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加班加点不加薪,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

态度 作者:整点电影 2019-04-19 23:51:50

今天被一条新闻噎到哑口无言。


女员工在试用期内怀孕,如实告知公司后马上被老板清退。


类似的因为结婚、怀孕而被辞的女员工不在少数。


怀孕意味着要照顾家庭,照顾家庭意味着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创造价值。所以在老板眼中,他们早就被定义为“低性价比”。


当所有互联网大佬都在给员工们打鸡血,呼号着:“向奋斗者致敬”“爱拼才会赢”的时候。


他们是否真的会认真思考,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员工们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大佬们的奋斗不是在打工,而是为了开拓自己的舞台。


至于打工的小蚂蚁们,大多数情况是,没日没夜的加班白白为公司做了嫁衣,他们最终沦为老板成功的垫脚石,错失成长的机会。



重要的是,他们可能因为被挤占的工作时间而丢掉了最珍贵的东西,譬如家人、爱情。


不是因为懒惰才拒绝加班、拒绝奋斗。老板的鸡血,往往并不是在替员工考虑。KPI才是王道,谁管你有没有实现个人价值!



但是有多少人为了梦想在工作?又有多少人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组团行动不止是合力做成了什么,而是每个人都能在集体里感受到自我满足。


扒叔真心实意想推荐一部电影,或许看完之后他们才能醒悟:实现梦想,最重要的或许并不是从天黑工作到天明。


《绝杀慕尼黑》


一部只有战斗民族才能拍出来的片子。如果非要找个词形容此电影的江湖地位,只有“绝杀”最合适。


还记得北影节上两俄罗斯小姐姐举牌求票的新闻吗,没错,她们求的就是这部俄罗斯影史奇迹。



2017年12月在俄罗斯上映,创下俄罗斯电影本土票房有史以来最高。


累计观影人数1200万次,相当于每十个俄罗斯人里就有一个看过《绝杀慕尼黑》。


毫不夸张地说,它成为战斗民族之光,象征着俄式电影的崛起和复兴。


向世界证明超高水准的电影工业和称霸古今的苏维埃电影技术不是浪得虚名。


好电影从来不怕水土不服,《绝杀慕尼黑》的豆瓣评分至今保持在8.3,是5年来最好的俄罗斯电影。


那么,它究竟牛在哪里。


如何让一部好的现实题材电影达到最终震撼,一句话“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现实永远比电影精彩百倍,《绝杀慕尼黑》就是对历史和现实的高水准还原。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972年,正值苏联和美国针锋相对的冷战时期。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篮球决赛,发生了有史以来最“诡异”的一幕。



当年称霸世界的美国篮球队,竟然以一分之差输给苏维埃。至今美国篮球队员都无法忘记也不愿提起那段“耻辱”的历史。


而对于苏维埃来说却是一次精彩绝伦的“反杀”。用两次暂停换来的最后3秒,苏维埃的领队、教练、队员们完成了一次载入史册的逆袭。



1972年前,苏联参加的6次奥运会无一例外全部输给美国队。


而慕尼黑奥运会彻底颠覆了美国队的高傲,他们拒绝接受屈辱的银牌,即便死后也不让后代去领。



有了这样惊奇、诡异但振奋人心的故事基调,《绝杀慕尼黑》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这段历史对于俄罗斯来说意义非凡。


它不仅仅是一次体育比赛的反杀和胜利,更是对那个“内忧外患”的高压政治下,个人与团队坚持不懈扭转命运的最大褒奖。



凭什么苏联篮球国家队能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杀出重围?


天时?冷战让苏联出于闭关锁国的被动状态;地利?在美国主场的奥运会上,苏联毫无优势可言。


只剩“人和”。


一个团队的核心、精神领袖——篮球教练带领着一群年轻热血的小伙子,用心中的那份信念和决心实现了集体和个人的双赢。


员工们的激进式工作或许能助力一个领袖的成功,却无法让每个人实现终极价值。


教练加兰任,是整个球队的灵魂。


备战奥运会前一年,因为政治原因原本的教练被替换,男主加兰任临危受命,与队员只剩一年的磨合期。



加兰任上任的条件是,必须带领苏维的队员出国打比赛,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当然他也“另有私心”,儿子的疾病需要到美国接受更先进的治疗。而国家队教练这个职位能提供走后门的便利。



但谁都不能否认加兰任是个实力派。


他只需要看一场比赛就知道哪些队员更有潜力。


他有着系统而独特的训练策略,能激发队员们的最大体能和爆发力。


他带领苏维埃队出征洲际联赛,打遍欧洲无敌手。甚至在发布会上“口出狂言”,慕尼黑奥运会,苏联必将战胜美国。



记者们都一片哗然,苏联必输无疑啊,这不是自取其辱吗?加兰任的补充引起热的欢呼:


称霸世界的美国早晚都要输一次,不如输给我们苏联。


他自信却从不固步自封,他知道美国队强大,所以极尽可能地学习对方的战术和思维。



然而苏维埃队,面临的不仅是如阴影般强大的美国,更要面对来自顶层的政治高压,以及因为封闭带来的匮乏物资和医疗资源。


内外夹击的团队如何建构起凝聚力,加兰任不仅懂球技,更懂人心。



真正的领袖不是人前大喊“你是我兄弟”背后对你用完就弃的伪小人。


而是在尊重每一个队员的基础上,努力聆听他们的内心,然后用“爱”和“真诚”贯彻坚定的信念。


每一个队员都是完整的人,有血有肉有思想,而非高压政治下丧失人性的训练机器


教练在带领队伍获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团队中的个体都能以最饱满的状态,无所顾虑、无所畏惧。



队员阿扎不想离队故意隐瞒将近400度的近视眼。


后来加兰任悄悄地塞给谢尔然一副隐形眼镜,当时苏联根本“不屑”美国的先进玩意。



队员米希科,他热爱篮球却更珍惜家人。为了参加妹妹的婚礼又不想耽误训练,他向加兰任提出了退队申请。


“奥运会四年就有一次,但家人永远需要陪伴”


加兰任不想放弃任何一个队员,朝着米希科的离去的背影大喊:你们家那边有篮球场吗?


于是他带着所有队员和家人,千里迢迢为米希科的妹妹婚礼庆祝、欢呼。



在格鲁吉亚乡村宽阔的草地上,看着队员们带着不能走路的儿子打闹嬉戏,他露出慈父般的微笑。


加兰任为队员们屏蔽掉了来自外界的压力,让人难以置信眼前的景象发生在紧张、高压的冷战时期。


还有总是蠢蠢欲动的莫佳,打比赛的时候就不满意微薄的薪酬,后来因为走私被发现想要逃到美国。


加兰任不仅给他自由,而且在莫佳决定返回苏联球队时顶着压力重新接纳了他。



浪子回头更多的是因为理解和包容,莫佳也不负所望挽回了加兰任替自己承受的屈辱和压力。


最让人动容的是教练对萨沙如父如师的照顾。



他把生命都献给了篮球,却在美国比赛期间突然倒地不起。美国的医生告诉加兰任,小伙子得的是罕见的心脏病,可能活不过一年。


领队极力要求把萨沙送回苏联治疗,但加兰任坚持把儿子治病的钱全部支付萨沙在美国的医疗费用。



队员们是幸运的,他们的教练不止拥有能夺冠的技术和决心,更能让他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援助和温暖。


在奥运会篮球决赛前,因为苏联内忧外患的紧张局势,篮球队军心大乱。



“他相信我们会赢,比我们自己还相信”,队员们在这句话里找到了坚持的动力。


宁可破釜沉舟也不临阵脱逃。这份自信是队员带给加兰任的,也是加兰任带给队员们的。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苏联战胜美国,从来都不是“幸运”“诡异”“震惊”。


因为教练和队员们在为自己也在为对方奋战,他们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联合体,把所有的毅力和决心发挥到极致,所向披靡。



电影的精彩之处远不止重现一个历史事件那么简单,压抑紧张、缺乏人性的政治环境,与教练和队员之间的尊重和温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他们在夹缝中互相扶持、理解、成长,最后相互救赎。


就像获得冠军之后,所有队员把赢来的奖金全部交给加兰任,为他的儿子治病。


这是对那个冷漠时代的讽刺和反思,也是对集体生活中爱与信念的美好追忆。



《绝杀慕尼黑》拍了3年,也被嘲笑了3年。


投资巨大,就只为了拍一部历史体育片?所有人都在看笑话,现在还会有那个年轻人去看冷战电影。


但所有的质疑声都被观众激动的呐喊淹没。《绝杀慕尼黑》实现的不仅是竞技电影,更是整个俄罗斯电影工业的完美逆袭。


苏联电影曾创造过电影史上的辉煌,特别是电影拍摄技术上苏联绝对是世界的引领者。



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用《波将金号战舰》开启电影新纪元,同时让蒙太奇手法名扬世界,成为所有电影剪辑艺术的鼻祖。


随着苏联解体和政治变更,俄罗斯的电影逐渐走向衰落。但无可否认的是电影工业的荣光和传统还在。


战斗民族的执着和坚守还在。


《绝杀慕尼黑》实现了对节奏完美掌控,有俄式的笑点,也有共情的泪点。


特别是对镜头运用的精雕细琢,慢动作营造紧张感,摇晃纪实的比赛镜头则制造了身临其境的刺激感。




技术是其次,态度说明一切。


他们1:1精确还原1970年代的背景环境,甚至选角和历史人物都是惊人地相似。


所有演员经历长达一年的篮球训练,每个人拉出来都可以参加职业联赛。只为两个小时给观众代入感最强的呈现。


电影里最最高潮部分是奥运会终极厮杀,《绝杀慕尼黑》原汁原味复刻整场比赛。


剧组甚至丧心病狂地把十几分钟的戏切割成1分30秒的多个片段,在密闭的拍摄现场拍摄了30天才完成。


电影内外,是团队的通力合作和互相坚守,才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和成功。


当我们在反对“为公司无条件付出”的时候,反对的到底是什么?


所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最渴望的是机会与成长。


然而所谓的勤奋却残忍扼杀了年轻人们仅有的实现梦想的勇气。


追随者在反抗被压榨的斗争中耗尽力气,早已迷失了方向。


团队的成功从来不是领头羊一个人的胜利,


而是每个带着梦想的个体,带着来自集体的自由、包容和温情,努力朝着向往的目标共同踏进。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