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原来他们最关心的是这些事...

态度 作者:新浪娱乐 2019-06-21 20:29:21



每年上影节都是影视大佬们金句频出的时节,电影人们在6月齐聚上海,对一年来行业内的发展变化进行总结交流,也对未来做出预测和呼吁。前有于冬“以后影视公司都要给BAT打工”,后有王长田“未来一两年1000家影视公司会面临倒闭”,纷纷应验。

       

2019年的上影节有什么新风向?影视从业者们都在上海聊些什么?他们在关注哪些行业新命题?娱理工作室总结梳理了上影节各大论坛的经典发言,一文了解行业最新动向。




   01   

大佬激辩,酝酿分账比例改革?

      

在第三届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提出了制片公司面临的两大困境: 

     

 “在全国各个行业都在减税降赋的今天,电影行业怎么做,现在没有方案,也没人提这个事。第二是不合理的市场机制,比如院线和片方的分账比例极不合理,作为投资方,你拿到的分账比例相当于100块钱只能拿到30块钱,这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低的。


“这么多年没改变,原先说鼓励影院的建设,现在已经6万块银幕了,现在是银幕远远过剩、内容供应不足,为什么投资越来越少,也是因为结构不合理呀。我觉得是时候去建立一个鼓励内容创作的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建设,中国电影不可能有好的改变。

      

中国现行的分账比例,是在扣去3.3%的营业税和5%的电影专项基金后,出品方和院线按照43%和57%的比例进行分账。王长田建议:“把5%的专资全部给片方不就行了吗?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

      

同场的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接话:“那是因为王总没有院线。

      

身为制片方,又拥有影院资源的于冬也认为分账比例确实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更为中庸的解决方案:召开有效的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深化改革。

      

万达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院线,万达影视总经理姜伟本人也有十多年的影院经理从业经历,他也认为院线经历十年的发展已经很成熟,的确到了酝酿改革的时刻。


“专项基金在02年院线制改革后,在第一个10年里,到2013年对影院的建设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亲历了这个过程,没有专项基金的支持,就没有今天影院的大繁荣和票房的大爆发。现在影院端已经高度市场化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拨款建设,有关部门可以对专项基金的使用和征收做新的考虑。



万达影城(图源网络)


  02     

赶超好莱坞,未来之路怎么走?

       

过去几年,中国电影在票房上和银幕上实现跨越式增长,当中国超越北美成为第一大电影市场时,在内容和技术上赶超好莱坞成为新挑战。

      

此前《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曾在接受娱理工作室采访时提出,留给中国电影人追赶好莱坞的窗口期只有10到15年了,现在好莱坞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就可以赢得观众,一旦好莱坞学会了讲中国故事,那么资金可能很快就会流向好莱坞。前情回顾可戳

      

于冬也认为追赶好莱坞的时间可能是十年,他的担忧来源于资本角度。

      

“好莱坞六大公司的负责人全部是职业经理人,老板是华尔街、银行家、金融家,他们就看报表,哪个赚钱拍那个,对于好莱坞的CEO来说,他们的主动性和决策力远逊于今天中国一线创作的老板,这也是中国未来十年还有机会超越好莱坞内容创作的动力。

      

“如果十年后,中国的一线创作者也被中国的银行家金融家买断了、包养了,靠着中国的金融家银行家去PK华尔街,这个差距可能又会被拉开。

      

于冬认为,中国拥有强大的内需市场,强大的文化根基,和一线创作者的原创力,必须要倍加努力和专注来做好电影本身。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

      

中国电影产量近些年不断增加,有观点提出一年1000部电影太多了,但王长田则认为,之所以能出现优秀的头部电影,正是因为这1000部电影培养了人才、做了各种探索和实验,“如果一年就那么10部8部大片,而不是像现在可能100部都能找到自己的观众,那么电影市场也会很没意思。

       

在王长田的预测中,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发展可能会类似于韩国电影市场,用本土题材抗衡好莱坞,“他们并不是注重技术,而是注重对社会话题的关注、对历史的反思,这样的影片占据了韩国大部分市场,可以和好莱坞抗衡。这是中国电影重要的发展方向。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发展,姜伟提出应该多拍主流价值观的电影,这才是中国大片。“我看到一些消息说这个不能拍那个不能拍,我觉得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一定能拍,现在高票房的电影我认为都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未来随着市场不断扩大,作为头部公司,还是应该做一些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大片,来引领这个市场,在这个基础上百花起放,这是我对中国是大片的理解。


金爵电影论坛上的郭帆


  03     

主流电影复兴,献礼片成下半年希望?

       

主流价值观电影,是今年上影节的热门词汇。

       

作为曾出品《战狼2》《我不是药神》等卖座大片的北京文化掌舵人,宋歌就在公司的片单发布会上,以投资人身份呼吁创作者多拍主流价值观电影:

       

“如果拍艺术片,从自己的观点角度切入故事,没问题,想拍什么拍什么。但是拿到投资人的钱去拍电影的时候,最好还是要在今天的社会状态下,争取拍主流价值观的电影。也就是党和国家允许拍摄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稳定社会的,拍这种东西,这是商业片的所在。拍一些其他观点的片子,最后非常痛苦,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也给投资人找不痛快,最后闹得大家都很难受。




今年上影节发布的新片,大部分都是这样带有明显主流价值观和主旋律色彩的商业大片——

        

吴京、章子怡等主演的《攀登者》讲述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完成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的故事;李少红新片《解放了》聚焦平津战役和解放故事;博纳影业则一连推出了《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三部电影,打包成“中国骄傲三部曲”,献礼建国70周年。

        

在题为“复兴之路:主流电影的传承与创新”金爵论坛上,《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表示他认为主流电影和题材的关系其实不大,“判断主流电影其实是看价值导向 ,看这个电影引向的是怎样的价值观,比如我们看完一个电影感受到的是真善美,是希望是爱,如果观众感受到的是这样的人性力量,就是主流电影。”文牧野提出,主流电影创作者应该平衡娱乐性、社会性、灵魂性之间的关系。



青年导演文牧野


尹力导演则回忆,“主旋律”是1987年提出的概念,2007年又提出了“主流电影”的概念,以前有很多拍劳模事迹的主旋律电影质量一般,“每年这样的电影三四十部,资源浪费不说,也让观众觉得一拍主旋律影片就是政府买单、单位发票。


尹力认为,文牧野这批年轻导演的出现,现实主义题材的回归,让主旋律电影也发出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在今年的上影节上发布了《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编辑委员会委员刘藩提出,2018年的市场大环境导致一批项目停摆,2019年上半年缺乏好片,今年大盘能否超越600亿,需要看下半年这些市场化的主旋律大片的表现,“市场化的献礼片若给力,将扭转市场态势”。




   04    

重建信心,何时能够走出寒冬?

      

2018年的影视寒冬,给电影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做了如下总结:2018年金融监管部门的强监督和去杠杆,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查账补税,电影公司进入监管调整期;流量明星号召力大幅下降,明星资本风险进一步升高;IP神话褪色,对IP经济依赖性强的电影公司受创、泛娱乐投资收缩;精通手艺的主创和他们的制片公司成为稀缺资源。

       

王长田一年前曾在上影节上预测,未来一两年国内会有上千家影视公司面临倒闭,结果一语成谶。


今年影视寒冬依旧是绕不开的话题,王长田说:“去年我像个乌鸦嘴,没想到会愈演愈烈,去年这个时候影视行业已经有一些预兆,我只是做了一个预计,没想到持续到现在,寒冬越来越加剧,一场一场的风暴。1000家公司倒闭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反馈,我们现在有两万家影视公司,有的刚成立不久还没来得及做事就先关门了,有的是遇到寒流撑不下去在倒闭之中。

       

王长田给出了新的预测:“我觉得到明年这个时候情况会有所改善。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

       

经历了一年多的影视寒冬,从业者们认为重建信心最重要,也对未来表达了较为乐观的态度。

      

“现在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信心和士气的问题,整个行业从公司到演员受到的打击仍然没有扭转,现在面临重塑形象的问题。我们需要时间,需要一些方法,需要一些作品进行扭转”,王长田表示。

      

“今年大家比较理性和冷静,面对电影产业的困境,大家都在寻找应对之策,想尽一切办法”,于冬说,“其实最后归根到底还是要拿作品产品说话,这是考验所有的电影公司的专业程度和专业态度。中国电影还能有这么大批生生不息的好作品,就是因为有一批好的制片人带着一批一线的创作者。其实今天各个行业都面临很多压力,电影行业也在一个调整期洗牌期,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用专业态度来为观众和市场风险精心打磨的好电影。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


万达影视集团总裁曾茂军认为,“2002年启动院线制改革以后,中国保持了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现在已经到了高位了,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增长。但是中国电影市场之所以取得高位的增长是因为中国的开放。


“我们看到这几年中国电影的多元化,除了美国影片以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有不同的影片在中国不断地突破票房的天花板,看到不同类型的电影在中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所以中国的开放是我们最大的机遇,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引进更多的国外影片,同时我们的国产电影也需要更多的走出去。

      

去年受政策影响较大、今年主推的作品《八佰》又临时遭遇上影节开幕片撤片,华谊兄弟如何度过影视寒冬也是业界关心的焦点。其CEO王中磊在上影节期间表示,《八佰》会在暑期档上映,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内容产出是一个具有持续性的行为,而不是短期行为,对于华谊兄弟来说,片单的持续开发非常重要。

    

 “一方面我们要拍响应时代号召、反映时代的作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拍一些有文化内涵、有人物情感的电影,因为人物和情感是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



电影《八佰》海报


  05     

工业化和科幻当红,下一部40亿在哪里?

     

今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口碑票房双丰收,为中国的科幻电影开了个好头。科幻和工业化也成为今年上影节的热门话题。

     

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刘正山提出,中国电影生产依然是小作坊化、经验化,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肯定在工业化。

      

刘正山认为,电影工业化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生产标准化,不管是创作还是生产都需要按照标准化的体系来做;第二是作品的类型化;第三是管理的现代化;第四是创新规模化。

     

“工业化怎么落地?我检索一下国家的数据库,发现目前国家技术标准有37个,行业标准有22个,这个从数量上讲,或者从覆盖面上讲,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技术标准也是有问题的,我们不像ISO国际标准,我们的影响力实际上非常弱,我们没有引领世界的标准。我们最大的短板,就是我们的产业标准,或者是管理标准,我们体系里面目前只有出台一个国家级标准。



《流浪地球》剧照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也表示,实现工业化的确是任重而道远,标准的建立刻不容缓,比如剧本格式也应该有标准。


“很多人觉得为什么会较劲这些格式,为什么会较劲一页有多少字,几乎每一个国家政府官方的文书都是工业化标准,同样的字号是为了高效,剧本格式会让剧本变得不仅仅是纸上印的字,而会变得越来越数据化,通过软件变成大数据库,所以我们剧本格式是工业化标准中一块块的砖,没有这个就不会砌成墙,这是一个基础。达成共识建立标准这是最大的基础,希望能够有更多,越来越多相信工业化的人能够一起同行。



青年导演郭帆

     

实现工业化对于中国科幻类型片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科幻类型片又可能成为下一个票房增长点。

      

凡影咨询的合伙人李湛公布了一组数据,他分析认为,从消费者和市场角度,受众规模走向平稳、观影频次变得稳定、年龄结构更加平均,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这代表了中国电影产业由院线密集的覆盖带来快速增长红利期已经正式结束,中国电影消费者的市场正在慢慢走向更加成熟和稳定的市场。当跑马圈地红利增长结束之后,下一个深耕细作红利期刚刚开始,这样的背景下依赖专业的工业体系才能抓住机会,才能抓住更多的观众。

      

猫眼研究院刘鹏则介绍,带有科幻标签的电影票房,呈现逐步增长趋势。票房占比从之前10%左右,到去年超过20%,今年更高。数量从20多部到前两年30部左右,整体上是增长的趋势。前两年的票房冠军电影,比如《美人鱼》等,也含有对科幻元素的探索,今年《流浪地球》可以说是第一部以科幻世界观为背景,并取得高票房的电影。


总体而言,不同于青春、悬疑、喜剧,科幻电影有更高的票房天花板。



《流浪地球》剧照


   06     

新导演计划仍然很多,人才遇上最好时机?

       

万达的“菁英+计划”、王思聪的“香蕉掘地计划”、导演协会的“青葱计划”等等一系列培育新导演、新编剧的计划近些年为新人们打开了多条从业渠道。

       

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在一场主题为“为新人导演赋能”的论坛上感慨,“青年导演计划太多,青年导演已经不够用了,不光青年导演不够用了,导师也不够用了,我认识的导师,一年到头除了自己的创作,基本都在忙这个事。

       

从去年的上影节开始,业界已经开始讨论青年导演计划过多的现象,但今年这一势头并未减弱,“万达之夜”公布了“菁英+计划”的成果,“香蕉之夜”又宣布开启第二届“掘地计划”,制作公司频频挖掘新人,充分说明了行业对好内容、优秀的创作人才的渴望。

     

万达之夜


王长田认为,近几年影视行业的迅速发展给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土壤,“这几年的时间里边中国电影人才成长的速度可能会超过其他国家几十年成长的速度,比如说过去一年能够看到好的剧本大概是五六个,但是现在一两个月就能够看到非常好水准的剧本。”


“同时我们可以选择导演了,原来自己做研发没有用的,买版权都没有用,因为你找不到导演。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我们可以研发题材,可以买版权,可以创作剧本,然后我们从市场选哪个导演合适,过去这些不可想象。”

      

现在可能是优秀的人才们遇上的最好时机。凭《超时空同居》崭露头角的新导演苏伦就透露,她现在时常接到拍片邀约,但是很多项目都是快餐文化,“我说我在忙别的,他们就说很快的,马上就能开机,一个月就能拍完,年底就能上映”,苏伦认为,机会多了,但青年电影人还是要保持对电影的敬畏心。



青年导演苏伦


听说点一下你会更好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