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豆瓣9.3,这「国产顶级」勾得我情难自禁

态度 作者:吐槽电影院 2018-11-14 23:16:5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吐槽电影院

最新大片,最辣影评,每晚抢先看


凛冬将至。


又到了勤劳勇敢并爱吃的中国人民养膘的季节。


想象一下,良辰吉夜,你刚准备哄哄自己的胃劝它别皮了赶快睡;那边手指不受控地戳进新一期节目,画外音刚起,就自动分泌口水……


暂停!我现在就点外卖还不行吗?!


在他面前,人类引以为豪的自制力又叒叕一次崩塌。


哪位“魔鬼”?


陈晓卿携《风味人间》:谢邀。



截至上周日,《风味人间》已播出三集。


口碑与播放量双炸。


豆瓣上,超过26000名网友打出9.3的高分


一半人被馋到怀疑人生:



另一半人则在怀疑人生的路上绕了个弯,又回来了。



哪还有心思去纠结人间值不值?


眼前每一帧美味都是对灵魂的暴击。



这次硬核老饕陈晓卿不仅走心、走胃,还带领团队跨越六大洲,拍摄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中国美食活体地图升级为世界美食GPS。


真真正正地,让观众随着镜头在人间走了一遭。


这庞大而深不可测的味觉版图,劝你立刻——


点关注,不迷路。



在观看正片之前,院长就很清楚,以陈晓卿的风格,断不会只作地域扩张,简单罗列各地美食而已。


比如第一集《山海之间》,就生生把美食纪录片拍成了叱咤磅礴的动作片。



第三集《滚滚红尘》,又无意间带火了一位玩自拍的日本妹纸……



你们的关注点很有问题啊!



但认真点讲——


《风味人间》妙就妙在每集都用众多暗线,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似美食串联在一起。


让我们体验食物的鲜香韵味之余,更不禁惊叹于人类文化的默契,与挖掘美食过程中的种种“不谋而合”


比如,平日餐桌上常见的食物:火腿


在国内,每当冬日临近,徽州的老百姓就会特意选用优质猪后腿肉,铺上食盐,进行妥善的腌制熏烤,以备贮藏和长期食用。



与此同时,位居大洋彼岸的西班牙哈武戈小镇,每年也会生产数以万计的伊比利亚火腿,加工方式与中国民间的几近一致!


要说有什么不同,徽州人制作火腿多在屋顶晾晒,依靠祖传秘方与多年实践。


撒盐的分量,晾晒的时间,全凭手感。


这就是传说中中国顶尖吃货才能练就的“玄学”。



西班牙工厂则是现代化流水线生产,风干窖藏都在室内。


撒盐、涂油、温度……都严格按数据管控。


连肉面的朝向与窗户开合的尺度都有精准讲究。



制作火腿的西班牙伊比利亚小黑猪,被誉为“上天对人类的恩赐”


其肉质馨香扑鼻,鲜香醇厚,表面花纹颇有艺术感,呈现出大理石般优雅的纹路。




由于这种火腿风味独特,每年产出又有限,因此价格昂贵,常作为西班牙当地款待上宾的首选。


有多贵?


感受一下:



当中国的食客脑洞大开,把火腿的各部位物尽其用,做成各种口味的佳肴时;


金银蹄髈(火踵)


西班牙人也把这传统美味玩出了新花样——


听说过火腿切片师吗?


边切,边讲。


然后将一片片薄得近乎透明的火腿卷在刀口,送入食客口中。



真·用生命在做吃货。


西班牙有一句谚语:


在我看到日落的地方,在为我奉上食物的地方,请给我美酒与火腿。


你看,相隔9400公里,正因特别的气候环境,与对贮藏的需求两地人民对美味口感的极致追求却是零时差。


这是美食赋予人类的神秘联结。妙不可言。


还不止——


除了贮藏方式相似,有时烹饪手法也会莫名“相撞”。


在甘肃,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会在十月寒露之后上山大量采集土豆。


土豆经过蒸煮呈现出透亮的啫喱状后,就可以炮制一道软糯可口,鲜香扑鼻的独家美食,洋芋搅团



这是当地人家最无法割舍的味道。


作为主料的土豆,廉价易采摘,只需由家中男人抡起木锤反复敲打,敲出绵软柔滑的洋芋泥,再拌上香油、辣子、香菜、葱花等为佐料,轻轻松松,就能制成一道可口又开胃的爽口美食。



说起来真想捶胸顿足,这传说中的洋芋搅团,院长至今还没尝过……


所以我一个嗜辣的土豆死忠粉,到底为什么大晚上的要来诱惑你们啊!


因为不能我一个人馋。


无独有偶。


在法国,厨师也会将牛奶融化进土豆泥,均匀搅拌后加入大量奶酪,制成一道绵长又口感香浓的瀑布状佳肴,阿力高


尽管不再诉诸于鲜香麻辣,但相似的烹饪手法依然最大限度发挥土豆本身的韧糯口感,趁热吃尤其甜美!



港真,光是这流行拉丝手法,引进国内就能做“网红”。



想来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地域相异、种族相异、语言相异,文化也未曾交融的两个地区,却同样对土豆有着极致的爱,并想到相似的料理手法,将之加工成软糯爽口的搅泥状。


洋芋搅团与阿力高,都需在前期料理阶段费时费力,在充分付出后才能换回香甜滋味。


相比于食物口味本身,这份吃的乐趣,才是中法食客割舍不下的眷恋吧?


或许巴别塔以后,上帝虽打乱了人类的语言,却无法改变我们灵魂深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而这份追求,便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与美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达到了统一。



当然,比起相似之处,各个地区料理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还有更多细枝末节的“相异”


正因这份相异,我们才能不断惊喜于美食的丰富与个性。


就好比生活在阿特拉斯山脉的居民,为各种缺水问题所困,经常为了打两桶水跋涉六公里之远。


因而,这里的人发明出一种独特的节水烹饪器具,塔吉锅



底部很浅,顶盖成圆锥形,为的是让蒸汽在锅盖上聚集冷凝之后,重新汇入锅中,不至于流失。


如此一来,只要加入少量的水,就能轻松料理一锅美味炖菜。



看,在挖掘美味这件事上,人类永远都有使不完的智慧!


做数学题时怎么没有这么多脑洞?



同样是制作面包,生活地区缺水的人,就善用炙烤;生活地区水源充沛的人,则喜欢用蒸,制作美味的枕头馍……


就这样,身处不同地域的百姓用属于自己的方式烹制美食,也促成了各有千秋的美食文化。



有的时候,因为移民与融合,食物的边界也变得模糊,甚至催生出许多只有移民者才会吃的“特色菜”


比如生活在澳门的葡萄牙移民,在当地被称为“土生葡人”。


他们渐渐将中式料理方法与西式食材进行结合,制作出各种连葡萄牙本土都吃不到的全新菜系:




即使身处异地,未见故乡之月,但身边的亲友与饭桌上一道道简单却美味的食物,就成了每个人内心深处不可替代的慰藉……



还有的时候,随着人类的迁徙与相融,食物与食物之间也彼此交流,衍生出复杂有趣的变化。


时至今日,中餐已经成为一种软文化,当然不可能只在中国吃到。


你大概猜不到,最受外国人欢迎的中国美食居然是——


豆腐。



最典型的就是与我们文化相似、口味清淡的日本人。


日剧中,豆腐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从居酒屋里盛行的油豆腐寿司,到作为甜品的豆腐布丁,还有让“孤独的美食家”大叔吃得停不下口的豆花……



日本人喜爱豆腐新鲜的原味和细腻的口感,往往直接食用或者只进行简单的水煮,就能吃得津津有味。



《风味人间》摄制组曾前往日本当地一家经营了108年历史的老牌豆腐店。


这一代的老板服部一夫,已经在豆腐店中工作了50年。


这道原属于中国的普通食物,无形辗转间,也渗透到了日本普通人家的生活中……



节目中没提到,日本人对豆腐的痴迷也许远超我们想象。


以至于在动漫里专门表演了一首画风清奇的《麻婆豆腐之歌》



这首歌有多魔性多好听,我猜,远在英国伦敦的扶霞一定深有共鸣。


因为,她挚爱的一道中餐,居然也是麻婆豆腐!


锅烧热,浇油,放一大勺郫县豆瓣爆香,接着放入豆腐,加水、调匀,盖上锅盖小火收汁……


豆腐的醇浓味厚与豆瓣、花椒的鲜香麻辣完美融合。


一勺入口,滑嫩口感与直冲脑仁的麻辣,带来的不仅是味蕾的享受,还有爽到毛细孔的感官刺激。



不管是简单水煮,还是火爆烹调,在热气蒸腾间,豆腐颤抖着发出的“咕嘟咕嘟”声,都是对吃货最具吸引力的“勾魂曲”。


吃下口的一勺勺都是人间烟火,不自觉心也跟着柔软。



原本以为,一部美食纪录片只能把我看饿。


却不知何时起,《风味人间》竟把我看暖。


当看见无数地域、无数美食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后,我从未像如今这般明显感受到:


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是一个共同的生命体。


彼此包容,协同合作,推动着文化与历史向着更辽阔的方向碾进。



记得负责执导第一集的张平导演,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


食物之于人类,其实有三层含义:


能量之需,口舌之欢,与精神慰藉。


我们活着的文化,一个是说的,另一个,就是吃的。


因此,人们咽下一蔬一饭的过程,也不仅仅只是维生,更多时候,是将各种情感寄托于味道里。


想一想,是不是每当思念故乡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故乡的“味道”呢?



或许无形之中,我们也成为了食物的载体。


在短暂而漫长的生命长河中,一点点累积属于自己的趣味。


正如陈晓卿所言:


你越研究美食,就越来越认清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生存的这个星球。


或许,美食也能令你越来越接近内心深处的自己。


此刻,再问我人间值不值得?


让我吃完这碗饭再说。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一个zan=想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