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能看到这样的神作,是我们三生有幸

态度 作者:独立鱼电影 2018-10-13 23:01:28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


其凭借「真实」的魅力,俘获无数影迷。


被认为是「探索世界」最快的方式。


哪怕在故事片大行其道的今天,纪录片仍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


今天鱼叔要推荐的,就是世界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北方的纳努克》

Nanook of the North



这是「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


摄于 1920 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烂番茄新鲜度高达 100%



豆瓣评分 8.5,也很不俗。



作为影史第一部长片纪录片,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电影记录册」。


是影视专业的必看影片教材


更是贾樟柯选取的影史十佳里的No.1。


而且放到今天来看,这仍然不失为一部精彩、走心的电影。


片名中的纳努克,是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名字。



该片聚焦纳努克一家的日常生活,成为人类学社会影像记录的光辉起点


纳努克有两个妻子,两个孩子,一家人整整齐齐地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哈德逊湾。


一年到头,都在为食物忙碌。


他是整片地区最好的猎手,卓荦超伦,比起《荒野猎人》里的小李子,更是高出一等。



就连北极熊、北极狐这样的猎物,都不在话下


只是,当把辛苦得来的北极熊和北极狐身上的珍贵皮毛与集市的商人交易时,换来的只不过是一些糖果和刀具



这就像清朝的时候,美国白人用他们不值钱的花旗参,换走了我们大量稀世珍宝、黄金白银,掏空了 20 亿大清国库一样,多么令人心疼啊。


纳努克一家生活简朴,一艘海豹皮包裹的独木舟,大概就是他们所有的财产。


看起来只能坐一个人的小船,没想到竟能装下纳努克一家五口+一条叫古摩克的小狗。


当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像变魔术一样钻出来的时候,鱼叔真是笑出了腹肌


这也是影史上非常经典的长镜头,极具喜剧色彩。不得不说,纳努克太有才了



北极圈最不缺的就是极端天气,常有暴风雪。


每每至此,纳努克只能率领一家人在冰天雪地里迁移,全景镜头的调度让这个场面看起来堪称绝美



美轮美奂、瑰丽壮美的极地风光在镜头里,一览无余。



纳努克一家冒着风雪,行走在一片荒芜之境,显得分外渺小但这同时也是他们无比真实的日常写照



有时候水面忽然形成一块大冰盖,把附近一百英里的海岸都封锁住了,无法捕猎,纳努克一家和他的同伴们很可能会因为没有食物供给,而活活饿死。



但每一次,他都如同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出征,为了捕获冰面下体型巨大的海豹,纳努克在冰上死死拽住那根细线,无数次摔倒,无数次爬起来



即便是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还是能够满载渔获,凯旋而归


凛冬将至,白昼骤然缩短。


狩猎的地方也成了凹凸不平的海上冰原。即使有雪橇,行走一两英里也常常让人疲惫不堪。


所以, 纳努克要在极夜到来之前,给家人找一处安身之地


花了几天时间实验,计划建一座用雪砖砌成的房子。


刚搭起来就塌下去,每一次倒塌,同伴们都捧腹大笑


导演在这里用到了平行蒙太奇这比蒙太奇之父爱森斯坦还要早 5 年,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是真的牛逼


当纳努克像个匠人,用雪砌冰屋的时候,孩子们在一旁滑雪。


镜头从正在玩耍的孩子们身上,再切回来的时候,纳努克的冰屋已经盖得像模像样了。



极为聪明的是,他从结冰的河面上挖来一块透明的冰块,作为窗户,好让阳光可以透进屋内。


生活的智慧在这里体现无疑。


这种冰屋就叫做「伊格鲁」。


可以防寒保温,还可以生火做饭。



纵有万般无奈与艰辛,纳努克一家始终以坚韧不拔的姿态,在这极寒之地努力生活,脸上也经常浮现着纯粹平和的笑意,令人倍感温暖


「电影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评价该片,拥有着「至今不觉陈旧的,富于诗意的真实性」。


整部纪录片交织着残酷的生之考验与深沉的爱之礼赞,加上长镜头与蒙太奇的熟练运用,大大提高了叙事的流畅度,也营造出粗粝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与史诗感


《北方的纳努克》用「坚韧」和「爱意」,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样的感受,我在下面这部纪录片中也同样get到了。


同样是发生在「冰冷」的北极,同样是为了建造一座「温暖」的房子。


同样体现了在艰苦环境下顽强勇敢的精神,这就是《阿里斯顿舒适极限挑战之格陵兰岛使命》



「北方的纳努克」,是百年前的爱斯基摩人在北极造伊格鲁;「格陵兰岛使命」,是挑战极限的阿里斯顿人在北极造舒适空间。


三个分别来自中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的阿里斯顿人,打破文化和语言的界限,互相合作,用一个月的时间,在格陵兰岛上,建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空间。



上面两部纪录片,就像是生命的两个镜像,互为注脚



格陵兰岛地处北极圈内,气温低至零下 50℃,常伴有暴风雪。


岛上人口约 1000 人,多为爱斯基摩人。


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满足他们「一个暖和的房间,一杯热咖啡,洗个热水澡」的愿望,便是三位阿里斯顿人此行的目的。


途中遭遇太多浮冰,为了安全起见,破冰船都不得不返航,等待大自然放出一条可通行的路。



人在大自然面前总是微不足道的。


这不禁令人想起纳努克,他独自一人娴熟地划着小船,就轻松绕开了各种浮冰,实在令人叹服



上世纪 20 年代保留原始生活方式的纳努克,与大自然的亲密程度,要远远大于已经掌握各种尖端科技的我们。


来到爱斯基摩人的地盘,不寻求他们的帮助,开展工作几乎是寸步难行的


现在的爱斯基摩人早已不同以往,不再像纳努克那样,需要穿着动物皮毛、手拿弓箭鱼叉捕猎了。



他们已经掌握了现代文明的各种工具,穿着保暖的御寒,骑着雪地摩托出行。



在他们的鼎力相助下,三位阿里斯顿迅速打下了房子的地基


然而,房屋组装材料的遗失,成了整个团队最为头疼的一件事。


哪怕少一个零件,都意味着此行前功尽弃……



船的航行因为海面上大片的浮冰受阻,一抹静止的红,在一望无际的白色冰原中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燃烧的信号弹瞬间点亮了整个夜空,黑黢黢的冰冷雪原也染上了温暖的色调



而有些桥段的处理上,又像商业片一样惊心动魄


比如,为了如期完成挑战,动用最原始的狗拉雪橇,数十只雪橇犬奔腾的镜头,真叫人热血沸腾



这部交织着寒冷与温馨、极限与挑战的纪录片,除了暖人的故事之外,不乏大气磅礴的配乐,以及全景航拍带来的视觉震撼,充满了BBC的大片感。


在飞往格陵兰岛途中看见的白雪与黑石交相辉映的景色,显得既壮丽又梦幻



三人历经艰险完成了这个近乎不可能的挑战,无疑值得点赞


但在荒芜的冰原上,建造舒适空间的意义更值得探究



格陵兰岛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科研基地,许多有关气候变化的科考项目,都在这里进行的。


岛上一年中大约有两个月,天都是黑的,而很多科考工作都需要到环境恶劣、天气多变的野外进行。在极寒的冬日和恶劣的环境下,科学家们想在那停留数日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不得不中断研究。


科学家面临的环境挑战,从两部相隔百年的纪录片中几乎一样视角的镜头中就可见一斑。


《阿里斯顿舒适极限挑战之格陵兰岛使命》

《北方的纳努克》


百年之前生活在这里的爱斯基摩人,不得不接受恶劣的生存环境带来的挑战;


而百年之后,前往极地考察的科考队员们,依旧面临着大自然残酷的考验。


同样的境遇,却有着不同的使命——


爱斯基摩人无惧艰险、造屋安身,是为自我和家人的生存;


阿里斯顿建立舒适空间,是出于服务全人类的使命感,因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本世纪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关乎着人类的未来。


为科学家在极寒之地创造一所舒适空间,为他们在极地科考创造更多可能,对科学界乃至全人类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播放


这部纪录片由阿里斯顿拍摄。


历时 18 个月的筹备,540 天的缜密计划,在零下 50 度的气温里,270 个小时的镜头录制,100 位爱斯基摩人的帮助下,成就了阿里斯顿全球舒适极限挑战。


并将舒适每一个人,舒适每一种可能」带到了世界上最寒冷的角落。


在极地冰原,运用阿里斯顿尖端冷凝壁挂炉技术,打造一片温暖的「舒适空间」,没有比这样「直接把效果展现给你看」更具产品说服力的宣传方式了。



而打造这片「舒适空间」的初心——支持在极地考察的科学家,支持北极生态系统的研究,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出一份力量,就更值得赞美。



这不仅仅是一次纯粹的活动,一次极限的挑战,一次无畏的冒险,更是人类精神传承。


这世上所有安逸舒适,都是有些人经历了千难万险争取来的。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独立鱼招聘:加入独立鱼,跟鱼叔一起干掉烂片

真是一部嗑药爽剧,每一集都很嗨

一集飙到9.7,骂它是鸡汤的人错过了一部神剧

国产青春片有它一半真实,就不会被骂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