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21年收视冠军,它应得的

态度 作者:Sir电影 2018-10-21 23:50:55

国产剧始终有一个种类,多年崩塌——


行业剧


还记得去年扎堆出现不少职业剧,部部是坑。


胡歌的《猎场》,硬核开场没多步,走上玛丽苏歪路;


白百何的《外科风云》,勉强保持住情节紧凑,却输在专业性考究。


究其原因——


内部审查,我们缺少锋利切开一个行业的宽容度;


外部市场,我们缺少认真打磨一部作品的投入度。


结果?


难拍,不讨好,那就不拍。


你看,今年行业剧几乎销声匿迹,一股脑全换成古装玄幻。


就算是近期开播,集齐黄轩、周一围、Angelababy的《创业时代》,也没泛起一点水花。


但。


当所有影视都在回避现实,那娱乐也只剩架空的无意义狂欢。


而。


你可能不知道。


在影视业最发达的美国,行业剧一直是中流砥柱。


甚至已经进入了行业剧2.0时代”


今天,毒舌北美分部的记者@西多,刚向几位美剧主创取经回来。


看看人家,怎么拍好这种难拍的剧。



我是西多出场的分界线


它被视为近几年最强美剧之一。


豆瓣第一季8.9,第二季开播一个月,9.2


IMDb三万人打分,8.4


去年第一季播出之后,《良医》立刻成为了ABC(美国广播公司)21年来收视率最高的周一档剧集。播出3集后,它更是一举超过了《生活大爆炸》,登上了美国电视剧收视率的榜首


你不得不认识一下——


《良医》

The Good Doctor



评分、收视率,都只是数字而已。


在我看来,让《良医》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原著”:美剧版《良医》翻拍自2013年的同名韩剧。


当年,韩版《良医》曾经创下韩国21.5%的收视率奇迹,还拿下了韩国最重要的影视奖之一——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电视剧。



美版设定和原版如出一辙:


男主角肖恩·墨菲医生,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外科医生


而他恰好是自闭症患者中那10%的学者症候群(在某种艺术或学术上有超乎常人的能力, 有10%自闭症患者有这种症候群)。


也就是说,主角沟通有障碍,业务能力却超人一等。



一个无法和别人建立正常社交关系的医生,真的能成为一名合格、甚至出色的外科医生吗?


主角的设置,就能看出别人家行业剧的升级——


不止于行业,而是在行业上的延伸


外科医生,伴随心理疾病。


这跨越了医疗行业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


这是行业宽度的延伸。


医生的自救,与对病人的救治双线并行。


这是纵向深入的行业拷问。


《良医》出众的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原因:主创阵容。


我很有幸受到邀请,和两位主创聊了聊《良医》创作的幕后故事。


首先,是出演男一号肖恩·墨菲医生的弗莱迪·海默。


92年出生的海默今年刚满26岁,但已经是个纵横好莱坞的老江湖。


2004年,年仅12岁的他就和约翰尼·德普合作了《寻找梦幻岛》。


看这委屈巴巴的小眼神……

 


海默在片中的表现,甚至让德普都震惊了。


一年后,德普向老搭档蒂姆·波顿强烈推荐海默,希望能让他出演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在德普的坚持下,蒂姆·波顿接受了。


于是,13岁的海默,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查理。

 


《良医》是海默主演的第二部美剧。在此之前,他在悬疑惊悚剧《贝茨旅馆》中出演了5年男主角诺曼·贝茨。


《贝茨旅馆》被视为希区柯克经典悬疑电影《惊魂记》的前传,讲述了诺曼·贝茨从一个善良懦弱的少年,一步一步蜕变成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恐怖连环杀手的故事。

 

此时海默的眼神,已经换了一个人


当被问及,为什么总被这种患有精神疾病的角色吸引时,海默笑出声来。


他回答说,大概是因为这种角色都有丰富的复杂性吧。


我很享受拍电视剧的过程,因为我会有时间去更深入地建立一个角色。我觉得在拍《良医》的时候尤其如此。每拍一集,我就和肖共同走过一段新的旅程,对他多一分了解。同时,我也对自闭症的状况越来越了解。

 

要扮演自闭症患者,同时又要在适当的时候展现作为天才医生的专业性。


难度可想而知。


但从他在剧中的表现,可以看到如他所说的进步。


第一季时,对于自闭症认知障碍的表现,更多停留在表情的茫然,与眼神上的躲闪。



但到了第二季,从前几集来看,他的肢体开始有了与常人区分的异样。


跟人对话时,他的下颚总会下意识抬高。


好像是在张望,假装在用眼睛找些什么,去掩盖对话时的紧张。



当被戳到痛处,这种僵硬会被放大。


身体的某些关节移动,出现不协调的错位。


比如这个逃避式的扭头,头的转动与身体的节奏,明显不在一拍上。



从这些细节能看出,他已经逐渐成为角色了。


海默本人还说了这个角色的另一面。


海默说,他非常喜欢肖这个角色,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对世界不武断的态度和一种乐观的精神,所以他总能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我觉得肖这种精神,在医院这样的环境里特别棒。因为在医院,虽然也会有很多欢乐的时刻,但同样有非常多让人心碎和悲伤的时刻。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个像肖这样乐观、总是试图尝试做正确事情的人,我觉得这非常动人。


关键词:不武断


好的行业剧,必须抓住一个行业的题眼。


之于医疗剧,题眼无疑就是抉择


每个医生,无论大小,每天都要面对成千上万个抉择。


而每一个抉择,都关乎人命。


能挖掘出那些左右为难,牵扯利益、生命、名声的重要抉择,才是医疗剧的金矿。


犀利的眼光,来自一位幕后大神。


也是我今天采访到的第二位《良医》主创——制作人兼编剧大卫·肖。


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他的作品大名鼎鼎:他创作了史上最伟大、可能没有之一的医疗剧《豪斯医生》

 

大卫·肖和“豪斯”休·劳瑞


医疗剧的关键,早被他看中。


肖表示,在医疗剧的设定下,“人”会被放置到可以掌控他人生死的“神”的位置上去


这就会产生巨大的戏剧空间,对观众产生吸引力。


当然,作为《豪斯医生》创作者的又一部医疗相关作品,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必须是:《良医》和《豪斯医生》究竟有哪些不同?


肖说,从内容和人物上,两者都有很大的区别。


从内容上来说,《豪斯》更像一部侦探剧,关注的是医生确认病情的诊断过程;而《良医》更关注的是具体的手术过程。


在人物上,虽然墨菲和豪斯都是天才,但他们对自己做事情的原因和选择有着各自独特的观点。


豪斯更有攻击性、显得更愤世嫉俗;


相比之下,墨菲要纯洁得多。他看问题的角度不像豪斯那样偏激,但更为真实,更能触动普通观众的情感。

 

豪斯也是美剧迷心目中的偶像之一


最后,我问两位主创:作为两个没有医疗知识背景的人,创作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困难?

 


海默的回答,最有意思。


对于演员来说,最难的当属那些超级复杂医疗词汇的台词。


但海默却说: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又是幸运的。因为肖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所以我们会进入肖的脑子,用视觉的方式表现他思考的内容。这意味着他不需要很清楚地说出他诊断的内容和过程,所以我也不用真的去学那些超复杂的词。


说完这些,海默自己大笑了起来。


“不过,”他接着补充,“这样做更大的好处是,我们可以让观众看到肖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并用视觉的方式体现出来观众可以进入肖的思想,更好地理解他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

 


这又是美剧对行业剧的另一种升级。


专业性是标杆,而专业性的传递,专业知识在每个不同角色身上的融合,又是难度更大的突破。


国产行业剧的尴尬,许多就来源于职业与人物的不协调


生活中是靠男人的柔弱女子,到了职场又变成了独当一面的精英;


穿着几千块的长裙,却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实习生。



这样的反差,无论台词写得多专业,多么滴水不漏,都无法让人信服。


最后,是采访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


来源于制片人对医疗剧的理解:


《豪斯医生》也好,《良医》也好,我从不把它们定义成“医疗剧”。在我创作的时候,我关心的不是医疗故事,而是“人的故事”。我关心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每个病例中的人是谁,他经历过什么,对他的选择会有怎样的影响。而医生们也不仅仅是医生,他们首先是“人”,不仅有工作中的挑战,也有生活中的艰难。


“只有真正关注‘人’的内容,才能打动人。”


什么样的内容才叫真正关注“人”?


一个细节,文身


肖恩的导师梅伦德斯医生,胸口有一个若隐若现的图案。


剧集一直没有揭开图案的全貌。



直到第四集,他接手的病患是一个孕妇,由于体内存在肿瘤而难以保全胎儿,但她不惜冒生命危险也想保全自己孩子。


病人的决定,同样影响着医生的想法。


梅伦德斯在和女友讨论病例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自己孩子的渴望


这时,文身终于完整露出——


一个雄鹿的头



表面上,鹿头是气概和力量的象征,影射梅伦德斯能力出众,但极端自负的性格。


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鹿头同时也是繁衍、生殖力的代表


一个文身,从象征的意义,到露出的时机。


每个设计,都关乎人物的内心展现。


这就是忠于“人”的内容。


除了严谨的专业知识,紧凑的戏剧编排,一部好的行业剧最重要的还是——


一个真正有血肉的角色。


如果不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的作品,就永远追不上别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良医》的,爱奇艺就有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