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豆瓣8.6,这部有灵性的纪录片,只有中国人才配拥有!

态度 作者:乌鸦电影 2018-11-14 14:46:33

我父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家里的衣柜、饭桌、椅子,都是他自己动手做的。

 

在我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一把父亲做的木椅子。没用一根钉子,没用一滴胶水,真正的榫卯结构,坐了20年,一点没坏。

 

所以,我喜欢这部和手有关的纪录片:《中国手作》




壹丨木痴王与祈年殿

 

上海,青浦区,白鹤镇。

 

木窗上,一条褪色的红色布带,在清晨风里,飘曳如长云。


王震华神神秘秘的说:飘带,在指引着我今天干活的方向。

 

大家都戏谑地称他:木痴王。



有多痴?52岁那年,王震华辞了职,在郊区租了间院子,一心一意做起了木工。

 

每天早上6点钟,他准时骑电瓶车出门,选、劈、锯、磨、雕…历时5年,经过10万道工序,做出了一个微缩营造木作:祈年殿。

 

这是他最得意、最牛逼的作品。




7032个燕尾榫,60个直榫,12个螺纹圆柱销…小小的构件如同千军万马,任他调度自如。

 

原比例缩小的模型,不仅每扇门都可以推开,还精细到格扇门上的每一根木棂条…最小的榫卯,不过1.5毫米…

 

最妙的是,它和真正的祈年殿一样,不用一点胶水、钉子,由榫卯结构进行连接。



什么是榫卯?


它就是两个构件,以凹凸咬合的方式,像关节牢牢结合在一起,几乎看不出连接的缝隙。

 

因为形制如一,所以一个构件坏了,单独换掉即可,犹如细胞再生一样,维持得当,即可绵延…



据说,现存最古老的榫卯,出土于7000年前。



有时候,王震华挺寂寞:这条路只有我一个人走,什么东西想不通,也没个人可以问。

 

路上遇上一朵向日葵,他上去问:你看起来好孤独啊,跟我一样。



贰丨度篙与戏台

 

江西,乐平。

 

看戏,是当地人最爱的活动,每次大戏开锣,犹如过年般隆重。


戏腔里,不只是仁义礼智信,还有悲欢离合…



散落在乐平各地,有500多座木砖戏台,小小的戏台,高朋满座,余音不绝。



眼前的敦本堂,始建于顺治年间。300年前,这里曾灯影婆娑,锣鼓喧天,曲音袅袅。


如今,却在风吹雨打中,年久失修…



修缮动工前,谢师傅被请来了现场,负责画图。

 

谢师傅,是当地最好的主墨师父。

 

一座戏台,大到空间面积,小到雕花位置,都要在动工前,清清楚楚标记在纸上。



主墨师父有一个最神奇的东西,叫:度篙。

 

这是一种木棍式的量尺,一栋建筑的所有数据,比如花枋、藻井、翘角、梁子…都在度篙上标注得清清楚楚。



谢师傅的度篙,跟了他十几年。

 

每座房子建好了,他就会就刨掉上面的数据,等待着下一次的丈量、标志。眼前的度篙,也就十几年前一半粗细。

 

度篙变细了,师傅变老了,戏台变多了,文化就这样变厚了…



叁丨掌墨师与吊脚楼

 

7000年前,长江中下游,有一支部落,学会了构木为巢,走出洞穴,住进人字顶的房子。

 

7000年后,湖北咸丰,这个鄂西小城,一座木头做的吊脚楼,即将完工…


大大小小500多根木头,像散落一地的积木,等待着掌墨师的号令



万桃元,是个老掌墨师,也是修建吊脚楼的灵魂人物。

 

合格的掌墨师,不用图纸,纯靠经验…怎么搭梁子,怎么摆门窗、怎么在弹丸之地上,完美地做出一间吊脚楼…



他高举着锤子,大声念着祷词:

 

此锤不是金银锤,鲁班赐我金银锤。我上不打天来,下不打地,专打五方土地。治邪魔妖气,我法锤落地,是百无禁忌…

 

随着一声锤落,汉子们吆喝着号子,拉起了骨架,长于林间的树木,经过削、刨、锯、锉…在掌墨师的调控下,成为了大地上又一间遮风挡雨的家。



万桃元说:我总觉得,吊脚楼比城里的房子,洋气些。

 

万桃元从小就住在吊脚楼里。日月流转,斗转星移,他看着两姓人如何变成了11户人家,看着瓦片上如何长出青苔,看着支柱是如何腐朽,又是如何换新…



他的妻子,在厢房门口打鞋底、晒太阳,或者在吊脚楼下,喂猪,扫地…

 

100年风雨过去,这座古老的吊脚楼里,生活似乎未曾有何变化…人字型屋顶下,木头、个人、家庭、宗族、村落、国家…被紧紧融合在一起。



《中国手作》(第一季)首播于2018年9月,豆瓣得分8.6。共5集,每集25分钟,有10位木工手艺人出镜。

 

有网友评论说:除了短了点,没有别的缺点。

 

还有网友说:木头、瓷器、丝绸,都是祖辈留给我们的财富。时间长了,科技进步了,好东西丢失得太多了,但有些东西,还是传承下去,不能断!



目前播出的第一季,主题是:木作。

 

在这部剧集里,你可以看到,木头被砍、劈、削、刨、锯、锉、刻、凿、削、锤…变成各种器物。

 

从7000年前第一个木榫卯,到2018年一只木头密码箱;从帝王将相的桂殿兰宫,到平民老百姓家里的一把木椅;从文人雅士的消遣之物,到下里巴人安身立命的吃饭本事…


木头,和中国人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相伴了千百年...



沙窝木碗。

 

一截短短的木头,一张简陋的旋床,旋出圆润的木碗,养活了多少黄河儿女…

 

老外惊呼:原来还可以这么做木作!这么省材料!



一根藤。

 

编织出灵气十足的窗棂图案,福、寿、禄、喜…



凹凸相对的构件,天对地,阴对阳,高山对峡谷,桃红对柳绿…


可拆可组、可进可退。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手艺,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处事哲学,更是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正如金庸老爷子生前说过的:我们重视温情、家庭、亲情、友谊,人与人之间少走极端,不喜欢做到无法转圜的地步。“仁义礼孝”等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尽管大家未必能做到,但都知道是好事,认为理应如此。



如果说西方是石头垒起来的王国,中国就是木头搭起来的文明。 

 

你很难在世界上,找到另一个民族,像中国人一样,深爱木头。



我不知道哪里看到这句话:不是中国人离不开木头,是我们从来没打算离开。


回复“手作”

获得正版观看链接





毒液   找到你 | 无双 | 你好,之华


上学路 |  风骚律师  我们这一天 | 啊,设计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