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山寨怎么了,韩国就「抄」出了一部9.3

态度 作者:独立鱼电影 2019-06-18 23:08:17

近期有桩案子频频反转,让吃瓜网友们吵翻了天。


6月11日,一位女快递员声称自己多次遭受某位顾客的恶意投诉,无奈之下选择报警。


她表示,自己因一连串的无理投诉被扣除了数千元工资,还面临着被辞退的风险。

  

本着保护群众利益与尊严的原则,当地警局为女快递员开出了一具「暖心证明」,要求快递公司收回对其处罚。


并批评了那位恶意投诉的顾客。

 

 

相关快递公司也迅速做出反应,力挺自家员工。

 

 

如你所知,此事没过两天就开始大反转

 

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当事快递员向媒体承认,罚款离职等内容系自己编造,为的是博得大众的同情,给顾客施压。

 

 

那位成为众矢之的顾客,当初只是按照正常流程进行维权。


然而却因草率开具证明的警局而遭受严重的名誉受损。

 

 

如今他的个人信息被扒光,被无数网友无端谩骂,遭受了可怕的网络暴力

 

受到千夫所指的那位顾客,表示已经有很多朋友与自己绝交


一波三折的剧情,逼得不少之前「站错队」的大V纷纷道歉。


然后又迅速调转枪口,将快递员批的体无完肤。

 

 

反正,不管站哪边,都是找个人怼就完事儿了。


吃瓜网友们则迅速分化成支持快递员与支持顾客的两派,不亦乐乎地用杠精、圣母婊、键盘侠等词给对方扣帽子。

 

事后想想也是不寒而栗。


一桩小小的民事纠纷,都能因错误裁决而搅乱当事者的正常生活;


若是刑事案件发生了误判,那毁掉的,将是被告人的一生。

 

因此,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捍卫法律体系的公平公正,法庭审判必须慎重再慎重。

 

《陪审员》

배심원들

 

 

陪审员,被称为是法庭上「不穿法袍的法官」


陪审制度广泛见于英美国家,是以吸收一定数量普通公民参加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

 

比如不朽神作《十二怒汉》


就讲述了十二位美国公民担任陪审员,为一个涉嫌弑父的少年进行无罪推定的故事。

 


近年来,不少亚洲国家也开始试着将该制度引入本国的法律体系之中。

 

我国在去年4月公布并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不过目前我国的人民陪审员不参与审断、判断、分析,而只是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知情权、监督权的一种有效途径。


 

而在韩国。


早在2008年就正式引入了陪审制度,引导国民参与刑事审判。

 

这部《陪审员》,就改编自韩国有史以来第一场国民参与的审判

 

 

影片于今年五月上映后,在韩国影评网站NAVER收获了高达9.31分的观众评分(满分10分)


  

既然是陪审题材,难免会被拿来与《十二怒汉》作比较。

 

还真别说,两部影片的确有不少共通点。


《陪审员》中评判的案件,是与《十二怒汉》中弑父案极度相似的弑母案

 


嫌疑人姜斗植,被指控杀害自己的亲生母亲。

 

 

在旁观者看来,姜斗植的动机似乎很明确——


报复。




他在五岁时曾因母亲的疏忽受困火海,全身受到大面积烧伤

  

 

双手也留下了永久性的伤害,只能依赖假肢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因为面容丑陋又身患残疾,多年来饱受歧视,心理变得扭曲暗黑反社会。


而且严重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


如今,由于社保政策上的缺陷,这个没有劳动能力的男人必须与母亲解除亲属关系后,才能领取低保,维持生计。

 

 

可是母亲却拒绝填写解除家庭关系声明书。


姜斗植一气之下,动了杀心。

 

 

而这一切推测,还有目击证人作证。


这位目击者称,他亲眼看到姜斗植将母亲抛下楼。

 


控方言之凿凿,各方面的证据都对姜斗植极为不利。


这一边倒的形势与《十二怒汉》的设定颇为相似。


不仅如此。

 

还有身份各异、互不理解的陪审团队;

 

 

逼仄空间内的真相揭秘;

 

 

以及对叛逆少年先入为主的偏见。

 

 

一开始,鱼叔内心不由得犯嘀咕:


韩国人怕是又在山寨名作了。

 

不过看完全片后,鱼叔不得不承认,《陪审员》在继承前辈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做出了不少值得赞许的改动。

 

既然这是一场受全国群众关注的审判,视角自然不能局限于陪审团。

 

本案的审判长,由文素丽(《咏鹅》《小姐》)饰演的金准兼,也是本片的关键角色。


 

金审判长入职多年,却壮志难酬,长期得不到晋升。


今天的这场审判或许可以扭转她的前途。

 

 

可作为韩国历史上的首次国民参与审判,本案的社会意义和影响极大。


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处理起来谈何容易。

 

全国人民都高度关注本案,各路媒体更是想着法的挑刺,找新闻点。


法院门口,长枪短炮都蓄势待发。

 

 

法院领导们也是如临大敌,一再强调要将审判打造成政治秀。


必须把戏做足了。

 

 

然而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出问题了。


在开庭前一小时,法务人员突然发现参与此次审判的8位陪审员中,有一名是媒体安插的眼线。


绝不能让他出庭。


 

情急之下,金审判长只得临时选取了另一位「不合格」的公民作为替补。

 

他就是由当红小生朴炯植饰演的待业青年权南祐

 

 

之所以说他不合格,是因为他患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障碍

  

对于一些基本的法理逻辑问题,权南祐总是犹豫不决,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遑论攸关生死的审判了。

 

 

但由于时间实在紧迫,若连陪审员都凑不齐,司法部门很可能会挂不住脸,只能硬着头皮让他上了。

 

开庭后,控方相当自信的亮出了自己的人证物证。


正如之前所说,本案目前形势基本是一边倒的,对被告非常不利。



虽然辩方也提出了不少疑点:


比如死者脑部的伤痕不像遭人击打所致、嫌疑人能否用假肢挥动钉锤等等。

 

 

但相当不巧的是。


姜斗植在母亲坠楼后自己也不慎滑倒,失去了当晚记忆,无法为自己辩护。

 


这基本就等同于放弃抵抗。


接下来,只需等陪审团作出定罪决定,审判长就可以宣判结果了。

 

过程似乎相当顺利。


可咱们那位选择困难症小哥,又在关键时刻陷入了纠结之中。


Guilty or not guilty

That is the question


犹豫不决中,他决定拒绝参与定罪投票,并要求查看案情记录。

 

 

随着陪审员们对案情记录的彻夜调查,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结局究竟如何,鱼叔就不剧透了。


但基本大家已经可以猜到,本片会是个正能量的暖心结局。


而也导致本片不免囿于俗套,新意平平。

 

可既然都在套路之中,为何《陪审员》还能收获大众的好评?

 

因为它贵在真实

 

毕竟,韩国编剧一贯是最擅长自黑的。


相较于陪审制度成熟的欧美国家,东亚群众在初遇陪审制度时,会感到一丝谨慎、好奇,甚至是不屑。


这些细节都被捕捉,并毫无顾忌地呈现了出来。


虽然被冠上了陪审员的身份,但这些平民们起初都还意识不到自己的职责所在。


只觉得是另一场政治作秀罢了。


当权南祐拒绝投票时,一位大叔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火汁,不知道咋选就随大流吧!

 

 

另一位大婶,则是瞎搬「民主理论」强词夺理,逼迫他站队。

 

 

大叔大婶们是故意妨碍司法吗?

 

不,他们眼里根本还没有真正立起「司法」这个概念。


只不过是想早点回家休息而已。

 

这些陪审员们糟糕的表现,似乎验证了法院领导的担忧:

 

「让平民参与审判,无异于让普通人拿手术刀做手术。」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非也。


他们只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以为只有自己才配拿手术刀罢了。


他们太自信了。


自信得连自己犯错都不愿意承认。


6号陪审员,是一位从业三十年的入殓师。


他在看到死者伤口的照片时,当即指出法医鉴定存在错误。

 

 

但审判长却因他没有专业的法医资质而无视了他的提议


这位大爷也因在庭上大发雷霆,而最终被强行带离。

 


多一种声音,就多一条可能靠近真相的路径。


而这正是召集底层公民参与审判的核心目的——


去精英化。

 

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在层层应试中过关斩将成功入职的法务人员,确实拥有着渊博的法律知识。


但对自己社会精英的身份定位,注定会与普通群众的心理和思维方式产生隔阂。


简而言之,就是不够「接地气」。

 

西装革履的5号陪审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身为大企业高层的他,是货真价实的社会精英,分析起案情来思维缜密、头头是道。

 

 

可其他陪审员提出案件疑点时,他却装聋作哑,充耳不闻。


在他的上层社会思维中,一个卑贱的残疾人,会为了生存抛弃一切道德与原则。

 

精英主义意味着阶级对立,阶级差异则自然会产生偏见。

 

 

法庭上的偏见,很可能就会夺走一个无辜者的性命。

 

而其他来自底层社会的陪审员,就是打破这些偏见的关键。

 

瞧瞧他们的言行举止:

 

邋里邋遢的大叔,在陪审结束前,将休息室中免费的矿泉水与零食悄悄塞进包里。

 

 

一直对陪审进行吐槽的大婶,却在孩子的面前将其形容为「重要的事」。

 

 

他们确实不懂法与理。


但他们却更懂生活,更懂人与情。


所以在权南祐指出案件疑点后,他们开始设身处地地从嫌疑人自身的角度,来挖掘案件中的更多细节。

 

生活皆苦,为何不能抛开偏见,正视这个嫌疑人作为人的真实状态呢。


除了去精英化,陪审制度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是无罪推定的最后壁垒

 

哪怕是充满偏见的5号陪审员,也在投票的最后时刻请求审判长针对案件疑点重新调查。

 

 

被折腾了半天的审判长,望着这群大韩民国第一批陪审员们,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做出决定一个人人生的判断,绝不是件令人舒心的事情。」

 

 

这也正是陪审制度存在的意义。


陪审员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一个人的命运,由不得半点马虎。

 

哪怕在证据再确凿的情况下,只要有一丁点疑点,陪审员都有责任提出异议。

 

 

这种无罪推定的思维方式,是法治精神的核心所在。

 

 

很多人都认为,法是用来治人,为了惩戒罪犯的。


其实恰恰相反。

 

「法律是为了不处罚人才存在的。」

 

 

法律的意义,在于保护人。


即便那个人看上去是个嫌疑犯,但在其罪行获得完全确定之前,任何人都不能枉加责罚,侵犯其作为人的权力。


否则,法律就与屠刀无异了。

 

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但它终究为人而服务。

 

 

千千万万普通却不平凡的陪审员,站在冰冷的法典前,守护着人性与道德的底线。

 

真相没有态度,但我们可以有。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