶。



如果真是那么冠冕堂皇的捕杀理由,又何怕被公开,被大众的眼光审判?


说到底,还不是连自己都觉得底气不足?


但表面上,日本的道理还是很多,甚至还说动了不少当初对这部纪录片中,那片血海无声的控诉感到愤怒的人。


比如,鸡鸭鱼可以吃,凭什么鲸鱼不能吃?


再比如,海豚吃得鱼类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能吃的鱼类,让渔业资源受到了威胁。


以及,鲸鱼也有不濒危的种群,没必要过度保护,再捕个100年都不成问题。



还有就是,作为有3000多年捕鲸历史的国家来说,禁止捕鲸就是对他们传统文化的冒犯。


看过这些理由之后,就不意外他们怎么能想到用“科研捕鲸”钻公约空子,“合法捕鲸”32年了。


还真是把世界人民的智商拖到地上摩擦。


首先为什么鲸鱼不能吃?


鸡鸭鱼可以人工养殖,为了吃专门进行饲养,但鲸鱼不可以


而且鲸鱼的活动区域往往是世界海域,日本以“科研”为借口的捕鲸,完全就是把全人类共同的生物资源,当成了自家的特供食品。



其次,说鲸鱼的食量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那简直是太小看海洋资源和鱼类的多样性了。


像鲸鱼这种大型的海洋生物,在捕食之后也会在水面大量排泄,而它的排泄物正好是水面表层浮游植物最需要的氮磷铁。


就拿“蓝鲸”来说,磷虾是蓝鲸的主要觅食食物,但是蓝鲸在觅食磷虾之后,排泄的粪便养活了水面的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快速增长又带来磷虾的丰收。


这才是充满力量的海洋生态系统。


而且,一度在全球鲸资源严重下滑的时期,渔业资源反而没保住。



这不是很可笑吗?


即便是自然死亡的鲸鱼,鲸落的过程又会将有机质带入海水底层,对于深海区也是一次相当宝贵的影响补充。


说到底,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破坏,才是它面临的最大威胁。


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


商业性捕鱼,已使近90%的海洋鲔鱼,鳕鱼等大型掠食性鱼类消失。

                                           ——2013年《自然》


海洋中大型鱼类的数量下降90%,原因就是过度捕捞。

——2010年“海洋生物普查”


再有,就是所谓鲸鱼类也不全是保护动物?


但是鲸鱼和海豚,都属于哺乳类动物,只能胎生,相比于卵生的海洋动物繁殖率非常低。


一旦因为大量捕杀而破坏了原本生态的循环,那个后果可不是人类有能力承担的。


2011年,袭击了日本12个城市的海啸,恐怕就是一次抗议。



当时的这场海啸,不亚于一部世界末日电影。


城市被海水倒灌,丧生的日本人不计其数。


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没有一刻不让人觉得人类在自然面前还是太过渺小,难道连这都不足以带来警醒和对自然的敬畏吗?


即便从全世界来说,捕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之前,那时候鲸骨、鲸油,都具有实用价值,这也都不奇怪。



因为那个衣不蔽体的时代里,任何通过智商能力碾压别的生物种群的行为都不意外,那就是弱肉强食的时代。


但是如今社会进步,人类文明。


捕鲸的市场确实在萎缩。


曾经用作石化产品的鲸油,现在已经很好的可以被霍霍巴油替代。


用鲸骨作为古典服饰的支撑,现在也有更工业的做法升级替代。


这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我们也正受益于这种进步,并该为此感到骄傲。


但日本把鲸鱼肉赤裸的向国民推广的行为,无疑是在把文明的进程死死拖住,仅仅为了一批以捕鲸为生的人类还能收获利益。



这种做法未免太过自私,没能跟上时代的进程,市场的需求,就企图用最原始的杀戮行为欲盖弥彰。


我承认,人都是利己主义的,永远有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对于活下去的欲望。


但另一方面,在长久的社会生活下,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不也是接受了文明,利他,激发了人性里驯良的那一面吗?


人类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存状态已经不是那个牧歌时代,不需要通过捕食野生动物来维持生命的时候,难道不该对自然多一份敬畏?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丢了人性,再好吃的鲸鱼也可能把你变成他的盘中餐。



扒叔看看谁的小手指还没有点“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