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我敢说,这部零热度国产片,除了我,没人推荐…

态度 作者:乌鸦电影 2019-06-28 14:39:20

这是一部低调的国产电影,低调到,导演的信息查不到,演员都是素人,拍完后,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2017年,它悄悄登陆爱奇艺,没激起任何水花,可很多看过的人都说:不知道为何,哭得稀里哗啦。

 

这部朴实的电影,特别适合夏天看:《留夏》



7月,安徽肥东县,某村小。

 

10岁男孩张翰祥,即将迎来小学的第三个暑假。



放假前的最后一课,老师一遍一遍嘱咐:按时完成暑假作业,在家不要玩水,注意安全,要听爷爷奶奶的话…

 

为什么不是听爸妈的话?因为这个班上,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张翰祥心不在焉的听着,他的心早就飞到了窗外。

 

作业?先一边去。


不玩水?不可能的。


暑假可不就是拼了命的撒欢吗?



张翰祥的暑假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咸菜就稀饭,吃饱了就去隔壁找小伙伴玩,打弹子、玩弹弓、打水漂…一直玩到奶奶喊“回来吃饭喽”才散。

 

不用上兴趣班,没人催写作业,没人管看多久的电视…自由得很。



不过,翰祥也有他的烦恼。

 

他想爸爸妈妈,爸妈每次来电话,他都要问:啥时候接我去城里上学啊?



可是奶奶说了:大的已经在那边了,小的再过去,两个人打工那么点钱,还不够生活费。

 

每问一次,翰祥就要失望一次,渐渐的,他就不问了。他的心愿,从爸妈接他去城里,变成了,爸妈常回家看看。



这一天,公交车在村口停了下来,车上走下来一个小姑娘。她叫依依,从城里来乡下爷爷家过暑假。

 

因为都是上三年级,张翰祥跟依依,很快交上了朋友。

 

他缠着依依问:在城里上学,都是爸爸妈妈开车接送的吗?你们有没有星期天啊?不上学的时候,你们都玩什么?中午看不看《西游记》?



这部《留夏》2017年11月首播,是部网络大电影。

 

豆瓣7.7分,并不算高。电影的缺点很明显:导演手法稚嫩,拍得像个微电影,演员明显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演技甚至有点尴尬。



但就是这样一部制作粗糙的电影,内容却一点不粗糙。85分钟的电影中,充满了生活细节,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线,却真诚动人。

 

有网友评论:这就是留守儿童的夏天,纯真淳朴,剧中场景都那样熟悉,竹篓、蒲扇、大锅炉、按键手机、台式风扇、草地、土房子、晾衣服的竹竿、人来人往的镇上街道、无比亲切的小店牌头…在张翰祥奶奶的眼里,仿佛看到了自己奶奶的影子,最后分别的时候,哭得痛彻心扉!



电影全部使用安徽农村方言,张翰祥和小伙伴张子乐,本色出演,在片中扮演他们自己。

 

这是中国乡村的夏天,很多90后00后的真实童年:

 

玩弹弓、打弹子、打水漂,找根树枝当马骑,拿着放大镜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从篮子上拆下来一根竹条,弯成圈,绑上竹竿,再缠上些蜘蛛丝,就做成了粘蜻蜓的网。



在草丛里奔跑,爬上小山丘上,俯瞰一切…



去荷塘里采莲蓬,剥莲子吃,去地里偷西瓜,一个人放哨,看到有人来了,就学布谷鸟叫。

 

西瓜一定要放在井里冰一下,然后,一掌劈开…



对着飞转的电扇,哇哇哇的叫…

 

每天守着电视看《西游记》,看得都会背了,还是要看。可惜每到星期二的下午,电视就会没信号…



那个时候,每个男孩都有一个邻居“死对头”,时不时拿出城里亲戚带回来的高级零食、玩具,向同伴显摆,仗着人高马大,玩游戏会耍耍赖。



那个时候,也总有一个女孩,让男孩们想在她面前充好汉,什么比赛你都想赢给她看,想把好东西都留给她…



跟以往关于留守儿童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没有过多渲染留守儿童的悲惨,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童趣。



在《留夏》中,张翰祥是一个被爱着的孩子,奶奶疼他,不让他干农活儿,总给他做好吃的。

 

他淘气、倔强,跟邻居家孩子打架,打破了对方的头。


最后,还是奶奶拎了一篮鸡蛋,揣着不多的积蓄,去给人赔礼道歉。



奶奶不会辅导他的学习,不懂得讲人生大道理,但农村人的朴实、善良,却实实在在的给孩子上了一课。

 

从调皮捣蛋到懂事乖巧,孩童的成长往往只在一瞬间。

 

那个夏天,翰祥突然成熟了,懂事了,他开始跟着奶奶下地干活儿,帮奶奶推车…



而这时,爸爸也打算,接他去城里生活。

 

一切都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曾经打打闹闹的小伙伴,从此分别,也许今生很难再见;



曾经相依为命的奶奶,从此成了空巢老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下地…

 

一边是日思夜想的父母,一边是朝夕相处的奶奶,在10岁的年纪,翰祥要承担和面对的,却是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残酷现实。

 

临走前,他对奶奶千叮咛万嘱咐:手机按这个是接听,我每天都会给您打电话,手机记得要天天充电…



翰祥的故事,只是当今中国的一个小小缩影。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留守儿童的数量猛增。有数据显示,曾经17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高达近7000万。

 

最近几年,这个数字持续下降,但截止到去年,我国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依然将近700万。

 

可能对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留守儿童就是一连串的统计数字,一个个极端的新闻事件:喝农药自杀、违法犯罪、性侵、拐卖…



我们对这个群体,有着刻板印象:贫穷、自卑、敏感…却很少真正走近他们的生活。

 

只有当接触到具体的人,你才能了解到,他们经历了什么。

 

第一代留守儿童已经长大成人,步入了社会。其实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跟我们没多大的差别。甚至很多人,因为早早品尝过生活的艰难,更能吃苦,意志坚强,更懂得责任和担当。

 

但是童年经历过的来回拉扯、漂泊动荡,造成的心理创伤,却在身上永远留下印记。



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热门提问:曾经的留守儿童长大后是什么状态?

 

有人说:没有安全感,凡事靠自己,压抑情感,不敢奢望爱情…

 

有人说: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爷爷奶奶才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父母”,而与远方的父母之间,似乎成了一种利益索取关系…就是怎么都亲不起来。



有人说:在老家天天想着去找爸妈,真的离开的时候,哭得声嘶力竭,第一次跟父母到了深圳,语言都不通,那种孤独感,终身难忘…

 

还有人说:出生地、6岁以前的居住地、6岁以后的居住地…每次都是连根拔起,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不懂方言、没有发小,没有学会人际交往,爸妈忙着自己的事,有严重的疏离感…



在《留夏》中,就有个特别的设定:始终没有给张翰祥父亲正脸的镜头。

 

有网友说:大概是因为不需要吧。就像留守儿童的成长中,也一直没有父母的角色,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模糊的影子。



我们觉得理所应当的,稳定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拥抱,开心时有人分享,难过时有人安慰…在他们的童年里,是缺失的。

 

而这种缺失,成年后需要用几十倍,乃至一生的时间去找寻,去弥补。


一位答主说:命运是没办法选择的,我们只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大家想从我的回答里得到什么启发或者建议,那就是,做好自己,以及,陪着你的孩子,再忙都要陪伴,再苦都别丢下。



电影名字叫“留夏”,既是指留守儿童的夏天,又是指我们留不住的童年的夏天。

 

很难得,我们能在这个夏天,与留守儿童发生一点交集,理解他们的人生,而不是同情和俯视。

 

很难得,有这样的电影,记录下了大时代浪潮下,一个特殊群体的快乐与哀愁。


后台回复 留夏

获得观看链接





玩具总动员4 千与千寻 


使女的故事  白色强人  切尔诺贝利 | 坡道上的家


“在看”为乌鸦充电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