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扎心,中国孩子被喂狗了的青春

态度 作者:河马电影 2018-07-13 21:53:21


在校园中心,搭一个“天台”,孩子们走上去,对着台下的家长和同学,喊出自己心中的“秘密”。

在日本,这档节目叫做《未成年主张》。


在芒果台,这档节目叫做《少年说》。



但是,河马哥今天不是来探讨节目是否存在抄袭。


而是在看了几期节目之后,在两档节目的对比之中,想聊聊中国孩子的青春。


节目第一期,一个女孩和母亲的对话,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青春。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那孩子样样都好,在爸妈的口头心上不时出现着。


不论你能力如何,他都比你强,不论你做什么,都逃不过“别人家孩子”的阴影。


很悲伤的是,袁璟颐面对的“别人家的孩子”,正是自己的学霸女闺蜜。




“你看你成绩那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


这样的打击,伴随了袁璟颐好多年。


这次她上台来倾诉,诉求很简单。


“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这话,没毛病。


于情于理,袁妈妈的正常反应都应该是:我看到你的努力了,你也很棒。


但是,袁妈妈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反驳,大道理讲的滔滔不绝,这架势、这态度,俨然是要和女儿辩论到底的节奏。



我认为我是属于比较客观的。


第一个,我在说你跟人家的孩子比的时候,肯定不是一定只跟某某比,对不对?


第二个,我觉得你没有get到重点。


你要跟人家比,培养自己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方法和习惯永远伴随你终身的知道吗?


我觉得做事情要做到事半而功倍,而千万不要做事倍而功半的事情。


这就是你在学习中,要掌握的东西,跟成绩好坏没有关系的。


一番训话,袁璟颐明显颓了下来,已经出了哭腔。



但小姑娘还是试着争取了一下。


— 可是你这样,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


— 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头,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妈妈依旧强硬的回答,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其实,我们国内的大多数父母,所遵循的也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打压。


宁可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好,也不能让孩子有骄傲自满的可能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大多自卑内向,而不是自信的根源。



从袁璟颐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只是想得到妈妈的肯定罢了。


但即便是这么小小的愿望,被袁妈妈上升到了学习啊性格啊等大的格局上来,硬生生给反驳了回去。



那么,袁璟颐本人究竟如何呢?


被袁妈妈视为“理想孩子”的学霸女闺蜜说,袁璟颐感染力强,特别会带动气氛。


我们也看到这小姑娘上台前很有礼貌的向主持人问好,很懂事。


即便知道会被妈妈训,依旧大胆上台。


到了台上,面对袁妈妈的步步紧逼,依旧逻辑清晰,毫不怯场。



最后被袁妈妈说到哭泣,跑下台去,也依旧和学霸女闺蜜抱在一起,两个人感情深厚。


仅仅几分钟展现的性格,都足以让我们对这小姑娘点赞。


可是,她却得不到自己妈妈的赞扬。



之后,她的学霸女闺蜜上台了。


发言如出一辙,“其实袁璟颐,也是我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最后,学霸女闺蜜得出结论。


“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这个时候,袁妈妈出奇的没有反驳,带头鼓掌,展现出了全场唯一一次的柔和。



可是,学霸女闺蜜的“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和袁璟颐的“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表达的意思难道不都是专注于自己,少跟别人比较吗?


为什么袁妈妈面对自己孩子强烈反驳,面对别人孩子就赞许有加呢?




可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强硬,树立权威早已经是她的习惯。


纵观整个节目,大多数亲子关系都是——


傲慢强硬的父母,压抑本性的孩子。


不论孩子说什么,大多父母的第一反应都是“反对”,“质疑”,即便勉强同意也要提出自己的要求做等价交换。



比如,跳了七年拉丁舞,甚至已经考到了十二级的小女孩,被妈妈以不耽误学习为由,硬生生停了课。


小姑娘在台上请求妈妈让自己继续上课,妈妈的第一反应是,“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


最终虽然也同意了孩子的请求,但她的前提是,“考试考到年级前一百五,我就答应你。”



在这种不对等关系下成长的孩子,没有话语权到什么地步呢?


一位入了中学的男生上台大喊,“妈,我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


因为苹果和鸡蛋对身体好,小学时候妈妈就让他每天吃一个鸡蛋,三百六十五天无间断的足足吃了六年。


现在,上了中学,又改成了吃苹果,每天一个不能间断。


别说孩子了,就算河马哥每天吃一个苹果,也早吃腻烦了,而这孩子,连不吃苹果的自由都没有。



“为了你好”,是父母对你煞费苦心的爱,对孩子来说却是成长的“囚牢”。


这点,自然也体现在对恋爱的态度上。


日版的“天台告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一个小男孩站在天台上向女孩表白。


“我现在有一个喜欢得不得了的人,‘我爱你’这种话都无法形容我对你喜欢的程度。”



接下来,小男孩冲着台下的小女孩,大声的喊了十六句“我喜欢你”。



可是,这番热烈的表白却遭到的小女孩的拒绝,因为人家也有自己喜欢的人。


遭到拒绝,小男孩礼貌的表示了感谢,然后在下台后哭成了狗。



看到这段情节,有人会想到影响学习吗?


没有!反正河马哥的第一反应是,“青春真TM美好呀!”


这么纯粹热烈的爱着一个人,不计结果不考虑外因的喜欢着一个人,在长大之后会越来越少见的。


这种感情,当真是年少时才有,而我们,却将这种感情视为洪水猛兽。



别人有“初恋”,而我们,只有“早恋”。


节目目前已经播了好多期,大多是关于亲情、友情与成长规划,关于爱情的部分寥寥无几。


一个小女孩,上台给即将搬家,转学的小玩伴送礼物。



但是,台下的小玩伴却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让她十分失落。


事后,问小男孩原因,他说是怕传绯闻。


在家长和老师的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纪的他已经小心翼翼的要和异性保持距离。




目前,唯一一个关于恋爱的桥段,来自于一对高三的学生。


“整个高三一年我都在努力学习,现在高考结束了,我们毕业了!


今天,我想对她说,胡忆婷,把你的高考志愿拿出来,让我抄一遍吧,以后,我还跟你一起继续加油,好吗?”


这是节目以来,最大胆表达爱意的男孩。


也是节目以来,最勇敢接受爱意的女孩。


“把你的高考志愿拿出来,让我抄一遍吧”,可以说是超级甜的告白了吧。



而其他恋爱的小苗头,就没这么顺利了。


男生想换个女同桌,还说出了心仪女同桌的名字,结果却遭到了女孩的拒绝。


而在节目组的引导下,他想让她当自己同桌的原因,也只是为了学习。



“学习”,可以说是中国孩子十八岁之前唯一的任务。


被和“别人家孩子”不断的比较,是为了学习。


被放弃多年坚持的爱好,是为了学习。


被压抑年少时内心的小萌动,也是为了学习。


不可否认,“学习”确实是很多孩子改变一生命运的重要机会,家长们用心良苦。


但河马哥却觉得,相比较成绩好,考大学,成长的终极定义,其实应该是——


了解自我,感受世界,学会爱的能力。



小时候,你有很大的梦想,有自己的兴趣,但家长们告诉你,“等你考上大学,再……”。


结果,你拼命考上了大学,却发现早已经过了做那些事情的年纪,也没了做那些事情的心思。


这样,即便如父母所愿到了目的地,其实内心也会有一定的缺憾。



总是被和“别人家孩子”比较的孩子,可能会自卑,缺乏安全感,也可能会遗憾从来没和父母亲昵的腻歪过,说些贴心话。


迫不得已为了学习而放弃爱好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会艳羡那些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的人。


压抑心性,不敢“早恋”的孩子吗,可能会后悔年少时告诉Ta自己的心意,也可能在踏入社会后,从没恋爱过便被催婚。


成长呀,其实不是马拉松。


每段路都有不同的美景,为了到达所谓的目的地而忽略这些一生独有的美景,才是真的不值得啊。



— END —





推荐到你心坎里,给我点赞吧

ಠᴗಠ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提示]友情链接:

法律法规检索大数据平台:https://www.itanlian.com/
盘点娱乐资讯黑料不打烊:https://www.ijiandao.cn/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图库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内容推荐