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演员背台词都能被夸奖?太不要脸了!

态度 作者:河马电影 2019-06-21 23:23:09

本文获疯魔电影(fengmodianying)授权转载


「老戏骨」王劲松上热搜了。


这次不是因为演技,而是因他怒斥某些年轻演员的话。


上海电视节论坛上,他聊起自己在《破冰行动》剧组拍摄时,总会遇到一些年轻演员来询问如何准备戏。



他反问道“你玩游戏吗?你会喝酒到很晚吗?你平时有看书查资料的习惯吗?你是不是觉得背了台词就可以去现场拍摄了?台词都背好了吗?”


令人震惊的是,听完这席话这位年轻演员并没有深刻反思自己,第二天反而逢人便说,“我台词背得特别好,我全背了,一段都没有忘”。


王劲松现场怒斥,“我真的很遗憾,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职业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什么?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你多不要脸哪?”



随后他补充道,表演具有不可解释性,演员关心的不应该只是台词,还有潜台词。


比如你衣服上的每一粒纽扣,你的眼神,你手里的道具,甚至是你每两段表演之间的内心感情是否充满了这个间隙。并不是说,你出了这些差错就全部怪罪给服装、道具部门。


“角色的一切都是和自己有关的,而不是把事情依赖给剧组的各个部门,因为你是体现者,你最终要完成角色和剧本对话,你要完成作品和观众的对话,你是一个载体,你就必须积极主动的参与每个细节的工作。”


之前看过几篇关于《破冰行动》,关于“林耀东”这一角色的采访,有两个印象深刻的细节,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是林耀东的服装&眼镜。



剧中林耀东的衣服大部分是中式,只有在外出席活动的时候才会换一些新式衣服。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这有什么新奇的?这种打扮在民国影视剧中不是很常见的吗?


有区别。


这就和某些抗日剧一样,为了演员上镜好看会画一些现代感很强的妆容。美则美矣,却会让观众很出戏。服装上同样如此,上衣短一些,裤子长一点,呈现在镜头中就会显得演员身材比例很好。


但王劲松在拍《破冰行动》时,却专门要长的衣服。在他看来,腿长没有意义。


“腿长他走路重心高,显得不稳重。上衣长的时候呢,这个人重心低,特别稳,每一步都是稳稳地在走。林耀东得是一个极其稳扎稳打的人,他才能在那么多年以百吨的数量来走私毒品。”


看到这段突然有种穿越到刑侦剧的感觉。腿长和走路的关系,衣服长短和重心的关系,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流露出这么多信息。


眼镜方面。在十几副眼镜中,他选了无框的。



原因很简单,戴眼镜是为了显示他的城府深。他的眼睛是被隐藏的。你隔着镜片才能看到他的眼睛,而且某些角度下你是看不到他的眼睛的。” 


无框则代表了他的野心大。框,是限制不住他的。


怪不得很多人在林耀东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就被他的“话事人”气场折服了。



还有一个是系扣子的细节。


塔寨开工制毒时,林耀东按照惯例安排儿子去外地避风头。在房顶的露台,两人简短地说了几句话。其中就发生了他帮儿子把敞开的衣服,扣子一粒粒系上的情节。



它取材于王劲松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体弱的,经常会犯哮喘,我的父亲是最细心的一个,他怕托儿所的阿姨照顾不周,天气冷热都要亲自跑来看看。温度升高,他来是帮我解开扣子,天气冷了,他会拿着厚衣服来帮我扣好每一粒扣子。父亲不善言语,只是默默每天在做。


那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和冷暖有关,和衣服有关。因此这场戏我会很自然帮林景文扣好扣子。因为这场戏,我想让角色像一个父亲。”


这就是角色的质感


它是说不清,道不明。却会让你觉得无比亲切,在某个时刻,突然被触碰到的点。


以女妖为例。很多人在演这些角色的时候,都会配上华丽的妆容,或邪恶或魅惑到夸张的动作。



但周迅在拍《画皮》时,仅用了一个动作就确定了自己“妖”的身份。


那就是她的肢体一直是歪着的,虽然外面看的不明显,但和站直的感觉是不一样。有种努力向人类模仿,靠拢的感觉。



小唯初见王生时,头也是微微歪着的。


这个细节来源于自家小狗,因为每次回家她都能看到小狗歪着头,睁着圆圆的眼睛看着她。她想,小唯看见喜欢的人,大概也是这样的反应吧。


毕竟它们都是动物。



说完国内的,再说说国外。


是枝裕和导演在随笔中写过这样一件事。影片《步履不停》中,树木希林饰演阿部宽的母亲。二儿子一家来拜访,一番寒暄后,儿子儿媳忘记穿上她事先准备好的拖鞋就直接进屋了。看到这一幕,她立马抓过拖鞋,弯着腰朝三人的背影追去。


这段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剧本中,而是她的即兴表演。


拍摄现场回看这一幕的时候,摄影师说树木希林的背影太美了,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生活中她就是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一家人的。



如今再看这样的背影,总是不自觉有些泪目。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还有在电影《奇迹》开机前,树木希林邀请是枝裕和一起去餐馆用餐,他有些受宠若惊,“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但让人意外的是,两人在饭桌上并没有说加戏改戏,这部电影该怎么演的事情。树木希林反而主动提出了要删减自己的戏份!!!!


“想必导演您心里也清楚,这次电影的主角是孩子们,我觉得大人的镜头多了点,其实大人不需要面部特写。”


在这个人人恨不得多出镜,多有曝光率的时代,她却提出这样的要求,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敢拿掉修饰性的东西,敢为了整部影片“牺牲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演员!


也正是因为树木希林的这番话,是枝裕和愈发坚定了拍一部“孩子的电影”的决心并付诸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奇迹》。



现在常常听到有人说,演员大概是这个世界最没有门槛的职业了。


只要你长得好看。


哦不,长得不好看,能力不出众也不重要,只要家里有钱,背后有人,都可以出道。


没人气不重要,多上几个选秀、综艺节目,炒点绯闻,买几个奖,雇一堆水军吹捧,讨论度、人气、资源就什么都有了。


毕竟现在演技有替身、抠图。



台词不行可以配音,说1234567就可以。



偶尔磕了碰了,甚至咬了自己一口,也可以被粉丝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的敬业。




这样的“敬业”突然让我想到了王劲松给自己的表演打基础时,每天学到的都是老师给他讲列宾《伏尔加纤夫》深重的苦难,罗丹《老妓》繁华后的悲哀,才知道那些关于雕塑、油画、音乐、建筑,关于这世间每一个美好的存在,都是台词的一部分。


这是演员内心得到充沛的滋养,慢慢转化成自身一部分的过程。这样一个美好的瞬间,也被他以某种形式,潜移默化地传达给观众。


这何尝不是对作品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


只是放到如今这样一个实力演员没戏拍,年轻演员又浮躁又要快钱的情况下,真是显得太嘲讽了。


— END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