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这片说了六个字:寒门难出贵子

态度 作者:河马电影 2019-04-22 22:10:37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授权


说起《变形记》,相信不少宝宝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画面绝对是——





由此,更带火一个词——真香





最近,英国也出了个类似纪录片。


这次,来自公立和私立学校的三位学生分别到对方学校互换体验一周——

 

《学校交换:阶层差异》





英国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两套教育系统。

 

此次,节目组选的两所学校分别是——私立学校沃敏斯特、公立学校本罗斯

 

沃敏斯特学校是一座有着三百年历史的高级寄宿学校,64名教师、400名学生和每年900万英镑预算。

 

校园占地60英亩,风光美的跟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学院差不多。





环境好,学费也高的离谱。

 

一年寄宿费27000英镑人民币234900元)。


要知道 ,2014年英国人税前平均年收入才16640英镑。


高昂的费用让大部分家庭望而却步。


调查显示,只有7%的英国人能上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本罗斯位于德比郡,学区包括当地最贫穷的地方。


究竟多穷?


一半学生吃的是免费午餐





学校同样有64名教师,但学生却是对方的两倍——700多名。


而每年预算才500万英镑,对方的一半。





看之前,河马哥心中一直有个疑问:

 

私立学校真能提供顶级教育?


真相如何?不妨从招生说起


沃敏斯特在录取学生前,会让报名者参加考试,择优录取。


光有钱是不行的。





而本罗斯则随时有新生入学,插班生大多来自斯洛伐克、叙利亚、伊朗


这些人,甚至连英语都不会说。


整个学校,三分之一学生有阅读障碍


测试显示:本罗斯的新生的平均阅读能力,仅能达到7岁儿童水平而沃敏斯特的学生则超出18岁群体的水平。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连私立学校校长都说:


当我们在为学生午餐吃芦笋还是黄豆烦恼时,
却不知道这里的学生不会说英语,吃穿都成问题。


显而易见,私立学校学生质量更高——


大部分都是A等生


比如,在沃敏斯特学校就读的约翰,平时上课最高只拿过C


但本罗斯学校的老师却说——


如果约翰来这,一定拿A。





除了招生,两所学校课堂也天差地别。


用两个词概括就是,“放养”和“精养”。


由于师资不足,班级人数多,公立学校课堂秩序十分混乱。






而私立学校,则纪律严格





私立学校对着装同样苛刻:


女生不能穿短裙、披头发,不能化浓妆。


同时,西装领带校徽,一个都不能少。





男生皮鞋必需擦得锃亮,上衣必须扎进裤子,连衬衣的第一颗纽扣也要要系上。


或许有人说,何必对穿着这么计较?


这张图告诉你答案——



英国职场精英穿着



明白了吧,私立学校之所以从细节着手,就是希望学生从小养成严格要求的习惯。


学校目标很明确——将学生当精英培养。







此外,校园还有一个供师生使用的大教堂


教堂里有专门的演奏者、指挥以及神父。





同时私立学校还经常邀请来自各界的名人为学生开讲座。


从知名设计师到大主教。





其实,也是一种暗示——


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这,让公立学校校长感到不可思议





安静而从容地漫步校园。


在他们心中,俨然一副未来精英的样子。


当然,最让河马哥震惊的是——


私立学校的课后教育


42个课外社团供学生选择,涵盖音乐、戏剧、军事、地理,天文等各个领域。


活动设施相当齐全。


喜欢曲棍球,满足你;





喜欢网球?12个网球场,够吧;





汽车俱乐部,带你认识各种豪车;





天文俱乐部,探索宇宙秘密;





教堂里古典唱歌班,让你接受艺术熏陶;





此外,沃敏斯特学校还定期带领学生,组织短期的学术考察和文化鉴赏的国内外旅游。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高大上晚宴


学生参加晚宴,不仅能增长阅历,更是一种高级礼仪教学。





当不少年轻人还不清楚刀叉使用方法时,私立学校的学生已经可以对牛排的熟度了若指掌。





反观来此交换的公立学校学生,在晚宴上则显得十分手足无措——



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毕竟,这样高级的晚宴,公立学校从来没有过。


对此,公立学校校长也只能望洋兴叹





看得出,从一开始,私立学校都在将学生培养成精英。


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私立学校的学生几乎都能通过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80%学生能拿到A到C的成绩;


而在公立学校,这个数据只有50%


交换一周后,私立学校的学生感慨人生幸运





公立学校的学生,却只能惋惜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


参与交换的公立学生布莱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来到沃敏斯特私立学校读书。





然而,优秀的布莱特只有一个。


更多的“布莱特”依然在公立学校浑浑噩噩地读书混日子。


布莱特只是个例,就像大眼睛姑娘和魏敏芝。





大眼睛姑娘,因为一张照片,得到人们关注,有了更好的未来。


魏敏芝,因为张艺谋,走出了穷山沟。





在纪录片《出·路》中,导演郑琼用六年时间,记录了三个来自不同城市,不同阶层的年轻人成长经历。




《出·路》剧照



河马哥印象最深有两位:


一位叫马百娟,一位叫袁晗寒


生在甘肃山区马百娟,12岁才读二年级。


她在日记本里写,理想是去北京上大学





可她爸爸却说: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不读就不读了,命好找个对象嫁了就是出路!


最后她连小学也没能读完。


之后,辍学的马百娟走进一家旅馆应聘保洁。


经理却说:就你这情况,洗碗都没人要!





这一刻,曾经梦想着去北京读书的马百娟只能用苦笑来化解尴尬。


比起马百娟,袁晗寒则要好很多。


作为生活在北京的艺术生,她家庭优渥。


生活无忧无虑。





读书不痛快,就退学,宅在家看碟。


看碟看烦了,就租下一个店面,自己买颜料画墙壁,买木料做桌椅,开酒吧。





后来酒吧倒闭,导演问她怎么办,她的回答很无所谓,反正不会被饿死


之后也是各种折腾——


在欧洲各国到处旅游,玩累了,最后去德国最好的艺术学院读书。


顺利的话,她毕业后会拿硕士学位。


至于工作,她说:干啥都行,饿不死就行!


她之所以敢这样说,敢洒脱随性而活。


是因为,她背后有富足的家庭支撑她





反观马百娟,


无论她怎么奋斗,都很难过上好日子。


马百娟家每年50元的年支出,甚至比不上袁晗寒家里一道菜。


河马哥想起两句话:


1、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寒门出贵子。


多时候,不少寒门子弟就是输在了起跑线


河马哥不是说,努力不重要。而是想说,很多时候,阶层差异难以改变。


大多数人依然止步于幸运之前


所以,在交换体验一周后。


之前一直坚信教育是打破不平等的关键的公立学校校长,也不得不感慨——






— END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